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無上瑜伽

圖解無上瑜伽

《圖解無上瑜伽》是2009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諾布旺典。本書提煉的兩百個關鍵字、一百多個形象易懂的圖解進行入門指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諾布旺典著,分為八章。本書從基礎開始,逐漸深入,把無上瑜伽修行的理論、儀軌、路徑一一展示出來。無上瑜伽密續是藏傳佛教中主要的四大教派之一格魯派的修習典籍。

無上瑜伽的原意為“無法超越其上的密法”,通過引導人體能量與意識的轉換,幫助修持者在臨終死亡的一刻,體悟到佛法的真諦,最終脫離輪迴,即身成佛。因而被人們視為世界上最神秘的修持法。它來源於金剛乘四部密續中的無上瑜伽部密續,其他的三部密續分別是事部、行部和瑜伽部。

而對於希望了解、體驗密續修行的讀者,遵循本書所講的修行路徑,你將走進一個最純淨的生命境界,獲得最奇異的精神體驗。

圖書目錄

圖解無上瑜伽 圖解無上瑜伽

 密續教法之王—密集金剛降魔護善的密續本尊—大威德金剛

轉化體驗為大樂的密續本尊—勝樂金剛

悲智雙運的密續本尊—吉祥喜金剛

超越時空解脫迷界的密續本尊—時輪金剛

編者序:擺脫輪迴之苦的獨特法門

本書內容導航

導讀:如何才能輕鬆讀懂深奧的“無上瑜伽”?

