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子須知

《地理人子須知》,是劉保同編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劉保同 編 楊金國 校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4105083 出版時間:2010-12-01 版 次:1 頁 數:492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宗教 > 術數/命理

內容簡介

徐善繼、徐善述兩位兄弟所寫的《地理人子須知(下)》一書,就是一部具體闡述風水理論和風水套用的非常權威的名著。自此書現世後,形巒家無不推薦,學習龍穴形巒者,沒有不看此書的,此書全面詳盡的將龍砂穴水悉數論述;不只是摘抄前人成糶,更將自己的思考、心得、經驗和盤托出,坦誠不藏私。另外考證風水名家的歷代案例很多,是古代記載最多的,極利於學習者參考摸索,是眾多堪輿風水著作中的名著,集地理風水之大成。前人謂此書“會諸書而折衷其足,以破群疑,當大事也”,顯見此書之份量。《地理人子須知(下)》——學習風水的必看之書。

目錄

地理人子須知卷十五
粗惡
峻急
單寒
臃腫
虛耗
凹缺
瘦削
突露
破面
疙頭
散漫
幽冷
尖細
盪軟
頑硬
巉岩
地理人子須知卷十六
以太極定穴
以兩儀定穴
以三勢定穴
以三停定穴
以四殺定穴
以雌雄定穴
饒減定穴
以聚散定穴
以向背定穴
以張山食水定穴
以枕龍耳角定穴
以趨吉避凶藏神伏煞定穴
以近取諸身定穴
以指掌定穴
以遠取諸物定穴
以流星定穴
以八卦定穴
地理人子須知卷十七
青鳥仙十不相
泓師三十六絕穴
入式十二例雜論
劉白頭十般無脈絕
洪梧齋二十四殺穴
紫瓊張真人穴法三十六怕
紫清真人白玉蟾四喻
辨穴真假
傷龍傷穴說
地理人子須知卷十八
怪穴破惑
地理人子須知卷十九
砂法總論
論青龍白虎
總論朝案二山
論案山
論朝山
論平原無朝案
論不見外陽
論朝山暗拱
論朝山亂雜
論孤峰獨秀
地理人子須知卷二十
論前應後照
論左輔右弼
論天門地戶
論羅城垣局
地理人子須知卷二十一
論樂山
下手砂
水口砂
地理人子須知卷二十二
官鬼總論
論官星
論鬼星
論禽星
論曜星
地理人子須知卷二十三
口議
地理人子須知卷二十四
水法總論
論水發源
水到局
論水出口
論朝水
論去水
論聚水
聚水格
地理人子須知卷二十五
論諸水
論諸泉
地理人子須知卷二十六
論明堂
地理人子須知卷二十七
論水城
五星背城
水城詳議
地理人子須知卷二十八
論水形勢
地理人子須知卷二十九
論陽基
總論陽基
論陽基龍穴砂水大概
論平支陽基
論山谷陽基

