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尚尼亞圖書館服務董事會

坦噶尼喀圖書館服務處成立於1963年,1964年開始運作,目的在全國範圍提供圖書館與信息服務。1969年的繳送法。董事長:E·A·姆維尼伊姆瓦(E. A. Mwinyimvua)。

簡介

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坦尚尼亞尚未有單獨的國家圖書館,但與其他非洲國家相比,坦尚尼亞圖書館服務活動發展積極並有一定基礎。
坦噶尼喀圖書館服務處成立於1963年,1964年開始運作,目的在全國範圍提供圖書館與信息服務。
坦尚尼亞圖書館理事會形成於1975年,符合當時圖書館潮流,它管理17個地區圖書館包括三蘭港和新多多馬地區的圖書館服務,還管理10個區圖書館。無論中央圖書館/地區圖書館/區圖書館都在坦尚尼亞圖書館網路中承擔基本任務。 中央圖書館有30,000卷藏書來自東非文獻處,20,000捲來自英國文化協會。

歷史沿革

1967年新館建成,成為全國圖書館服務的大本營。它擁有公共參考和外借服務,既為成人也為兒童服務。
1969年坦尚尼亞圖書館服務理事會著手編輯坦尚尼亞國家書目,從此開始享有繳送本。該服務理事會負責在全國城鄉推進公共圖書館事業,80年代中期已經有15個分支(地區)圖書館建成,在邊遠地區主要靠流動書車和鄉村圖書室。國立中央圖書館作為坦尚尼亞國家文獻中心,編輯《農業文摘》、《工業文摘》、《教育文摘》;同時編輯《坦尚尼亞國家書目》;負責分配國際標準刊號(ISSN)和國際標準書號(ISBN)。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幫助下,1985年使用計算機編國家書目。
1996年引進讀者收費機制,起因是為了使圖書館服務具有價值,結果卻將大量普通民眾拒之門外。由於過度權利集中,許多管理工作不能到位,現在基層正在呼籲權力分散。最大的問題是資料缺乏,如果沒有充足的資源,合作只能是紙上談兵。
坦尚尼亞圖書館服務理事會與國際上的同僚,尤其是大學圖書館之間有合作項目,並從國際圖聯獲得支持。坦尚尼亞圖書館服務理事是國際圖聯、中非與東非圖書館執委會和聯邦圖書館協會成員。

主要職能

中央圖書館既是國家館又是公共館,它的主要目標是:
利用統計記錄開發圖書館系統和網路;
進行並支持圖書館領域的研究;
管理圖書館;
向其他圖書館分發資料;
開發館際互借系統。
作為該地區的楷模,中央圖書館在有關圖書館問題方面是政府的顧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