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

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

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簡稱總聯或朝鮮總聯,是一個位於日本的朝鮮人組織。由於朝鮮與日本並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此組織事實上承擔著維持日朝關係的外交機構的角色。1955年5月在東京成立。

簡介

在日朝鮮人總聯合會,簡稱朝總聯。在日朝鮮人總聯合會,簡稱朝總聯

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簡稱總聯或朝鮮總聯,是一個位於日本的朝鮮人組織。由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日本國並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此組織事實上承擔著維持日朝關係的外交機構的角色。

由於日本與朝鮮之間沒有外交關係,位於東京都飯田橋附近的在日朝鮮人總聯合會中央本部其實就成了朝鮮政府在日本的代表部。

總聯的總部位於東京的千代田區,其在日本各地都有支部。總聯在日本支持著很多機構,包括十八家媒體,二十三家企業。這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彈珠機產業。總聯開設了60所“朝鮮學校”以及1所“朝鮮大學”,以及銀行等其他機構。總聯目前的主席徐萬述以及其他5位高級官員都是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的議員。 

歷史背景

在日本居住的朝鮮籍人士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1)日治朝鮮時的移民 (1910年–1945年)

(2)二戰期間的勞工

(3)二戰後的難民,包括濟州事件產生的難民。

一份1953年的官方調查顯示,在這些人中有93%來自南韓,也就是現在的韓國。

在1945年之前,由於日本實際統治朝鮮半島,所以當時朝鮮人均為日本籍,但是在二戰結束後,由於當時朝鮮半島還未建立國家,這些朝鮮人的國籍被登記為“朝鮮”(조선)。

1948年南北韓各自獨立建國。在日本與韓國建交,承認韓國是唯一代表朝鮮人民的合法政府後,在日本登記為“朝鮮”國籍的人士可以選擇重新登記為“大韓民國”國籍,而不願意更改國籍的人保留了他們的“朝鮮”國籍。

1952年,北韓領導人金日成呼籲信仰社會主義的在日朝鮮人建立一個聯繫北韓與日本,並謀求南北統一的組織。隨後朝鮮總聯在1955年5月25日宣告成立。

1955年3月,“民戰”第19次中央委員會議召開。韓德洙在會上提出,“為了將目前在日同胞召集到在日朝鮮統一民主陣線中來,為了讓在日朝鮮人在共產主義指導下,應動員全體同胞,解散‘民戰’,成立新的‘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1955年5月,“朝總聯”在東京淺草公會堂成立。

在20世紀50年代,總聯呼籲朝鮮人返回“社會主義的人間天堂”北韓居住。此舉被民團強烈反對。大約有87000名在日朝鮮人和6000多日本配偶返回了北韓。日本有調查顯示,在返回的人中,有大約1萬人被送入監獄。

組織結構

“朝總聯”的組織結構很嚴密,擁有中央和地方組織體系。在日本各都、道、府、縣均設有地方本部及支部、分會等,共下轄48個地方支部和267個細胞支部及1550餘個分會。
中央組織包括中央議長團、全體大會、中央委員會、中央常任委員會、監察委員會等。中央議長團由議長、第一副議長、責任副議長、副議長構成。
全體大會是由中央委員、監察委員和代議員組成的最高決議機構,每隔三年,於5月召開會議。全體大會的任務是制定今後一段時期內的基本政策、活動方針,並審議、決定中央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工作報告,審議、通過綱領和規定,選舉議長團、中央委員會、監察委員會等。
中央常任委員會由議長團召集,由議長團事務局長和部級幹部構成,每月定期召開工作會議。中央常任委員會直轄事務局,分為組織部、宣傳部、政治部、教育部、文匯部、外務部、社會經濟部、財政部等八個部,非常設機構有“民族教育對策委員會”、“歸國對策委員會”、“祖國往來邀請委員會”。
監察委員會有全體大會選舉的委員會和委員組成,並設有直屬事務總局和各專門局。

