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貝母

土貝母

攀援草本植物。地下塊莖肥厚,白色,瓣大小成對,各對互動對生呈扁球形,直徑大者3厘米左右。莖細弱,有卷鬚。葉互生,具柄,心臟形,掌狀深裂。花單性,雌雄異株,腋生,花萼淡黃綠色,基部合生,上部5深裂,先端漸尖呈細長絲狀。花冠淡黃綠色,與花萼相似,但裂片較寬,蒴果圓筒狀,平滑,成熟後頂端蓋裂。種子4粒,斜方形,表面棕黑色,先端具膜質翅。7~8月開花。

基本內容

【英文名】 RHIZOMA BOLBOSTEMATIS

【別名】假貝母

土貝母土貝母

【來源】本品為葫蘆科植物土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 Franquet 的乾燥塊莖。秋季採挖,洗淨,掰開,煮至無白心,取出,曬乾。

【相關藥材】平貝母 灘貝母 貝母蘭 康定貝母 梭砂貝母 太白貝母 青稞葉貝母 米貝母 東貝母 伊貝母

【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塊,大小不等。表面淡紅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角質樣,光亮而平滑。氣微,味微苦。

【鑑別】取本品粉末0.1g,加70%乙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土貝母苷甲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惆逕希月確?醋酸乙酯-甲醇-甲酸-水(12:3:8:2: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醋酐-硫酸-乙醇(1:1:10)混合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65%甲醇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4nm。理論板數按土貝母苷甲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105℃減壓乾燥至恆重的土貝母苷甲對照品10m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以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土貝母苷甲0.1mg)。

土貝母土貝母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3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 第一法)],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分鐘,再稱定重量,用7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25ml,水浴蒸至無醇味,加水10ml,移置分液漏斗中,用水飽和正丁醇提取4次(20ml、20ml、10ml、10ml),合併正丁醇液,蒸乾,殘渣加甲醇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土貝母苷甲(C63H98O29)不得少於1.0%。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散結,消腫,解毒。用於乳癰,瘰癧,乳腺炎,頸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肥厚性鼻炎。

【用法用量】 4.5~9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別名假貝母、地苦膽、草貝等。

為葫蘆科土貝母屬植物土貝母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Franquet[Acti-nostmma paciculatum Maxin.〕,以鱗莖入藥。性味苦。微寒。有散結、消腫、解毒功能。用於乳癰腫、頸淋巴結炎、淋巴結核、乳腺炎、肥厚性鼻炎等症的治療。分布於河北、河南、山西、甘肅等省。陝西省的陝南、關中山區各縣均有野生、家種。

相關配伍

1與天花粉、乳香等配伍,治乳癰初起;

2與金銀花、連翹等配伍,治乳岩已破;

3與半夏、皂角刺等配伍,治手發背。

植物特性

土貝母土貝母

攀援草本植物。地下塊莖肥厚,白色,瓣大小成對,各對互動對生呈扁球形,直徑大者3厘米左右。莖細弱,有卷鬚。葉互生,具柄,心臟形,掌狀深裂。花單性,雌雄異株,腋生,花萼淡黃綠色,基部合生,上部5深裂,先端漸尖呈細長絲狀。花冠淡黃綠色,與花萼相似,但裂片較寬,蒴果圓筒狀,平滑,成熟後頂端蓋裂。種子4粒,斜方形,表面棕黑色,先端具膜質翅。7~8月開花。

生長特性

野生於山坡、平原草叢及灌木叢中,適應性較強。喜溫暖、濕潤環境。在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較好,乾旱和黏重土地生長較差,塊莖小。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細砂土或砂質壤土栽培。整地可作成寬100~200厘米的平畦或低畦,在易積水的田塊應整成高壟栽培。

繁殖方法

塊莖繁殖和種子繁殖。

(1)塊莖繁殖

每年早春或秋季,將地下塊莖全部挖出,選大者入藥,小者留種。種植前要施足底肥,進行整地做畦。開淺溝約6~9厘米深,溝距30~36厘米,然後在溝內每隔15~18厘米放塊莖1~2枚,復土3~5厘米。若土壤濕度較好,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公頃播種塊莖約600千克。多雨地區進行壟作,於壟的兩側底部開溝種植。

(2)種子繁殖

北方在4月播種。播種前將種子用溫水浸泡8~12小時,然後取出條播。行距30~36厘米,開淺溝3~4.5厘米,將種子均勻撒於溝內,復土約1.5厘米,鎮壓、澆水。每公頃播種量30~37.5千克。

田間管理

土貝母4~8月為莖蔓生長期,8月以後至10月初降霜前,為塊莖生長期。田間管理應根據其生長特點進行。

(1)除草鬆土

土貝母4月出苗後至6月蔓葉未復蓋地面以前,除草鬆土澆水。8月以後應經常保持地面濕潤,以利於根莖的生長。

(2)追肥6~8月,結合澆水追施糞尿2~3次,促進莖葉生長。9月上旬追施磷、鉀肥,促進塊莖生長。

(3)搭架

有的地方當苗高15~18厘米時,在行間插竹竿,供植物蔓莖攀援,以利開花結籽。

採收加工

種子繁殖的土貝母,種後3年採收。塊莖繁殖的土貝母當年秋季即可採挖,於10月下旬(霜降後)莖葉枯黃時或第二年早春萌芽前均可採挖。割去地上部莖蔓,挖出塊莖,沖洗乾淨,放蒸籠中蒸透,或將大瓣用手掰開,放水鍋中煮至無白心,取出曬乾。放置乾燥通風處,防潮、防霉變。土貝母以色淡紅棕、半透明、質堅實、斷面角質樣者為佳。

鑑別方法

【性狀鑑別】

塊莖呈多角形、三棱形或不規則的半透明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 色或棕紅色,凹凸不平。腹面常有一縱凹溝,基部有連在中軸上的短柄,背面多隆起。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角質樣,平滑,發亮。氣無,味微苦。

土貝母土貝母

以質堅實,色淡紅棕,半透明,斷面角質樣者為佳。

【顯微鑑別】

粉末

①未煮透者澱粉粒甚多,呈圓球形、卵形、橢圓形、短圓形 或貝殼形,直徑3-35μm臍點、層紋明顯。

②表皮細胞多角形,排列緊密。

③薄壁細 胞不規則圓形,直徑可達100μm充滿澱粉粒。

④導管多為螺紋及環紋,直徑8-20μm (圖 1-20)。

【理化鑑別】

螢光檢查

本品切斷面或粉末置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顯灰紫色螢光。

化學定性

取粉末2g,加乙醇10ml,加熱提取5min,濾過。取濾液1ml,蒸乾,於殘渣中加醋酐2 滴,再加入硫酸-醋酐(10:1)試劑1滴,混合液先呈黃,繼變紅、紫、藍以至污綠色。

生理特性

土貝母,攀援性蔓生草本。其為不規則的塊,大小不等。表面淡紅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角質樣,氣微,味微苦。喜濕暖濕潤氣候,耐嚴寒。常生於山坡或平地。

產地

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相關論述

《本草從新》:“治外科痰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