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巴碗

土巴碗,洋油燈,即使在新中國誕生以後,位處底層的人們,仍是他們賴以生存不可缺少的兩樣東西。 在那缺吃少穿,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最看重的還是那土巴碗,只要每頓碗裡有一點可供人喝的東西,人們都會心滿願足,但很多時候,土巴碗裡裝的東西是可以照出人影的。 洋,是歷史的痕跡,也有著一種屈辱的象徵,而土,才是我們從無到有的真正見證。

土巴碗,洋油燈,即使在新中國誕生以後,位處底層的人們,仍是他們賴以生存不可缺少的兩樣東西。如今這兩個專有名詞已從人們的記憶中淡忘,但年歲長的人是永遠不會忘記那段歷史的。 用土巴碗吃飯,用洋油燈照明,是那時人們演繹生活的兩種工具。
話說那土巴碗,其實就是一種沒有上釉而且粗糙的土陶碗,碗的內外也不是很光滑,只要用上一些時間,碗的邊沿便有了黑色的印跡,那是因為嘴唇與碗長期摩擦的結果,因而,端上這種碗就會讓人有不舒服的感覺。如果一旦某家增添了幾個細料的磁碗,吃飯時,小孩們都要爭著端新碗,雖然碗中之物一樣,但對他們來說,那心情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因此吃飯時如果端不到新碗,大哭大鬧不肯吃飯也是常事。
土巴碗,確實是土裡叭嘰的,話又說回來,如果裡面裝的是高檔食品,其味與汝、官、哥、鈞、定五大官窯的瓷器所盛食物,估計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不同的只是心情而已。其實天底下不用碗吃飯的人群也是有跡可尋的,有些民族的手抓飯不就是例子嗎!遺憾的是:那時鍋里煮出的食物只能是清湯寡水,即使你練就了手抓飯的本領,但未必抓得到碗裡的東西,故此,碗便成了不可缺少的東西,條件使之然也。
至於洋油燈(煤油燈)實際上是在一個墨水瓶中插進一根筷子條粗細的白鐵皮管子,在管中灌進草紙或棉條之類的芯子作為導油管,這便是每家每戶照明的工具。
在那每月只供應二兩煤油的年代,帶有洋字的燈多數時侯也只能成為擺設,正因為如此,使我對洋字沒有了好感。於是,人們又沿用了祖輩們的發明,再次用麻桿,松明,柏樹皮作為家中主要的照明工具。與此同時,和洋油燈配套的一樣東西便是洋火釘(火柴),這是被每家每戶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那是因為鑽木取火離我們太遠了,但不知為什麼把“洋“字都作為了這些物件的前綴,我們父輩的那一代人也沒有給小孩們講清楚,我實在有些茫然。
在那缺吃少穿,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最看重的還是那土巴碗,只要每頓碗裡有一點可供人喝的東西,人們都會心滿願足,但很多時候,土巴碗裡裝的東西是可以照出人影的。即便如此,土巴碗還是人們生存的功臣。
洋油燈雖曾伴我在四方桌上做過作業,但也只是偶爾中的偶爾,誰家有條件讓小孩點著燈做作業呢。隨著年齡見長,我終於明白了洋字的一些含義,因而心裡也就更加的不舒服,每遇帶洋字的東西便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所謂洋布,洋布撐花(傘),洋磁盆,洋釘,洋油,洋鍬,洋馬兒(腳踏車)等等,其實大多數東西還是中國製造的,與洋並不沾邊,所以,我最終認定,“洋”字是別人從我們的字典中搶出來又強加給我們的。
洋,是歷史的痕跡,也有著一種屈辱的象徵,而土,才是我們從無到有的真正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