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與消費

地位與消費

《地位與消費》是由趙衛華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7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作者趙衛華
ISBN:10位[7802309158]13位[9787802309159]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價:¥35.00元

內容提要

消費不僅是物質生產的必要環節,也是社會再生產的手段。作為社會再生產的消費,是一套身份象徵系統,也是一種地位競爭手段。不同社會群體的消費方式反映了一種社會結構關係,反映了群體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在我國社會階層分化日益明顯的情況下,消費作為社會地位的表現形式,其階層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社會階層不同,其消費有何不同,消費的分化與社會階層分化的一致性程度如何;階層地位、社會體制這些社會結構變項怎樣影響了社會成員的消費等問題都是本書所關注的。書中使用社會調查資料和統計資料,從收入、消費方式、耐用品消費等方面對當前消費與社會階層的關係進行了深入探討。

編輯推薦

趙衛華的這本書是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擴展而成的。作者從社會階層與消費的關係入手,使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在深圳所做的兩次抽樣調查數據以及大量的統計資料,對不同社會階層的消費狀況、社會階層與消費的關係進行了探討。作者一方面探討了階層分化與消費分化的關係,另一方面也探討了不同社會階層消費分化的狀況,探討了階層地位、戶籍、社會保障制度這些結構性因素對不同社會階層消費的影響。

作者簡介

趙衛華,山東單縣人。現就職於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先後畢業於山東大學社會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社會學碩士、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結構、消費社會學、社會保障。曾發表《消費的社會結構意義》、《北京市階層結構的狀況與特點》、《消費社會的議題》等多篇學術論文,參與多部著作的寫作。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農村公共保健籌資與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研究”等多項課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課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研究”、北京市課題“北京市農村醫療衛生體制建設研究”等各類課題10項。近期又有新作《地位與健康》即將出版。

目錄

第一章 序言
第一節 消費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
第二節 社會學消費研究的視角
第三節 消費:一個社會學不能忽視的課題
第四節 研究資料說明
第二章 消費與分層:理論脈絡
第一節 早期社會學家的消費思想
第二節 消費社會的區分邏輯
第三節 消費的理論模式與基本特點
第三章 消費與階層關係的分析框架
第一節 理論分析框架
第二節 本研究的基本假設和變數選擇
第四章 階層地位與消費支出
第一節 階層地位、收入與消費支出的關係
第二節 消費支出的階層分化狀況
第三節 影響消費支出的因素分析
結 論 體制和市場共同影響下的消費支出階層化
第五章 階層地位與消費方式
第一節 階層地位與消費方式的關係
第二節 消費環境選擇的階層差別
第三節 住房消費的階層差別
第四節 工作時間、閒暇活動的階層差別
第五節 服務消費的階層差別
結 論 體制和地位影響下的消費方式階層化
第六章 階層地位與家庭耐用品消費
第一節 耐用品消費的條件
第二節 當前中國耐用品消費的狀況
第三節 影響耐用品消費的因素分析
第四節 耐用品消費增長的結構困境
第七章 對中國社會結構與消費之間關係的再認識
第一節 中國社會的階層分化是消費分化的社會基礎
第二節 階層結構變化影響居民消費結構的變遷
第三節 階層結構不合理是居民消費率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四節 社會保障制度的逆調節不利於拉動居民消費
政策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介紹