—閱讀本書的12個方便提示

第壹章 讀懂大乘佛教的奧秘教法:認識金剛乘

1、來自印度的奧秘教法:認識金剛乘

2、金剛乘的核心主張:即身成佛

3、成佛的三種途徑:三乘

4、金剛乘與大小乘經典的區別:密續

5、金剛乘的典籍:四部密續

6、即身成佛的修學次第:四聖諦、三十七道品、四部密續

7、金剛乘的演進歷史:四部密續的發展過程

8、金剛乘與其他佛教的聯繫:顯宗和密宗的異同

9、認識密宗的宇宙觀:六大為體

10、密宗的基礎和根本修證法:認識三密及三密相應

11、密宗教相的精髓:胎藏界曼荼羅和金剛界曼荼羅

12、密宗的主要經典:《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

13、藏傳佛教的兩個重要歷史時期:前弘期與後弘期

14、藏傳佛教的發展:西藏主要的宗派介紹

第貳章 密宗的修習基礎:密宗修持與無上瑜伽

1.密宗修持法大揭示:掌握常見的修持法門

2.修行者的日常行為準則有哪些?象徵佛門威儀的儀軌

3.拿什麼向諸佛菩薩表達敬意?供給資養

4.熟悉諸佛菩薩的秘密語:真言咒語

5.諸佛本尊體性的最佳代表:種子字

6.連通諸佛與修持者的橋樑:認識手結印契

7.淨化心靈、獲得無限智慧的好方法:瑜伽的修行

8.修持者開發佛性的入門儀式:灌頂

9.如何化無相為有相,化有相為空相?注重觀想的力量

10.萬法本體及其化現:法身、報身、化身

11.修習菩提心成就佛身圓滿:五相成身觀

12.如何看待金剛乘的修行特質?密續中的各種轉化

13.引導修行者進入解脫的法門:將慾念轉化為空性智慧

14.備受爭議的無上瑜伽修法:雙修是覺悟的完美境界

15.實現雙修的首要條件:培養菩提心是進入無上瑜伽部的資格

第叄章 無上瑜伽密續的歷史:中觀派與唯識派的基本思想與傳承

1、無上瑜伽的出現:金剛乘發展的最高階段

2、無上瑜伽的奠基者:南贍六莊嚴

3、中觀派的起源與傳承:龍樹與中觀論

4、中觀派的思想主張:萬有融合

5、中觀派的發展:應成派和自續派

6、瑜伽行派的起源與傳承:無著與唯識論

7、瑜伽行派的思想主張:結合身心、集中精神轉識成智

8、無上瑜伽的證悟基礎:意識的多重層面

9、唯識論對心的主張:八識

10、世界的萬有本源:阿賴耶識含藏一切種子

11、認清種類繁多的心識:粗重意識的類別

12、開發證悟的能力:無上瑜伽轉化粗重意識為細微意識

13、粗重意識轉化細微意識的方法:氣瑜伽、體驗四喜、大圓滿法

14、密部最細微的意識:根本淨光心

第肆章 脫離輪迴:密續修行的終極目標

1.密續修行的解脫之道:身前、臨終、死後

2.密續修習者擺脫輪迴的最佳時機:掌控難得的臨終中陰

3.無上瑜伽修行者死亡前的準備:時刻保持三正念

4.臨終時經歷的四個階段:四大分解

5.臨終者應具備的三種意識:感知明光出現前的必要準備

6.修行者獲得臨終解脫的第一良機:臨終時感知第一明光的出現

7.領悟第一明光後必經的秘密通道:代表體內生命能量的“生命之風”

