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樓

地樓

栝樓(即地樓)(拉丁學名:)別名苦瓜(樂清)、吊瓜(溫州文成)、老鴉瓜(溫州)。根(中藥名天花粉),果(中藥名栝樓實),果皮(中藥名栝樓皮)、種子(中藥名栝樓仁), 葫蘆科栝樓屬多年生攀緣草本,長可達10米。根狀莖肥厚,圓柱狀,外皮黃色。莖多分枝,無毛;葉互生,近圓形或心形,雌雄異株;雄花數朵總狀花序,少有單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單生,子房卵形,果實近球形,熟時橙紅色,花果期7~11月。 栝樓有解熱止渴、利尿、鎮咳祛痰等作用。 種子含脂花肪油;果實含三萜皂苷、有機酸、樹脂、糖類、色素;根含蛋白質、皂苷、酸類。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簡介

釋名:果裸、瓜蔞、天瓜、黃瓜、地樓、澤姑,根名白藥、天花粉、瑞雪。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1、痰咳不止。用栝樓仁一兩、文蛤七分,共研為末,以濃薑汁調成丸子,如彈子大,噙口中咽汁。又方:熟栝樓十個、明礬二兩,共搗成餅,陰乾,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薑湯送下。

2、乾咳。用熟栝樓搗爛,加蜜等分,再加白礬一錢,共熬成膏,隨時口含回汁。

3、痰喘氣急。用栝樓二個、明礬如棗大一塊,同燒存性,研細,以熟蘿蔔蘸食。藥盡病除。

4、肺痿咳血。用栝樓五十個(連瓤瓦焙)、烏梅肉五十個(焙過)、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個,共研為末;另將豬肺一片切薄,摻末一小撮入內,炙熟,冷嚼回下。一天二次。

5、婦女夜熱(痰嗽,月經不調,形瘦)。用栝樓仁一兩,青黛、香附(童便浸,曬)各一兩五錢,共研為末,加蜜調勻,口中噙化。

6、黃疸。用青栝樓焙過,研為末。每取一錢,加水半碗,煎至七成,臨睡時服,五更有黃物瀉下,即為見效。此方名為“逐黃散”。

7、小便不通,腹脹。用栝樓焙過,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服至病癒為止。

8、久痢。用在熟栝樓一個,煅存性,出火毒後三工業區末。一次服完,溫酒送下。

9、吐血。泥封栝樓,煅存性,研為末。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10、屙血。用栝樓一個,燒灰,加赤小豆半兩,共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服,酒送下。

11、咽喉腫痛,不能發聲。用栝樓皮、白僵蠶(炒)、甘草(炒)各二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三錢半,薑湯送下。一天服二次。或以棉裹半錢含咽亦可。此方名“發聲散”。

12、諸癰發背。用栝樓搗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13、風瘡疥癬。用生栝樓一、二個,打碎、酒泡一日夜,取酒熱飲。

14消渴。取大栝樓根(天花粉),去皮,切細,水泡五天,每天換水。五天后取出搗碎,過濾,澄粉,曬乾。每服一匙,水化下。一天服三次。亦可將藥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又方:用栝樓根切薄,炙過,取五兩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隨意飲服。

15、小兒熱病。用栝樓根末半錢,乳汁調服半錢。

16、天泡濕瘡。用天花粉、滑石,等分為末,水調搽塗。

17、折傷腫痛。用栝樓根搗爛塗患處,厚布包住,熱除,痛即止。

出處

《本經》

拼音名 Guā Lóu

【別名】 果裸(《詩經》),王菩(《呂氏春秋》),地樓(《本經》),澤巨、澤冶(《吳普本草》),王白(《廣雅》),天瓜(《爾雅》郭璞注),萯(《穆天子傳》郭璞注),瓜葵(《針灸甲乙經》),澤姑、黃瓜(《別錄》),天圓子(《東醫寶鑑》),柿瓜(《醫林纂要》),野苦瓜(《貴州民間方藥集》),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藥手冊》),藥瓜(《四川中藥志》),鴨屎瓜(《廣東中藥》)。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 栝樓果實。霜降至立冬果實成熟,果皮表面開始有白粉並為淡黃色時,即可採收。連果柄剪下,將果柄編結成串,先堆積屋內2~3天,再掛於陰涼通風處晾乾(2個月左右);然後剪去果柄,用軟紙逐個包裹,以保持色澤。防止撞傷破裂,否則易生蟲發霉。

原形態

多年生草質藤本,長達10米。塊根肥厚。莖攀援,多分枝,表面有淺縱溝,光滑無毛;卷鬚腋生,細長,先端2歧。葉互生;葉片近圓形或近心形,長寬各8~20厘米,常為5~7淺裂或中裂,少為3裂,裂片倒卵形、矩圓形、橢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邊緣有疏齒或再作淺裂,幼時兩面疏生柔毛,老時下面有粗糙斑點。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3~8,排列成總狀花序,有時單生;萼筒狀,長2.5~4厘米,萼片5,線形,稍反卷,長1~1.5厘米;花冠白色,裂片5,倒卵形,先端細裂成流蘇狀;雄蕊3,花絲長4~6毫米;雌花單生,萼、瓣與雄花略同;子房下位,長卵形,花柱長,柱頭3深裂,呈絲狀。瓤果卵圓形至廣橢圓形,熟時橙黃色,光滑。種子多數,扁平,長方卵形或圓卵形,邊緣有線紋狀形成窄邊,熟時黃棕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長於山坡草叢、林邊、陰濕山谷中。亦有栽培。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山東、安徽、河南等地。

性狀

乾燥果實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長約9厘米,直徑約6厘米。果皮橙黃色或土黃色,微有光澤,皺縮,頂端有圓形的花柱殘存,基部略尖,有果柄的殘餘,果柄部周圍的果皮上有放射狀縱溝。質重,剖開後內表面黃白色,並有纖維,肉質胎座多巳縮成粘絲狀,種子集結成團。氣如焦糖,味略甜。以個大、不破、色澄黃、糖味濃者為佳。

化學成份

果實含三萜皂甙、有機酸、樹脂、糖類和色素。種子含脂肪油。果實所含的蛋白質與其塊根"天花粉"所含的蛋白質不同,參見"天花粉"條。

藥理作用

抗菌、抗癌作用。栝樓在體外對大腸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等有某些抑制作用。水浸液(1:2)在體外對某些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體外試驗中,全栝樓煎劑(20%煎劑)對腹水癌細胞有致死作用。並有人認為栝樓皮、栝樓仁均有效,但前者的作用較好。種殼與脂肪油則無效。醇,醚提取物亦有效。60%醇提取物體外作用最好。但動物試驗,其作用不太顯著,也不穩定;在體內,對肉瘤的作用比對腹水癌細胞的作用強一些。

栝樓中尚含強烈的致瀉物質。

炮製

去柄,洗淨,置蒸籠內蒸至稍軟,壓扁,切成塊。

性味

甘苦,寒。

①成無己:"味苦,寒。"

②《日用本草》:"味苦,平涼,無毒。"

③《本草衍義補遺》:"甘,潤。"

歸經

入肺、胃、大腸經。

①《本草匯言》:"入手少陰、太陰經。"

②《本草新編》:"入肺、胃二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