消費是推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但長期以來,由於受計畫經濟時期商品緊缺的影響,人們對消費研究和認知程度都比較低,更談不上擺在三駕馬車的位置,甚至認為消費就是消耗財富而不是創造財富,對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些迷茫。筆者認為,要從四個方面提高人們對消費的認識: 一、消費是整個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馬克思認為,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組成了完整的生產過程,只有產品(或商品)進入最後消費環節,整個生產過程才算完成,再生產才能繼續進行。生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活消費和生產消費,只有生產的產品(進入流通領域成為了商品)在消費環節實現了使用價值和價值,生產的投資才能收回並增值,為再研製、擴大再生產創造條件。商品(或產品)在消費環節這一“驚險的跳躍”,之所以驚險,就是商品(產品)在這一環節有可能部分實現或無法實現其使用價值和價值,這樣就會導致產品過剩,生產虧損。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這個完整的過程中,各個環節互為影響和制約。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必須承認和重視消費的地位和作用,承認消費在擴大再生產和繁榮市場中的巨大作用。生產環節要通過滿足消費需求來發展自己,商品流通環節要通過擴大消費(內需和外需)來發展自己。可以說,消費在這一完整的生產過程中,起著導向性作用,這也是從事商品銷售的商業是先導產業的重要原因。
二、消費是生產、流通環節了解產品(或商品)科技含量和市場需求的重要平台。生產環節雖然有眾多產品研發機構,但消費環節對產品(商品)是否先進、是否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可以在消費過程中得到驗證。產品(商品)使用價值如何,消費者(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最清楚,並能對產品的升級換代提出建議。對流通環節來說,要繁榮市場、壯大自己,必須依據消費的需求來組織商品流通。如果生產不適應消費者的需求,或者對消費需求了解不深透,就會產生商品脫銷或滯銷,增加流通成本。有學者認為我國目前的產銷率為95%,意味著GDP中有4%-5%產值不能實現價值。如果產品適應消費需求,流通環節又能科學地組織商品流通,勤進快銷,那么,不能實現價值的4%-5%GDP就可以產生巨大的財富,增加生產、流通環節的盈利,加速擴大再生產的進程。
三、消費是體現人們生活(生產)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在生產環節上,如果能使用性能高的設施和高品質的原材料,就能降低物質消耗,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提高生產效率,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供應市場;就能解放生產力使生產力向更高水平發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得到高品質的物質文化消費,不僅能得到高雅的文化娛樂享受,而且能解除疲勞、滿足生理上的需求,有益於身心健康。人們通過高品質消費,可以了解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進步,增長知識,使自己在社會完整的生產過程中發揮聰明才智,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消費不僅是人們為了生存而消費必要的物質財富,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消費也是社會再生產不可缺少的巨大力量。
四、消費是市場是否繁榮的風向標,買賣雙方構成了市場主體。一個市場必須有商業提供的設施和商品,也必須有消費者,二者缺一不可。消費越旺,市場就越繁榮;消費不振,市場就蕭條。商業企業把消費者稱為“上帝”,這是有深刻道理的。消費雖然有其顯著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果消費環境不好,消費能力不強,消費政策措施不力,反過來消費會制約投資的方向,制約生產力的發展,制約市場功能和作用的發揮。因此,重視消費研究、重視提高消費能力、重視出台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尤其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增長至關重要。在我國經濟回暖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啟動消費、拉動內需,需要做出許多艱苦努力,只有這樣,保持經濟成長才能落到實處。為了發揮消費在拉動內需保增長的巨大作用,建議強化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重視消費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提升人們對消費的認識水平。開展消費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可以消除人們對消費是否能促進生產發展的疑慮,破解人們在緊缺經濟時期省吃儉用的消費觀,樹立沒有消費就不可能擴大再生產的消費觀。使我們能夠正確處理消費與生產的關係、消費與投資的關係、消費與流通業發展的關係。通過消費來驗證生產、投資的價值,驗證商品流通的服務水平。
其二,要強化消費環境的建設和研究。消費環境就是消費是否便利和安全放心的問題。在這方面,我們的歷史欠賬太多,尤其是農村消費,買難賣難仍然相當嚴重,充分表現在農村市場建設落後上面。流通網點不足,設施落後,信息閉塞,給農村、農民消費帶來許多不變,假冒偽劣商品給農民帶來的危害不小。城市消費環境雖然有所好轉,但社區商業設施和服務也存在不少問題。產生消費不便利和買難賣難的原因,主要是輕視商品流通,輕視消費功能和作用所致,導致長期以來存在商品流通不需投資、不需建設的情況發生。這在我們國民經濟調控上可以得到證實。這幾年商務部大力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是用外貿基金支援內貿建設的,國家預算基金中卻沒有內貿建設這一項。因此,強化各級政府對消費環境、市場建設的重視是非常重要的,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建立城市和農村市場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市場規劃和法制也是創造良好消費環境必須重視的問題。2008年中國雙鹿奶粉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消費環境不能不管,不能不建設,這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只有消費環境建設納入公共財政的框架和法制的軌道,我們的消費才能適應生產的發展,起到三駕馬車應有的作用。
其三,要重視提高消費能力的研究。消費能力就是消費者有沒有錢消費的問題。要擴大內需,如果消費者口袋裡沒錢或錢少,商品在銷售過程中就會受阻。這次中央補貼農民購買家電13%的價款,就是針對農民購買力不高而啟動的一項重要政策措施。最近國家一系列投資政策的出台、民生工程的出台、提高低收入人群社會保障和醫保的出台,解決收入懸殊問題,就是要解決民眾就業和有錢花的問題,進而使人們有錢想花、有錢會花。我們社會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國富民強,二者辯證又統一。國家富了,人民也要富;人民富了,要想到為國效力。只有人們消費能力提高了,才能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推進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其四,要對樹立理性消費觀念進行宣傳和研究。在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世界經濟、乃至我國經濟的情況下,不少人提出了一個怎樣消費的問題,是超前消費還是儲蓄消費?如果超前消費,會不會產生與美國次貸危機一樣的問題,儲蓄消費為什麼是滯後的消費觀念?這一系列問題,迫切要求我們認真研究。只有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我們才能不像美國次貸危機那樣過分超出生產力發展地盲目消費;也不會只儲蓄,少消費,樹立敢於消費、善於消費的觀念,進而改善物質文化生活,形成多元投資可以比儲蓄更能增值的觀念。我們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但是,我們鼓勵人們在生產發展的同時,得到更多的物質文化上的享受。可以說,不會享受計算機時代的樂趣,就不會有自己更多的快樂和進步。
中國是人口大國,國內需求潛力巨大,這是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無法比擬的。我們是鋼、煤等產量大國,許多排在世界第一位;但我們人均鋼、煤等消費量是小國。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銷售量排在世界第一,但人均汽車擁有量卻非常低。因此,中國國內市場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市場。從國家統計局2007年公布的產銷率來看,一方面說明國內市場需求潛力很大,另一方面說明我們啟動國內消費還不足。在當前我國進出口貿易下滑的情況下,啟動內需來彌補進出口的損失,巨觀上既有可能又有必要,進而保經濟成長,這是明智之舉,是英明的決策。我們要為此而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