下屬團體

“朝總聯”下屬機構有商工聯合會、信用組合協會、青年同盟、女性同盟、教職員同盟、中央教育會,還有一些文藝團體。事業單位有中央學院、朝鮮新報社、朝鮮通訊社等。有許多國小、中學、高中,還有一所大學——朝鮮大學。
“朝總聯”的下屬團體包括:在日本朝鮮青年同盟(朝青)、在日本朝鮮民主女性同盟(女盟)、在日本朝鮮人中央教育委員會(教育委)、在日本朝鮮人教職員同盟(教職同)、在日本朝鮮人商工聯合會(朝商聯)、在日本朝鮮人信用組合協同(朝信協)、在日本朝鮮留學生同盟(留學同)、在日本朝鮮言論出版人協會、在日本朝鮮人科學者協會(科協)、在日本朝鮮文學藝術家同盟(文藝同)、在日本朝鮮人體育聯合會(體聯)、在日本朝鮮人佛教徒聯盟、在日本朝鮮人統一同志會社。
下屬事業團體有:朝鮮新報社、朝鮮通訊社、朝鮮問題研究所、九月書房、學友書房、朝鮮畫報社、朝鮮青年社、時代社、朝鮮大學校、朝鮮總聯中央學院、朝鮮總聯關東學院、朝鮮總聯關西學院、朝鮮總聯九州學院、關東經濟學院、關西經濟學院、在日本朝鮮人通信教育協會、朝鮮中央藝術團、朝鮮演劇團、東海商社株式會。
日本協力團體有:日朝協會、日朝往來自由實現聯絡會議、捍衛在日朝鮮人人權會、在日朝鮮人歸國協力會、日朝學術交流促進會、日朝貿易會。

意識形態

總聯在其官方網站上宣稱其所有的活動都嚴格遵循朝鮮的指導思想--主體思想

總聯稱其致力於在主體思想下謀求南北的統一。總聯不承認位於大韓民國,一般以“南韓”稱之,同時也反對日語中使用“韓國”稱呼。

總聯反對日語中用“北韓”稱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總聯一般稱其為“共和國”或“祖國”。1972年時總聯曾發起呼籲要求在日本的涉及北韓的新聞報導中,每篇報導至少提及一次北韓的官方名稱,但被媒體拒絕。

總聯稱其為北韓人民的代表性組織,拒絕承認自己是少數派團體。

在兩大在日朝鮮人團體總聯和民團中,總聯是較為保守的。總聯反對朝鮮人和日本人通婚,反對朝鮮人歸化日本,甚至反對朝鮮人參加日本的地方性選舉投票。而民團則剛好相反,其致力於推進朝鮮人和日本人的交往。

主要作用

總聯為會員提供包括法律婚姻諮詢,工作介紹在內的服務。其也為在日朝鮮人申請朝鮮護照。

有總聯背景的商業機構為其會員提供工作崗位。一般認為總聯擁有日本彈珠機產業的三分之一,平壤依賴此產業的收入,每年可從此產業中獲得6-19億美元的收益。

總聯旗下有報紙,雜誌以及其他出版物。總聯也同樣企業文化活動和體育代表隊。

總聯還負責回朝鮮探親的服務,來往於朝鮮元山市和日本的新舄市的萬景峰92號快艇是目前唯一在日朝之間直航的方式。

總聯總部從1961年開始每3年進行換屆選舉並制定目標和政策。

資金來源

朝鮮總聯門前朝鮮總聯門前
自“朝總聯”成立之初,朝鮮就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給其以強大的支持。
朝鮮每年向“朝總聯”系統輸送巨額“教育援助費”,每次均達數億日元現款。1957年從2億日元起步,到60年代每年為10億日元,從1974年起增加了兩倍以上,達到37億日元,1976年降至20億日元,1982 年又減至10億日元。迄今為止,朝鮮方面共對“朝總聯”援助422億日元。當時的一億日元,相當於現在的十數億日元。在日朝鮮人的最高學府——朝鮮大學就是利用其中的一億日元建成的。
從1958年起,“朝總聯”利用教育援助費建造校舍,完善了從初級學校到大學的綜合性教育體制。“朝總聯”在其屬下的各級學校中,用朝鮮語授課,並講授朝鮮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其使用的教材與朝鮮教科書內容大致相同。
教育援助費對提高“朝總聯”的社會影響至關重要。那些從沒有體驗過“祖國”滋味的在日朝鮮人對此十分感激。更何況“朝總聯”成立之初時正是韓戰之後,朝鮮正處於恢復時期,外匯甚少,這筆錢無疑彌足珍貴。這些援助資金主要用於在日朝僑及其子女們的朝鮮語言學習和歷史教育方面,這不僅激發了在日朝僑的民族自豪感,也進一步密切了“朝總聯”與母國朝鮮的關係。

與朝鮮的經濟合作

1982年,“朝總聯”開展了“捐獻工廠運動”,在平壤建立“愛國工廠”。此後,朝鮮與“朝總聯”的企業總共簽訂了110餘項契約,並有60家合營企業投入經營。1992年之後,在日“朝總聯”與朝鮮之間的合營項目開始減少。朝鮮於1984年制定了合營法,顯示了要與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交流的意願,但是與“朝總聯”企業的合營占了總數的60%,而與其他國家合營合作的成果是難以與其相比較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