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泉之戰

坂泉之戰

坂泉之戰發生在約公元前26世紀,是中華民族遠祖炎黃二帝之間最著名的一次戰役。

戰爭時間: 相傳在約公元前26世紀
阪泉位置: 一說今河北涿鹿東南,一說今山西運城市解州鎮,又說河南扶溝等地。
歷史人物: 一黃帝,姓姬(又有姓公孫),名軒轅(相傳黃帝長於姬水[即岐水,今陝西境,亦有她稅],以姬為姓,東進中原後,居於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稱軒轅氏,又稱縉雲氏、帝鴻氏、有熊氏)。其族形成包括姬姓12部落的部落聯盟。黃帝時期,神農氏統治著各部落,但神農氏日漸衰微,於是各部落之間爭戰不斷。以軒轅為首領的部落,在戰爭中逐漸強大起來。很多小的部落都歸附了軒轅。
一炎帝,長於姜水[渭水支流,今陝西岐山東],以姜為姓,又稱赤帝、烈山氏,一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其族沿黃河流域向東發展進入中原,成為黃河中游地區的強大部落聯盟。
阪泉之戰:
相傳黃帝時期,在黃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戰中,炎帝和蚩尤也是兩個很強大的部落的首領。炎帝和蚩尤成為黃帝最大的兩個對手。黃帝修整軍隊,經過充分的準備後,黃帝與炎帝兩大部落在阪泉發生了大規模交戰。經三次的激烈戰鬥,黃帝部落聯盟獲得勝利,初步建立的黃帝對中原地區的領導地位。
阪泉之戰是中華民族遠祖炎黃二帝之間最著名的一次戰役。《史記》開篇《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這次戰役後組成炎黃部落聯盟,使黃帝取代炎帝。
距今5000多年前,炎帝、黃帝是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史傳炎帝成為部族首領後,“定都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相傳他是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有熊,即河南新鄭縣。春秋《國語》載:“少典娶嬌氏,生黃帝、炎帝”。又載:“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又有一種說法是:少典國國妃有嬌氏生炎帝,而黃帝母則是少典國君聰明美麗的次妃。“生於軒轅之丘,名曰軒轅”,軒轅即黃帝。按照這種傳說,則炎帝、黃帝是同父異母兄弟。
炎帝出生後,被養於姜水濱,故以姜為姓。炎帝是個傳奇人物,史載他“牛首人身”。這當然不可信,而是當時炎帝部族以牛為圖騰,故把部族首領神化了。在他率領部族東遷途中,擊敗了不少當時散布在長江流域的諸多弱小部落。炎帝在陳定都時,與一個叫“九黎”的部族發生了多次戰鬥。“九黎”部族是當時長江中游一帶各部族中比較強大的一支(亦有河北涿鹿之說),首領蚩尤性格殘暴。炎帝與蚩尤多次大戰,力不能敵,只好由陳地敗退到阪泉(今扶溝)一帶安營紮寨,準備休整後再戰蚩尤。而蚩尤在大勝以後,更加躊躇滿志,也打算休整一段再乘勝追擊,一舉殲滅炎帝,然後消滅黃帝。
就在炎帝與蚩尤作戰時,居住在有熊的黃帝部族已逐步發展壯大。相傳他建造房屋、養蠶制絲、做衣服、造船、造車,還發明了文字。黃帝看穿了蚩尤的陰謀,就召集謀士商計對策,選定三月三日出兵,首先收復炎帝,然後再滅蚩尤。
黃帝為了和炎帝修好,先派遣使者從新鄭來到阪泉,說服炎帝歸順,共同對付蚩尤。炎帝不僅沒有採納黃帝的建議,而且還準備在阪泉與黃帝大戰。於是,黃帝就親自出征,率領數十萬兵馬,圍困阪泉。為了征服炎帝,黃帝先是三戰三捷,繼而圍而不攻,困而不殲,又派人出營勸說炎帝歸順,與之結盟。炎帝被黃帝的舉措和誠意所感動,於是就同意結盟聯合,共討蚩尤。
黃帝與炎帝聯合,組成炎黃部落聯盟,聲威大振,不久與蚩尤部落開戰。
阪泉之戰,這這場發生在炎黃二族之間的兄弟之爭,使炎黃集團合二為一,實現了華夏民族的第一次全面大融合。
阪泉之戰遺址究竟在何處:
阪泉之戰遺址究竟在何處,是一個長期懸而未決的史學問題。至今有河北涿鹿說、北京延慶說、河北省懷來說、山西運城說,以及河南扶溝說等。
阪泉之戰的另一個地點說法是指今山西運城市解州鎮。理由有二:解州鎮春秋晉國時稱解梁,漢代置解縣。據《解縣誌》記載:解梁古時曾稱作涿鹿。第二,從如今的地圖看,炎帝的都城是蒲阪,即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鎮,黃帝居於軒轅之丘,是在今日鄭州市軒轅丘,而運城正好處於兩者之間,離永濟相當近。有個說法是黃帝突襲炎帝,取得決定性勝利,那么運城解梁的說法就比較可信。
如果是河北涿鹿的話,那么兩個大帝得故意北上開戰,不合情理。所以運城解梁是最有可能的阪泉之戰地點。
然事實還有待進一步的調查,以現在的情況來說還不能確定[阪泉]到底是何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