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運動起源

是指發生地殼運動的原因及其動力來源。此系近代地球科學論戰的核心問題。背斜和向斜是其運動過程中的表現。

地殼運動起源(origin of crustal movement)是指發生地殼運動的原因及其動力來源。此系近代地球科學論戰的核心問題。李四光(1926)在《地球表面形象變遷之主因》一文中,首開將力學原理引入地殼運動問題研究之先河,並為創立地質力學奠定了基礎。研究地殼運動的方式和方向應是追索地殼運動起源的可靠途徑,而構造體系的成生髮展過程及空間展布規律則是探討這一問題的主要依據。各類構造體系尤以巨型者反映地殼運動具有水平運動主導性、定向性、統一性和定時性、繼承性、新生性,而構造體系的定向性和定位性規律,以及海水進退規程等,一致表明與地球鏇轉軸和自轉角速率變化具有內在聯繫的統一性:自轉加快即發生地殼運動,表現為經向(從兩極向赤道)擠壓和緯向(主要向西)拉、壓兩個基本運動方向;“大陸車閥作用”又使自轉逐漸減慢。通過均衡代償論證,重力均衡作用並非引起地殼運動的根本原因,因地殼仍存在重力不均衡現象,且大規模地殼運動不斷發生。故可歸結為,發生以水平運動為主導的地殼運動之主因,是在重力控制下的地球自轉離心力時而增大和減小的作用;而地球自轉和自轉角速率變化引起的離心慣性力的水平分量和緯向慣性力,則為其主要動力來源。但也不能忽視地熱場和放射場等其他場能量互相轉化及其對地殼運動發動過程的作用和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