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堂大夫

東漢末年,我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臨床醫學家張仲景,他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以精湛的醫術救治了很多病人,而且寫出了一部創造性的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這部巨著使我國臨床醫學和方劑學發展到了較為成熟的階段,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僚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 從此他對醫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為他後來成為一代名醫奠定了基礎。 儘管張仲景厭惡官場輕視仕途,但由於父親的逼迫參加了庭考而且考中了,在建安年間被朝廷派到長沙做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醫術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時代,做官的不能隨便進入民宅,可是不接近百姓就不能為他們治病,自己的醫術就不能長進,於是張仲景想出一個辦法,核定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患病的百姓進入大堂。

張仲景和“坐堂大夫”由來。東漢末年,我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臨床醫學家張仲景,他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以精湛的醫術救治了很多病人,而且寫出了一部創造性的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這部巨著使我國臨床醫學和方劑學發展到了較為成熟的階段,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僚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也篤實好學,博覽群書,並且酷愛醫學。他從史書上看到扁鵲望診齊桓公的故事,對扁鵲高超的醫術非常欽佩。
從此他對醫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為他後來成為一代名醫奠定了基礎。儘管張仲景厭惡官場輕視仕途,但由於父親的逼迫參加了庭考而且考中了,在建安年間被朝廷派到長沙做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醫術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時代,做官的不能隨便進入民宅,可是不接近百姓就不能為他們治病,自己的醫術就不能長進,於是張仲景想出一個辦法,核定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患病的百姓進入大堂。他端端正正的坐在大堂上,挨個仔細地為民眾診治,他讓衙役貼出告示,他的舉動在當地產生了強烈的震動,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對張仲景更加擁戴,時間久了便形成了慣例,每逢初一、十五,衙門口聚集了來自各方看病的百姓,甚至有些人帶著行李遠道而來,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里給病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郎中或者坐堂大夫,用來紀念張仲景。
雖然張仲景的醫術非常高超,但有些病他也不能治,東漢末年戰亂帶來的瘟疫前後達五次之多,張氏家族原有二百多人,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就被瘟病傷寒病奪走了一百多人的生命,一些庸醫和所謂名醫趁火打劫,賺昧心錢,忘記了做醫生的本分,張仲景對這些人非常氣憤,痛加斥責,決心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傷害病,從此他窮求古訓,博採眾芳,刻苦研讀《素問》、《靈樞》、《八十一難》、《陰陽大論》等古代醫書,繼承《內經》等古典醫籍的基本理論,廣泛借鑑其他醫家的治療方法,又結合個人臨床診斷經驗,研究治療傷寒雜病的方法,並於公元205年開始著手撰寫《傷寒雜病論》, 五年之後終於寫成了劃時代的臨床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