精彩書摘

破面者,乃當穴處穴星頭面之間掘鑿以取土石,使星辰頭面破碎也。立穴處欲其完固無傷,忌其破碎。蓋破碎氣脈發泄,葬之則有禍無福。凡此者不問龍脈貴賤、真假,皆不取。縱使龍脈貴秀,朝應情來,明堂水城俱美,不幸而庸夫野人不知所以,徒以土石之便,日夕鑿掘,或深入數尺,或長至丈余,而正當穴脈,發泄龍氣,則不可用矣。
《明堂經》云:“鑿石取土,撼山警神,斷脈泄氣,傷寒損真,法不可葬,損人致貧。”若小可掘傷,不當穴脈,未至已甚,亦可取用,又不如此論也。《發揮》謂 “當依醫地法救之。譬如人稍有傷害皮膚,不致腹心之憂,則猶可醫療而愈。若或傷鑿已甚,則不復可為矣。”晉王佑祖墓,相者謂有天子氣。佑鑿之,相者復曰: “猶出折臂三公。”俄而佑墜馬折臂,蓋其鑿處不當脈而在臂,故應折臂耳。
又有曾經國代鑿毀龍脈,或掘損穴場,既深且闊,乃已傷敗,不可復下。又有水源發洪,崩頹溜路,皆凶不可葬者。既多掘鑿傷敗,生氣耗散者,亦不可葬。凡遇此等,必是龍形虎勢,頗人俗眼,而非正龍真的之穴。
徒以前朝砂水秀麗而亂下之,故葬者子孫皆以衰替,墳墓無主,任人鑿犯,必非佳境。亦有龍脈穴場皆吉,而亂下傷穴,鑿掘已多,失卻本來面目,不復可為。亦有一種好龍,其穴詭怪,人皆知為好地,而不能定穴。葬者者禍敗,從而改徙,出以與人,甲者既非,乙者又未得穴。前轍既覆,後車不戒,遞遞相承,愈葬愈失,愈傷愈敗。術者急於謀利,乃謂向來雖有理葬,正穴皆未下著。今若得之,深鑿金井,則旺氣皆傾以蔭我。殊不知穴既傷敗,地脈已散,譬如人之頭面,穿鑿刈臠,殆無全處。其人生乎?其人死乎?故張子微乃以掘鑿亂理者,謂之死玄武.不可復用。誠以一乳頭鑿數十墳,或存或沒,破碎如此,雖果是真龍正穴,奈何傷敗之餘,不可復用。切不可信時師深葬之說,以為可以聚眾穴之氣,傾眾穴之脈,而誤下深穴.以取敗絕也。況穴法之深淺,自有一定不易之理。當淺而深,氣從上過,豈有過於深龍奪眾穴之氣者乎?斷斷焉無此理也。慎之!
又有當穴處曾經鑿基,欲作住場、神祠、書舍。凡此皆已傷敗,發泄生氣,不可遷葬。蓋其鑿必深,其墳必高。欲低下穴,則脈已斷,欲高下穴,則脈已急。假饒不斷不峻急,亦傷破星辰頭面,鋤壞唇口鉗窩。廖金精云:“若還打破太極暈,水蟻便侵棺。”張落魄云:“若將唇口都鋤破,任是神仙也有疑。”況傷敗如此。縱是龍真穴美,識者見之,不過嘆其可惜而已。若復亂下,必主家道亦如山之斷絕損折,業退祀絕矣。
疙頭
疙頭者,乃黑白砂石相間錯雜,不生木植。惟黃茅疏草而闊遠芋剌,隨生隨死,如頭病疙瘡,短鬟間出者也。在人則為氣血蠹敗,膚脈不活,故成此病。在地則為龍神枯悴,氣脈虛弱,故成此形。張張子微云:“遷葬為墳氣不注,子孫衰絕業難守。”
《玉峰寶傳》云:“山有石骨,有砂骨。”石骨之山,氣脈完固,不肯發泄,渾渾沌沌,不生草木者。非童也,根著不立故也。此龍若帶星辰,出為土穴,必脆巧清秀,出人必渾厚沈密,堅固禁耐,富則必盛,貴則必顯。子孫亦必綿遠。砂骨之山,本是氣脈枯竭,不能融結。堅不為石,疏不為土,故散為砂礫,或白或黑,如人無脈,如血元肉,所以草木不生,惟有黃茅,春生夏枯,秋黃冬死。間有麋砂碎石,鳥啄為子,暫生小木,不盈咫尺,終以乾死。此龍定是不帶星辰,出為嵯峨麗穴,砂礫滿前,泉溜石濕,出人必庸醜愚頑難訓。富則必險,貴則必微。婦人難產,財物耗散。若枯涸已甚,不能陰注枯稿,必至絕嗣也。
按:《寶傳》此論砂骨之地,其結穴必是穴星疙頭,主屍乾骨枯而不可葬。張子微又有玄武憔悴,玄武涸燥之說。要之,皆砂石之地,草茅疏黃,無生意而涸枯耳。宋儒謂“擇其地之美者則神靈安。”何為地之關?亦以土肉深厚、草木之茂盛為驗而已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