垂體功能減退

垂體功能減退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系腺垂體分泌激素不足所引起的征群。本病可分為部分性與完全性二類,前者受累激素僅1~2種;後者則為全部垂體前葉激素合成與分泌不足。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垂體前葉激素缺乏的種類與程度;此外,發病年齡也影響臨床表現。

原因

任何引起垂體前葉或下丘腦破壞的損傷均可引起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產後垂體壞死(席漢綜合徵,Sheehansyndrome)是本症最常見的原因。腺垂體在妊娠後期增生肥大,當分娩中或分娩後發生大出血,引起低血壓,使垂體腺小動脈痙攣,垂體前旰發生缺血性壞死。一般當腺體壞死70%時,即出現臨床症狀。

另一常見的病因是垂體及垂體周圍的腫瘤,特別是嫌色細胞瘤和顱咽管瘤,醫源性的垂體前葉功能低下也較常見,多為外科手術或放射治療損傷垂體與下丘腦所致。孤立性的個別垂體激素缺乏經常是由於下丘腦的缺陷,使釋放激素的分泌缺乏,其中以促性腺激素(Gn)或生長激素(GH)最為常見。

檢查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一、周圍腺體功能

(一)腎上腺皮質功能

①24小時尿17-酮類固醇(17-KS),17-羥類固醇(17-OHCS)及尿游離皮質醇均低於正常值。

②ACTH興奮試驗:ACTH25溶於5%葡萄葡萄糖鹽水500ml,靜滴,維持8小時,本病患者呈延遲反應,即需連續靜滴2~3天后,尿17-KS與17-OHCS才逐漸升高。

(二)甲狀腺功能

①血清T3、T4及甲狀腺攝131Ⅰ率低於政黨。

②TSH興奮試驗TSH10肌注,一日一次,共3天。本病患者甲狀131Ⅰ腺攝率及血清T3、T4可有增高,但不如正常人顯著,呈延遲反應。

(三)性腺功能

男性血清睪酮,尿17-KS;女性血清雌二醇與尿雌激素(雌酮,雌二醇,雌三醇)水平低下。陰道細胞學塗片檢查顯著雌激素活性減退。

二、垂體前葉功能

(一)血清TSH、LH、FSH、ACTH及GH可低於正常值。

(二)ACTH分泌試驗

①甲吡酮試驗:甲吡酮為11-beta;羥化酶抑制劑,可阻斷皮質醇的合成與分泌,反饋性刺激垂體前葉分泌ACTH。甲吡酮750mg,每4小時1次,垂體前葉功能減退時,血漿ACTH不升高。

②胰島素低血糖興奮試驗,胰島素導致的低血糖可刺激垂體前葉分泌ACTH、GH與PRL。靜脈注射胰島素0.1u/kg,30分鐘後抽血查ACTH。正常人ACTH應200pmol/L,平均為300pmol/L;本症的ACTH呈低下反應或缺乏。本試驗有一定危險性,一般慎用。

(三)生長激素(GH)分泌試驗

①胰島素低血糖興奮試驗:正常反應峰值出現於靜注胰島素後30~60分鐘,約為35plusmn;20g/L(35plusmn;20ng/ml);垂體病變時反應減低或無反應。

②左旋多巴興奮試驗:口服左旋多巴0.5g,服藥後60~120分鐘,血GH應7g/L(7ng/ml)。

③精氨酸興奮試驗:5%精氨酸500ml靜滴。正常GH峰值見於滴注後60分鐘,可達基礎值的3倍;本病反應低下或缺乏。④胰高血糖素試驗胰高血糖素1mg,肌注。正常人在2~3小時峰值,7g/L(7ng/ml)本病多無明顯反應。

(四)泌乳素(PRL)分泌試驗

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試驗:靜注TRH500g後15分鐘,血PRL出現高峰,男性可增高3~5倍,女性可增高6~20倍。垂體前葉功能低下時,其基礎值低,興奮後亦不能上升。

