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膏

土膏

土膏,漢語辭彙。 拼音 tǔ gāo, 注音 ㄊㄨˇ ㄍㄠ, 釋義:1、土中所含的適合植物生長的養分。2、肥沃的土地。3、鴉片。 出處《國語·周語上》。

基本信息

詞語讀音

拼音:tǔ gāo

注音:ㄊㄨˇ ㄍㄠ

引證解釋

1、土中所含的適合植物生長的養分。
《國語·周語上》:“陽氣俱蒸,土膏其動。”
唐 皇甫冉 《雜言無錫惠山寺流泉歌》:“土膏脈動知春早,隈隩陰深長苔草。”
唐齊己《閒居》:漸覺春光媚,塵銷作土膏。微寒放楊柳,纖草入風騷。
南宋范成大《春日田園雜興·其二》: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舍後荒畦猶綠秀,鄰家鞭過過牆來。
元 胡南 《春日田園雜興》詩:“水活土膏動,風微花氣深。”
清 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生。”

2、肥沃的土地。
《漢書·東方朔傳》:“故 酆 鎬 之間號為土膏,其賈畝一金。”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詩:“千畝土膏紫,萬頃陂色縹。”
唐 劉得仁 《書事寄萬年厲員外》詩:“土膏寒麥覆,人海晝塵蒙。

3、鴉片。
《清史稿·德宗紀二》:“命 柯逢時 管理八省土膏統捐事宜。”
郭孝成 《湖南光復紀事》:“其餘如錢糧照常徵解,土膏照捐照常開辦。”

4、黃秀芳。
《三元里球友·土膏密錄》:“土豪土膏,傻傻分不清楚”。
小賤《賤人語錄》:“土膏就是秀芳,秀芳就是土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