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邁

圖邁

法國普瓦捷大學研究人員米歇爾·布呂內2001年在非洲查德沙漠地區發現一塊完整的原始人頭蓋骨、頜骨碎片和一些零散的牙齒。研究人員將這塊頭蓋骨取名為“圖邁”,意為“生命的希望”。他們還將“圖邁”代表的原始人命名為撒海爾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圖邁圖邁

法國普瓦捷大學研究人員米歇爾·布呂內2001年在非洲查德沙漠地區發現一塊完整的原始人頭蓋骨、頜骨碎片和一些零散的牙齒。研究人員將這塊頭蓋骨取名為“圖邁”,意為“生命的希望”。他們還將“圖邁”代表的原始人命名為撒海爾人

對於撒海爾人是否為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人類,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反對者認為,與其他原始人頭蓋骨相比,“圖邁”過於扁平,無法提供足夠的腦容量。此外,按照頭蓋骨占身體比例計算,“圖邁”所屬生物身高僅為120厘米,相當於黑猩猩的身形。

“圖邁”的支持者通過計算機三維復原技術發現,“圖邁”與大猩猩或黑猩猩的頭蓋骨結構存在明顯差異。此外,“圖邁”所屬物種可以直立行走,但黑猩猩無法輕易做到。

考古發現

圖邁圖邁

在查德發現“圖邁”
法國普瓦蒂埃大學古生物學教授米歇爾·貝魯內領導的法國—查德聯合考古隊,從1993年起在查德沙漠考古。2001年7月18日晚,考古隊的4名成員冒著五十多攝氏度的高溫在沙漠奔走了3天后,在一個沙丘下搭起帳篷休息。19日凌晨,其中兩位走出帳篷,欣賞著沙丘上空的月亮,爬到山丘的那邊。他們突然看到好多黑乎乎的“石塊”。在沙漠裡,往往是風兒引導挖掘:風吹動著沙丘,有時會把你想尋找的東西從地底下掀出來,有時又會把它們覆蓋起來。當兩名考古隊員將這些“石塊”拾起後不禁歡呼起來,這正是他們朝思暮想的化石!
考古隊將一大堆化石帶回設在恩賈梅納的辦公室,一一辨認,發現其中有一塊頭蓋骨化石,還有三顆牙齒、兩塊頜骨化石。貝魯內教授將化石複製品帶到美國、肯亞、衣索比亞等國的研究所,同那裡的化石作比較。經過幾個月的研究,確認它為700萬年前的人類,將它命名為“薩赫勒查德人”,並起了個別名:“圖邁”。在查德的戈蘭語中,“圖邁”意為“生活的希望”,是當地人為在旱季到來之前出生的孩子起的名字。
貝魯內教授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時說,雖然“圖邁”的頭顱比較小,僅在320至380立方厘米之間,接近黑猩猩,但是仍然比上個世紀非洲發現的頭蓋骨大;其眉弓突起較高,下頜突起不明顯,臉部比較平,這些特徵接近原始人。另外,“圖邁”的牙齒比較小,其形狀及磨損情況與人類相似。教授甚至猜測“圖邁”的性別為男性。
貝魯內推測,700萬年前,“圖邁”生活在查德湖畔及沙漠邊緣,湖中與湖畔有大量動物。7月19日,在同一個沙丘處,考古小組還發現了約10種魚化石,以及龜、蜥蜴、蛇等化石,為“圖邁”的年代進一步提供了佐證。

演變之路

圖邁圖邁

上個世紀在非洲發現了許多人類化石。1924年在南非發現首個猿人化石,1928年又在南非發現了17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1974年、1997年在衣索比亞相繼發現了距今320萬年、440萬年的人類化石;1999年、2000年在肯亞先後發現350萬年、6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由於這些重大發現,位於東非大峽谷的肯亞、衣索比亞成為“人類的搖籃”。1982年,法國著名古生物學家伊夫·科龐提出了“東邊故事”理論,認為由於環境變化,猿猴開始離開樹木站立行走,猿人首先在那裡出現。正是在大峽谷的東邊,大猩猩與猿人分道揚鑣,各自走上演變的道路。
1995年,貝魯內在查德的艾比勒發現了35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當時他激動極了,相信人類的起源不止於東邊。他率考古隊深入查德沙漠尋找,終於發現了“圖邁”。“圖邁”打破了“東邊霸權”,從時間和地點兩方面擴大了對人類早期進程的認識。它把人類起源的時間提前了100萬年,地點往大峽谷以西移動了2500公里。考古學上公認,1000萬年前猿猴走下樹木,500萬年前猿人向原始人演進。而700萬年前的“圖邁”的出現,向考古學界提出了一系列新問題:在人類的系譜樹上,“圖邁”占什麼位置?它是猿人與猿最後的共同祖先,抑或是人與猿分手之後,人類的始祖?人類學的歷史可能因“圖邁”改寫。
“圖邁”的訊息公布後,科龐多次接受記者的採訪,他讚嘆“圖邁”這個有700萬年曆史的小腦殼真是可愛極了。他傾向於接受貝魯內的觀點,認為“圖邁”是人而不是猿。考古學界目前對“圖邁”還有不同看法:一種認為“圖邁”是古猿,第二種認為是類人猿,第三種認為是處於人類與分叉、演變成為人類前夕的猿猴。目前還缺少“圖邁”能站立行走的證據,考古學家們將繼續深入研究。有輿論說,一旦“圖邁”的“身世”確定,查德就成為“人類的搖籃”了。但貝魯內說,他們的發現是擴大了搖籃。考古學上命名的查德人、衣索比亞人、肯亞人在同一搖籃里,都寫進人類曙光初露時期的歷史。
查德政府對這個發現極為重視,正在南非出席非盟組織首腦會議的代比總統提前回國,出席這個非同尋常的發布會。在會上代比激動地宣布:“‘圖邁’是查德的始祖,是人類的始祖!”查德是聯合國確定的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對於這樣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家,“圖邁”的發現,無疑是一劑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的興奮劑,將使它的民族之根扎得更深、更牢。