②滅吐靈試驗口服滅吐靈10mg,結果判斷同TRH試驗。

③胰島素低血糖興奮試驗:正常血PRL於靜注胰島素1小時後達高峰,最高可至1.6~2.0nmol/L(40~50ng/ml),女性更高;本病基礎值低,且反應差。

(五)促性腺激素(Gn)分泌試驗

靜注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LHRH)100g後15~30分鐘,LH與FSH峰值在女性為基礎值的3倍以上,男性為2倍左右。無反應或低反應提示為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峰值出現於60~90分鐘為延遲反應,提示為下丘腦病變。

(六)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試驗

靜注TRH500ng後30分鐘,血TSH出現峰值約為10~30mu/L;垂體病變時無反應。

根據病史、症狀、體徵及垂體與靶腺的激素測定,並選擇適當的功能試驗,可確定本病的診斷。本病需與原發性性腺、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精神性厭食和營養不良等疾病相鑑別。診斷本病應力求查明病因。

鑑別診斷

因缺乏的垂體素素不同,本症的症狀和體徵亦不相同。

一、促性腺激素(Gn或LH和FSH)缺乏:青春期前發病者表現為青春期延遲,青春期後發病則表現為繼發性性腺功能低下。青春期延遲的患者往往身材偏高。指距身高,生殖器不發育,睪丸小而軟,長徑閉經。青春期後發病則患者陰腋毛脫落,皮膚出現細皺紋;性慾減退,睪丸萎縮,少精或無精;停經、陽痿不育。

二、生長激素(GH)缺乏:在兒童與青春期常致骨骼生長遲緩、身材矮小。在成人無明顯特徵,但患者皮膚可變細,內臟變小,偶爾可有空腹低血糖。

三、泌乳素(PRL)缺乏:產後無乳,乳房萎縮,常為產後垂體壞死的首發症狀。

四、促甲狀激素素(TSH)缺乏:可導致不伴甲腺腫大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患者可有倦怠,怕冷,皮膚乾燥,跟腱反射延遲,但粘液性水腫不一定明顯。如發生於兒童期,則生長發育遲緩,骨骺閉合延遲。GH的分泌可能因TSH的缺乏而受到抑制。

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缺乏:ACTH缺乏常常是部分性的,常見於垂體切除手術或垂體放療後。起病隱匿,如無力,噁心、嘔吐、位置性低血壓,低血糖、衰弱和昏迷。乳暈淺淡,皮膚蒼白,久曬不黑。鹽皮質激素的分泌更多地受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控制,因此在垂體性皮質功能低下時,極少引起電解質紊亂。

六、垂體危象:由於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對於各種應激因素的反應能力低下,故於感染、腹瀉、嘔吐、脫水、飢餓、創傷、手術、麻醉、寒冷及安眠、鎮靜劑等均可誘使原有症狀加重而出現危象,垂體危象的臨床表現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低血糖昏迷:最為多見。常於空腹時發生,心悸、出汗、頭暈、意識障礙,有時可精神失常及抽搐或癲癇樣發作,最後昏迷。

(二)感染性昏迷:抵抗力低,易發生感染,可伴高熱;並發生神志不清,昏迷。

(三)低體溫性昏迷:多見於嚴寒的冬季與患者保暖不善時。

(四)水中毒性昏迷:因皮質激素缺乏,對水代謝的調節能力減退,當過多輸液與飲水後,易發生水中毒性昏迷。水中毒表現為噁心,嘔吐,虛脫,精神錯亂、抽搐與昏迷。

(五)垂體切除術後昏迷:術後神志不清,呈嗜睡、昏迷狀態,可持續數日至數周,脈率和偏低,體溫可低可高或正常,血鈉、血糖正常或偏低。

(六)垂體卒中:由於垂體瘤內急性出血所致。起病急驟,頭痛、眩暈、嘔吐、視力下降、失明、甚至休克、昏迷。

(七)鎮靜與麻醉劑所致昏迷:本病患者對鎮靜劑、麻醉劑甚為敏感,有時常規劑量即可致昏睡或昏迷。而且持續時間延長。

緩解方法

注意休息,保持身心健康,儘量避免感染、過度勞累與精神激動等應激狀態。多予高能量飲食,多食含高蛋白、多種維生素的食物,適當補充電解質。慎用或禁用巴比妥類安眠藥,氯丙嗪等中樞神經抑制藥,及胰島素、降糖藥、嗎啡等麻醉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