8.體悟明光的最殊勝法門:將意念帶進美好淨土的破瓦法

9.領悟第一次明光失敗後:意識脫離身體進入“淨幻身”狀態

10.解脫的第二次良機:抓住不可多得的第二明光

11.領悟第二明光的關鍵:母子光明相會

12.密續修行者領悟明光的密技:大手印與空性合一

13.中陰世界的主角:連線前世與今生的意識

第伍章 實現法性中陰解脫:密續修行者面臨的考驗與選擇

1、臨終中陰未獲解脫:亡靈開始漫長的法性中陰之旅

2、法性中陰的生命元素:四大和五蘊的顯現

3、法性中陰的幻相:亡靈要面對的諸佛菩薩的三種形象

4、顯現在亡靈面前的寂靜尊之一:大日如來佛父佛母顯現

5、顯現在亡靈面前的寂靜尊之二:金剛薩卅阿如來佛父佛母顯現

6、顯現在亡靈面前的寂靜尊之三:寶生如來佛父佛母顯現

7、顯現在亡靈面前的寂靜尊之四:阿彌陀佛佛父佛母顯現

8、顯現在亡靈面前的寂靜尊之五:不空成就佛佛父佛母顯現

9、顯現在亡靈面前介於寂靜尊、寂忿尊之間的幻相:持明主尊的顯現

10、顯現在亡靈面前的忿怒尊之一:大光榮赫怒迦佛父佛母

11、顯現在亡靈面前的忿怒尊之二:金剛部赫怒迦佛父佛母

12、顯現在亡靈面前的忿怒尊之三:寶部赫怒迦佛父佛母

13、顯現在亡靈面前的忿怒尊之四:蓮花部赫怒迦佛父佛母

14、顯現在亡靈面前的忿怒尊之五:業部赫怒迦佛父佛母

15、亡靈實現中陰解脫的關鍵:無上瑜伽修行者的生前修行

16、輪迴與解脫的最後抉擇:投胎中陰

第陸章 密續修習的基礎:無上瑜伽的前行修法

1、無上瑜伽修習的前行準備:本尊相應法和供養壇城

2、修持者觀想證悟的護法神:本尊對金剛乘修行的意義

3、與佛菩薩呼應的法門:本尊相應法

4、觀想本尊的六個步驟:視覺化轉向具象化

5、本尊居住的聖潔境域:壇城

6、修行者觀想本尊時產生的壇城:自生壇城與對生壇城

7、無上瑜伽壇城與二諦的關係:轉化與互動

8、修行無上瑜伽的關鍵:臨終死亡與意識的關係

第柒章 金剛乘的最高修行密法:進入無上瑜伽的修習法門

1、無上瑜伽密續的法門:父續、母續、不二續

2、無上瑜伽部父續本尊: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

3、無上瑜伽部母續本尊:勝樂金剛、吉祥喜金剛

4、無上瑜伽部不二續本尊:時輪金剛

5、無上瑜伽部三續的功效:對付三種迷妄的良方

6、無上瑜伽密續的修行路徑: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

7、無上瑜伽密續的最大特色:生前短暫體驗死亡的經驗

8、覺悟死亡的最佳方法:領悟心性的禪定

9、修習無上瑜伽的最終目的:體驗根本淨光心

10、無上瑜伽修行者如何體悟根本淨光心:無上瑜伽密續與大圓滿

11、普通人體驗根本淨光心的機會:四種機會

12、無上瑜伽修行者的終極體驗:大樂

13、無上瑜伽修行者的追求:二諦圓融

14、金剛乘的獨特修行:空樂圓融

15、無上瑜伽修行的智慧轉化加速器:慈悲

16、密續修行者最終解脫成佛之所:超越輪迴的淨土

第捌章 無上瑜伽的深層體驗:綜合修持法

1、金剛乘身心繫統修習的基礎:氣、脈、明點

2、密集金剛密續的脈輪說:七輪說

3、時輪金剛密續的脈輪說:五輪說

4、無上瑜伽修習者身心的支柱:意識與氣

5、修行者體內氣的類別:五主氣

6、修習者獲得解脫必經的秘密通道:三脈

7、聚集在中脈的生命能量:紅白明點

8、最細微意識的所在:不壞明點

9、細微意識與氣的支持:物質明點

10、修習氣脈產生靈熱的修法:拙火瑜伽

11、認證一切皆為虛幻的修法:幻身法瑜伽

12、淨化意識,連線日間與夜間的瑜伽修法:夢境瑜伽法

13、認清自身與宇宙清淨的瑜伽修法:淨光成就法

章節摘要

第壹章 讀懂大乘佛教的奧秘教法:認識金剛乘

1、來自印度的奧秘教法:認識金剛乘

金剛乘是來自印度的教法,它被視為大乘佛教的奧秘教法,發展於公元5—6世紀印度大乘佛教的轉型期,特色是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軌與本尊觀想。

金剛乘的起源和發展基礎

金剛乘被稱為密教或密咒乘,也統稱密宗。它是以大乘佛教和印度密教為基礎,在西藏所發展出來的修行方法。金剛乘最早是5—6世紀以後婆羅門教融入大乘佛教的產物。金剛乘有二續部、三續部、四續部、五續部、六續部之分別,以其中的四續部為主。四續部,指事部、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

金剛乘的含義

金剛即金剛石、鑽石,是目前世界已發現的最堅硬的礦石。佛經用它來比喻佛法中的法身堅固不壞。《大寶積經》卷五十二:“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金剛之身,不壞之身,堅固之身,超越三界最勝之身。”說明了金剛身的堅固,是三界中最殊勝的法身。金剛乘即是強調金剛特有的意義。

金剛乘的興起與修習法門

金剛乘的形成深受印度大乘佛教“中觀派”與“瑜伽行派”的影響,並且融合了婆羅門教的咒術。在一些宗教思想理論中,金剛乘經常破稱為天啟乘,天啟的意思足指佛法直接得自於天的啟示。因而金剛乘的法教稱為“密續”或“坦特羅”,所以又稱“坦特羅乘”。

金剛乘修行過程強調誦念具有特殊力量的語詞、真言。通常認為,它與大乘有許多不同的殊勝之處,主要表現在業、資糧、修法、本尊、密法、身體等方面。金剛乘的修行除了發無上菩提心外,還有其他善巧方便的修行法門——觀想。金剛乘強調認識心性,即透過觀想了悟空性實相。

通過修持金剛乘而獲得覺悟的修行者統稱為大成就者,他們是金剛乘最重要的人物,金剛乘認為大成就者是已證得佛果、擁有完美佛身的證悟者,以人類的形象繼續留在人間度化眾生。

附錄壹:全書關鍵字索引

附錄貳:密宗初學的一百零八句法

附錄叄:法性中陰階段里的誦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