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動態觀測

地下水動態觀測,對地下水動態的定時測試和記錄。其目的是查明地下水的形成條件、地下水的動態特點及求取水文地質參數,為生產設計與地下水資源計算、管理和研究提供依據。地下水動態觀測有長期和短期兩種。地下水動態觀測網設定的範圍、觀測的項目與時間,根據工程的任務和規模並結合實際水文地質條件綜合考慮確定。

地下水動態觀測

地下水動態長期觀測,一般分區域點網與專用點網兩種,觀測點網均設定在有代表性的水文地質單元內。地下水動態的短期觀測,常與某一具體生產任務有關,觀測有很強的針對性,觀測持續時間一般不少於一個水文年。
地下水動態觀測網 由觀測點和觀測線組成,觀測點常設定在地下水天然露頭(泉)或人工露頭(水井、鑽孔)處。觀測點的選擇及密度的確定,要考慮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程度、影響因素和工作需要等情況。觀測線須垂直或平行地下水流向、經常按水文地質條件變化大的方向布置,控制地下水的主要補給區與排泄區。為地下水資源計算設定動態觀測點網須控制水文地質單元邊界,在工程勘測區一般均需要布置穿越該區的地下水動態觀測線。
專設的地下水動態觀測孔施工方法見水文地質鑽探。也可考慮在一個井孔中經過分層止水後,同時設定潛水觀測與承壓水觀測或承壓水的分層觀測。地下水動態各要素觀測的次數和具體時間可依實際情況,按各自變化特點確定。
觀測內容 運用水均衡原理進行地下水資源計算與供水水源地評價時,要進行地下水資源的補給量、儲存量和排泄量的計算(見地下水資源評價)。這時地下水動態觀測必須與眾多的水均衡要素(如降水入滲量、河流滲漏量、自然蒸發量等)觀測同時進行。為防止地面沉降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時,需要同時觀測大地變形、土層骨架有效應力、地下水開採量及人工補給量等。為配合邊坡穩定性研究,需要同時觀測動水壓力。為論證凍土工程地質條件,又需觀測地溫等。
觀測設備 地下水水位觀測可採用測盅(或水笛),儀表式、燈顯式水位計,電傳水位計,自記水位儀,無線電遙測水位儀等;地下水流量常用孔口流量計、量水堰、流速儀等;地下水水溫觀測採用水銀溫度計、半導體測溫儀等;地下水化學成分、氣體成分、有機質污染物、微量元素的觀測,需要設定專門水質實驗室(或檢測中心)、監測車,配備氣相-色譜、原子吸收光譜、質譜及離子選擇性電極分析等儀器和常規水分析儀器,對不同時期野外定點採取的水樣進行分析,研究水質的動態變化。在可能情況下應考慮多設定配備自記儀器的動態觀測井孔,對水位、流量、導電率、水溫等進行連續記錄,工作需要時採樣可以不受限制。
資料整理 地下水動態觀測資料應按月、年依次編製成各種報表,繪製年、多年動態曲線,編制乾、濕季(豐、枯水期)或某一特定時刻的等水位線(或等水壓線)圖及地下水埋藏深度圖,年變化幅度圖、地下水動態要素特徵值分布圖等多種圖件,並編制地下水水情簡報、水質監測及評價簡報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