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坐標系

地平坐標系 

 地平坐標系地平坐標系是一種最直觀的天球坐標系,和我們日常的天文觀測關係最為密切。例如,在晴朗的傍晚,觀測者經常可以看到人造衛星在群星間的運行,和大量的流星現象,它們的運行速度都很快,用什麼方法能夠快速、簡便地記錄下衛星或流星的位置呢?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記下某瞬間該衛星流星地平經度(方位)和地平緯度(高度),這就是我們所要討論的地平坐標系。

地平坐標系地平坐標系

 

 1.基本圈和基本點

地平坐標系中的基本圈是地平圈,基本點是天頂和天底。

地平圈就是觀測者所在的地平面無限擴展與天球相交的大圓。從觀測者所在的地點,作垂直於地平面的直線並無限延長,在地平面以上與天球相交的點,稱為天頂;在地平面以下與天球相交的點,稱為天底。在天球上,天頂和天底與地平圈的角距離均為90°,只不過一個在地平圈以上,另一個在地平圈以下。地平圈把天球分為可見半球和不可見半球兩部分。

由於天球的半徑是任意長的,而地球的半徑則相對很小,因此,觀測者所在的點可以認為是與地心重合的,地平圈也可以看成是以地心為圓心的,這與觀測者所在點的地平面在天球上是完全一致的。

通過天頂和天底可以作無數個與地平圈相垂直的大圓,稱為地平經圈;也可以作無數個與地平圈平行的小圓,稱為地平緯圈。地平經圈與地平緯圈是構成地平坐標系的基本要素。

地軸的無限延長即為天軸,天軸與天球有兩個交點,與地球北極相對應的那個點叫做天北極,與地球南極相對應的那個點叫做天南極。通過天頂和天北極的地平經圈(當然也通過天底和天南極),與地平圈有兩個交點;靠近天北極的地個點為北點,靠近天南極的那個點為南點。北點和南點分別把地平圈和地平經圈等分。根據面北背南、左西右東的原則,可以確定當地的東點和西點,即面向北點左90°為西點,右90°為東點。這樣,就確定了地平圈上的東、西、南、北四方點

在地平坐標系中,通過南點、北點的地平經圈稱子午圈。子午圈被天頂、天底等分為兩個180°的半圓。以北點為中點的半個圓弧,稱為子圈,以南點為中點的半個圓弧,稱為午圈。在地平坐標系中,午圈所起的作用相當於本初子午線在地理坐標系中的作用,是地平經度(方位)度量的起始面(如圖2-11)。
 

 2.方位

方位即地平經度,是一種兩面角,即午圈所在的平面與通過天體所在的地平經圈平面的夾角,以午圈所在的平面為起始面,按順時針方向度量。方位的度量亦可在地平圈上進行,以南點為起算點,由南點開始按順時針方向計量。方位的大小變化範圍為0°~360°,南點為0°,西點為90°,北點為180°,東點為270°。上述這種方位度量是在天文學中所用的方法。在大地測量中方位則採用另外一種量算方法。就是以北點為起算點,按順時針方向度量,其值亦是由0°~360°。這種量算方位所得的數值,與天文測量上量算的方位值相差180°,如北點為0°,東點為90°,南點為180°,西點為270°。

方位在地理學和天文觀測中有著廣泛的套用。例如,在野外地質調查中,經常要測量沉積岩岩層的傾向,即岩層的傾斜方向,它就是用方位來表示的。它是用北點的方向與岩層傾斜方向的夾角表示的。如果,其值介於0°~90°,則岩層向東北傾斜,在90°~180°之間則向東南傾斜,在180°~270°之間則向西南傾斜,在270°~360°之間則向西北傾斜。

在天文觀測中,如果預報或觀測到某一天文現象,發生時的方位(南點為起點)為45°,則表示該天文現象發生於西南方。

我們這裡所說的方位,一般是指天文學中的概念,即南點是它的起點,午圈所在的平面是它的起始面。
 

 3.高度

高度即地平緯度,它是一種線面角,即天體方向和觀測者的連線與地平圈的夾角。在觀測地,天體的高度就是該天體的仰視角。此時無所謂向下計量的高度;但是,在計算時,則會出現負的高度值,這意味著天體位於地平圈以下,即位於不可見半球。天體的高度可以在地平經圈上度量,從地平圈起算,到天頂為0°~90°,到天底為0°~(-90°)。如圖2-12表示天體的方位和高度的量算。

地平坐標中的方位,還可以用來測定地物相對於觀測者的方向。

天體的高度和方位可以用經緯儀直接測出,也可以用量角器大致估測。
 

 4.地平坐標系的變化

地表各點位置不同,地平坐標系的基本圈(地平圈)和基本點(天頂和天底),也隨之不同。所以,在不同地點同時觀察同一天體,所得到的方位和高度是不相同的;在同一地點,由於地球的自轉,時間的延續,對於同一天體在不同的時刻進行觀測,其方位和高度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地平坐標值是因地因時而不同。隨時間和地點的變化而變化是該坐標系的顯著特徵。例如,太陽剛升起的時刻,其方位較大,高度為0°;到了正午時,太陽位於正南方的天空中,其方位為0°,高度則增到了一天中的最大值;到了太陽落山時刻,其方位和高度又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這就是地平坐標值隨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地球自轉造成的。

下面分別介紹在不同地點,地平坐標系的變化情況:

為觀測者在北極的地平坐標系。此時,地平圈與天軸垂直,與地理赤道在天球上投影重合,天北極與天頂重合,天南極與天底重合。因此,天北極的高度就是天頂的高度,其值為90°。

觀測者位於赤道的地平坐標系,在這種情況下,地平圈與天軸位於同一平面,天北極和天南極與天頂、天底的角距離均為90°,地平圈與天赤道垂直,天北極和天南極位於地平圈上。因此,天北極和天南極的高度都是0°。

為觀測者在北半球緯度的地平坐標系。在這裡地平圈與天軸的夾角為,這是因為地理緯度為的地平面與地軸的夾角為。所以,天北極的高度就是,也就是,在北半球的任何一個地點,天北極的高度等於該地的地理緯度。這一規律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天文測緯的基本方法。只要測量了天極在某地的地平高度,就得出了該地的地理緯度。

地平坐標系能把天體在當時當地的天空位置直觀地、生動地表示出來。例如,若某人造衛星在某時刻的地平坐標值為:方位270°,高度45°,則說明,此時該人造衛星在正東方的天空,其仰角為45°。

在某地連續數小時觀測某一恆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則可以看出該恆星的高度和方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由此,可以對地平坐標系的含義有更清楚的認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