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壘

地壘

地壘是兩個同性質斷層之間的上升斷塊。一般是傾向相背的高角度正斷層(呈50~70°的傾角),也可為傾向相向的逆斷層,其規模不等,大型地壘可達幾十公里以上,沿斷層上升距離可達4米以上。地壘是一種構造形態,在地貌上可以有所顯示,也可以沒有顯示(如受到後期侵蝕夷平)。

基本信息

釋義

地壘是兩個同性質斷層之間的上升斷塊。一般是傾向相背的高角度正斷層(呈50~70°的傾角),也可為傾向相向的逆斷層,其規模不等,大型地壘可達幾十公里以上,沿斷層上升距離可達4米以上。地壘是一種構造形態,在地貌上可以有所顯示,也可以沒有顯示(如受到後期侵蝕夷平)。

特性

其規模大小不等,大型的長度可達數百公里。地塹盆地沉積層厚可達數千米。

地壘在地形上常表現為斷塊山,如華山、泰山、廬山。中國山西晉中地塹盆地長達500餘公里,最深處達3000餘米。歐洲的萊茵地塹盆地聞名於世。

形成原因

地殼中被兩側傾向相反的正(偶為逆)斷層所界限而中間斷盤上升的凸起斷塊構造。縱向延伸可達數百千米。地壘的形成與地殼的水平拉伸作用有關,常與地塹相間出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