年齡確定

圖邁圖邁

法國科學家說,他們已確定據稱是迄今發現最古老原始人頭蓋骨化石“圖邁”的年齡,大約在680萬年至720萬年之間。
法國人米歇爾·布呂內2001年在非洲查德沙漠地區發現一塊完整的原始人頭蓋骨、頜骨碎片和一些零散的牙齒。研究人員將這塊頭蓋骨取名為“圖邁”,意為“生命的希望”。他們還將“圖邁”代表的原始人命名為撒海爾人。
對於撒海爾人是否為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人類,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反對者認為,與其他原始人頭蓋骨相比,“圖邁”過於扁平,無法提供足夠的腦容量。此外,按照頭蓋骨占身體比例計算,“圖邁”所屬生物身高僅為120厘米,相當於黑猩猩的身形。而“圖邁”的支持者發現,“圖邁”所屬物種可以直立行走,但黑猩猩無法輕易做到。
撒海爾人的發現證明,黑猩猩和人類的最後分化時期不會太晚於800萬年前。

引發爭議

圖邁--引發爭議圖邁--引發爭議

由法國古生物學家米歇爾·貝魯內率領的一個國際小組宣布,他們在查德朱拉卜沙漠發現了一個700萬年前的頭蓋骨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這塊被命名為“圖邁”的化石震驚了考古界。哈佛大學教授利伯曼認為,“圖邁”對人類進化研究的影響無異於“一顆小型核子彈”。但是持不同意見的也大有人在,可以說,從“圖邁”面世起,關於它是猿是人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現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的考古學家們宣稱,“圖邁”只是類人猿,根本就不是人。

密西根大學考古學家密爾福德·沃爾波夫小組研究了化石的各項特徵,發現它們與人類特徵相去甚遠。沃爾波夫教授說:“雌性類人猿會有較小的犬齒,而且,真正的人類沒有隆起的眉骨。”

日前的英國《自然》雜誌上撰文指出,“圖邁”不屬於人類進化樹上的一環。沃爾波夫說:“它只是一個類人猿化石,而不是人類的頭骨化石。‘圖邁’並不能兩腿行走,這是區別人類與猿的關鍵。”

密西根小組通過研究“圖邁”頸上肌肉在化石上留下的痕跡確定,“圖邁”是一隻四肢行走的動物,而不是兩腿行走的人類遠祖。

科學家們認為,“圖邁”生活在600萬到700萬年前,當時正是人類祖先與類人猿發生分化的時期。沃爾波夫說:“‘圖邁’可能是人類祖先與類人猿分化成兩支前的共同祖先。我們既不好稱它為大猩猩,也不能稱它為人類祖先。它是一隻類人猿。”發現者:“圖邁”是人。

而化石的發現者、法國普瓦蒂耶大學的貝魯內教授曾宣稱,他的小組發現的這個頭骨是帶有黑猩猩特徵的人類祖先。“圖邁”面孔扁平,眉弓突起,類似人類,但身體和腦卻只有黑猩猩大小。貝魯內小組還發現了他們所稱類似人類的犬齒。

為了回應沃爾波夫的觀點,貝魯內本周也在《自然》雜誌上回了一封信,再次重申自己的觀點:“圖邁”是人類祖先。貝魯內說,“‘圖邁’的牙齒和她眉骨的形狀帶有典型的人類特徵。”但貝魯內對沃爾波夫所說的“‘圖邁’四肢行走”的觀點卻不予置評。

儘管它不大可能是人類的祖先,但這一發現仍有重大意義。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好的最古老的類人猿化石。沃爾波夫教授堅稱“圖邁”不是人而是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