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沙參

土沙參

土沙參(學名:Campanula colorata)也稱岩蘭花,土桔梗,西南風鈴草。為桔梗科風鈴草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胡蘿蔔狀。花期5-9月。分布於阿富汗、寮國以及中國大陸的西南地區,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4,000米的地區,常生於山坡草地或疏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土沙參
【拼音名】Tǔ Shā Shēn
【別名】止咳草咳嗽草、泡參、土洋參、雞肉參、喉節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球果牧根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syneuma chinense Hong [A. ful-gens arct.non Wall.]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挖,洗淨,曬乾。
【原形態】於果牧根草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胡蘿蔔狀,肉質。莖單生,稀多支叢生,直立,通常不分枝,或多或少被長硬毛。單葉互生,葉全部近無柄,或莖下部的有長達3cm的葉柄;葉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橢圓形,長2.5-8cm,寬3.7-3.5cm,先端鈍、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多少被白色硬毛。穗狀花序少花,有時僅數朵花,每個總苞片腋間有花1-4朵,總苞片有時被毛;花萼通常無毛,少被硬毛者,筒部球狀,裂片長7-10mm,稍長於花冠,開花以後常反卷;花冠紫色或藍紫色;花柱稍短於花冠,子房球狀。蒴果球狀,基部平截形,甚至凹入,下部最寬,有3條縱而寬的溝槽,長寬均為4mm。種子卵狀長圓形,稍扁,有一條棱,桂冠黃色,長0.5mm。花、果期6-9月。
土沙參土沙參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0m以下的山坡草地、林緣、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廣西四川、西南部、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潤肺止咳。主體虛自汗;乳汁不足;飲食少進;咳嗽;咯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