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身邊二十年

在毛主席身邊二十年

《在毛主席身邊二十年》是 2010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勇。本書通過孫勇同志的親歷親聞親見,如實記述和反映一個貼身警衛員心目中的毛主席形象,使讀者能了解毛主席的個性舉止、工作作風、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展現出一個有血有肉、形象鮮活的領袖形象。

內容簡介

在毛主席身邊二十年 在毛主席身邊二十年

本書旨在通過我自己的親歷親聞親見,如實記述和反映一個貼身警衛員心目中的毛主席形象,以使讀者從我的憶述中去體會和了解我們的開國領袖毛主席,永遠熱愛毛主席,將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追求、偉大風範傳承下去。這也是我作為革命隊伍里的一名老兵,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捧出的一份情深意長的禮物。

作者簡介

孫勇:1926年生於河北省大成縣(原河間縣)貧苦農民家庭。

1938年8月,12歲時參加八路軍,在120師358旅供給部當勤務員,後任通訊員和警衛員。

1945年10月入黨。1947年5月被選調到毛主席身邊工作,先後擔任毛主席的警衛員、副衛士長等職長達20年。

曾任中央警衛局副局長兼中央警衛團團長,1991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8年離休。

目錄

第一部分

一整宿沒合眼

竇爾墩和《盜御馬》

給賀龍的一個建議

遭遇最驚險的一次敵機轟炸

鄉親們感謝毛主席

從西柏坡到北平城

在香山雙清別墅

第二部分

進駐中南海

中海邊散步

遊覽瀛台、靜谷

整修豐澤園

一次外事活動

黃呢子中山服

精彩章節

第一部分

一九二六年三月,我出生於河北省大城縣(原河間縣)北亮村。一九三八年八月,年僅十二歲的我參加了八路軍。在那戰火紛飛的艱苦歲月,有兩件事決定和影響了我後來的軍旅人生。

一件事是,我與馬尾巴結下了生死情誼。當年,抗日戰爭環境嚴酷,而我年幼體弱,行軍走不動,尤其是夜行軍跟不上部隊,全靠同志們幫我背被包或拉著我走,有時累得哭鼻子。後來,我找了個“竅門”,拉著馬尾巴行軍,這樣既省力又不拖累其他同志。一九四○年春,我旅奉命從河北省調入晉西北地區,要通過日軍嚴密封鎖的同蒲鐵路線,趁夜從平川連續急行軍一百二十多華里進入山區。我當時就是死死拉住馬尾巴不放,終於艱難地越過了日本鬼子的封鎖線。馬尾巴救了我的命。否則,我就有可能犧牲了。【詳細】

·一整宿沒合眼

·竇爾墩和《盜御馬》

·給賀龍的一個建議

·遭遇最驚險的一次敵機轟炸

·鄉親們感謝毛主席

·從西柏坡到北平城

·在香山雙清別墅

第二部分

毛主席和黨中央機關進北京後暫駐香山。當時作這個選擇,主要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但從工作上考慮則多有不便。毛主席進城會客、開會,來回費時又費力。這期間,有人建議中央機關搬到中南海辦公,但毛主席不同意。他說凡是皇帝住過的地方他都不住。同時也有專家建議保護北平老城。中央曾經構想在復興門到石景山一帶(當時這些地方還大都是農田和菜地)建新城,並在萬壽路地區修北京中南海豐澤園。建中央領導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後來由於韓戰爆發,加上經濟很困難,在萬壽路只建了六所房子就停建了。這六所房子組成一個院落,人們稱為“新六所”。中央同時決定,在新的辦公地點未建好之前,為工作的方便,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人暫搬到中南海辦公。【詳細】

·進駐中南海

·中海邊散步

·遊覽瀛台、靜谷

·整修豐澤園

·一次外事活動

·黃呢子中山服

·夜宵和冰塊降溫

·登玉泉山

第三部分

一九五三年二月十四日(農曆正月初一)上午八時,葉子龍找李銀橋和我說:主席要乘專列去武漢和南京視察,你們抓緊時間做好外出的各項準備工作。

李銀橋和我隨即召集警衛員開會,布置毛主席離京外出視察的相關準備工作,並將毛主席日常用的衣物等裝箱打包,準備停當。

十五日凌晨六時,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公安部長羅瑞卿陪同,毛主席乘專列離開北京,沿京漢鐵路南下。一九五六年毛主席在河北農村與牧羊人交談。專列抵達石家莊車站時,毛主席對楊尚昆說:我想找位縣委書記上火車,了解農村發展互助合作社的情況。楊尚昆說:我馬上辦。【詳細】

·請縣委書記上專列

·來到闊別多年的武漢

·在“洛陽”號軍艦上揮筆題詞

·參觀紫金山天文台和瞻仰中山陵

·“今天遊園既安全又順利”

·外出用自帶的被褥

·“早就想來杭州”

·“睡地鋪就很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