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現代技術

圖書館現代技術

圖書館現代技術,是以計算機為基礎,以網路為中心,以網路傳播為核心的技術。套用於圖書館各方面工作的現代技術。技術主要是電子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存儲技術、文獻複製技術、文獻保護技術、監測技術、自動化傳送技術等。

概述

圖書館現代技術——相關圖片圖書館現代技術——相關圖片

圖書館現代技術,套用於圖書館各方面工作的現代技術。現代技術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出現的各種新技術,它和圖書館工作結合後,使圖書館工作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圖書館事業從而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現代化圖書館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生了以自動化為主要特徵的第三次技術革命。70年代中期以來,又開始了第四次技術革命,其主要特徵是信息化並開始向智慧型化發展。這兩次技術革命都和信息處理有密切關係,並促進資訊時代的到來。作為信息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圖書館,由於文獻數量的急劇增長和讀者要求的日益提高,傳統的工作方式已很難適應工作的需要,因而很自然地引進並套用了有關的新技術。被套用於圖書館的現代技術主要是電子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存儲技術、文獻複製技術、文獻保護技術、監測技術、自動化傳送技術等。

圖書館事業的進步史是新技術與新交流方式成功融合到現有規劃和服務中的歷史。然而,現代技術促進圖書館現代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鴻溝的加大。每種新的交流方式在增強和補充以往方式的同時,也引起圖書館界廣泛的爭論。

技術的重要性

圖書館現代技術——相關圖片圖書館現代技術——相關圖片

現代信息技術是以計算機為基礎,以網路為中心,以網路傳播為核心的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的革命是以網路化和數位化為前提的,必將使圖書館由傳統的管理與服務模式轉化為依託於信息化環境的先進的管理與服務。

信息來源多樣化。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的重要性已在各方面得到體現,在現代社會中,擁有信息量的多少,是一個機構在社會中重要程度的體現。在傳統的觀念中,信息的來源主要是以書本傳播為主的,這無論從中國古代還是西方的思想中都能得到體現。而在當今社會,這種觀念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了。信息化環境下對文獻信息工作的新的需要已擺上了議事日程。人們對信息的來源不再滿足於過去從書本中得到的知識,而是傾向於更快、更全面的信息源,信息技術的現代化已成為大勢所趨,必須用現代的信息傳播思想貫穿於信息開發與利用的全過程,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現代先進技術已滲透到信息傳播環節中。由於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先進的信息技術已被各行各業普遍使用。同樣,每一項新技術的投入使用都可體現在圖書館的工作上,從早期的完全手工操作到採用卡片印刷、微縮閱讀、複印等機械化手段,到微機在圖書館內部業務中開始使用,從計算機和網路的普及到計算機在圖書館工作各流程中的使用,圖書館內部實現了資源共享,數位化的文獻使圖書館之間信息的相互交流成為可能。這些先進的服務模式,得益於網路化和數位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圖書館再按照以前的舊體制、舊模式去提供服務,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形勢了。
資源的共享得到充分體現。信息傳遞的方便、快捷,不僅打破了文獻傳輸過程中時間、地域的局限,而且提供給用戶的資源是經過二次加工的、有序的、高質量的信息,使用戶的檢索更方便。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圖書館若不能改變服務方式,仍舊按傳統的文獻提供形式,肯定要在信息化過程中被無情淘汰。這種資源共享的趨勢迫使圖書館改變固有的做法。

技術對圖書館的影響

理論上缺乏對現代信息技術的研究。隨著圖書館事業不斷發展,其自身的理論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對於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套用方面,相應的研究就顯得很少,比如信息技術對圖書館到底有沒有影響,有什麼影響,是理論上的制約作用還是實際工作中的指導作用等。這些理論上的不足,也導致圖書館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作用大大降低,新興信息機構的服務範圍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本屬於圖書館的,使得圖書館在信息社會中的中介作用不斷降低。
傳統的服務模式使圖書館不能很快地適應新的形勢。在新的技術條件下,用戶不再受地理限制,不再受環境制約,通過網路就可以實現自己的閱讀需求,文獻資源共享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提高,文獻的形式也從單一的紙本向計算機化發展。圖書館是文獻收集、整理、加工、傳播的機構,理論上說應承擔起信息的開發任務,而傳統的圖書館服務,主要是借借還還、等讀者上門的被動式服務,這種借閱式服務與圖書館本身的功能相去甚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讀者的需求。
圖書館的自動化水平還處於起步階段,自動化水平有待提高。在技術方面,計算機、多媒體,特別是網際網路被引進圖書館系統中來,極大地改變了圖書館的自身結構和信息服務環境。顯然,信息開放系統的出現,給圖書館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使圖書館的工作和全球的信息系統聯到了一起,但由此對圖書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圖書館的工作再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就意味著消亡。現在多數圖書館已採用現代化設備來處理內部的業務,如採購、編目、借閱等工作,而更重要的數位化和網路導航的工作卻少有人去做,館際的網路互動障礙重重。這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圖書館界強烈要求改變這樣落後的面貌。
用戶的教育工作還沒有達到理想的境界。用戶對日益增多的圖書館數位化資源還沒有能完全接受。有的讀者不會使用圖書館現有的新設備;有的讀者對現代化的設備感到不適應,造成了不少資源的浪費,資源的使用效益偏低,甚至還損害新設備,大大降低了新設備的使用效率。更有甚者,認為圖書館工作職能是借借還還,只能是提供原始的、基本的借閱服務,沒有能力提供系統的、高層次的信息服務,覺得那是一些新興的信息服務機構的事,因此,這些讀者對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服務缺乏信任感和認同感。

對新技術條件的對策

圖書館如何適應現代化的趨勢,使之在新的形勢下繼續發揮信息中心的作用,是圖書館工作者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加強理論研究。圖書館的出現是因為人類對知識交流的需求,它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綜合發展的產物。從歷史上看,圖書館無論在數量還是服務層次上的飛躍,都離不開新理論的指導。現代圖書館的發展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相較於現實中的圖書館的變化,相較其他學科,其現代技術理論的體系顯得那樣蒼白。新的理論研究對於圖書館來說,是件很重要的事。應儘快地建立圖書館學理論研究機構,重點針對近年來新技術環境下圖書館的幾要素進行深入探討,不僅要在理論界提倡新的研究成果,並且要求理論研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為新技術、新服務在圖書館的開展提供新的有力的理論依據,用創新精神來構建圖書館理論體系。
更新觀念,開創新的服務理念。受多年來傳統服務模式的影響,人們在潛意識中形成了定式,認為圖書館就是應該這樣,這使得傳統圖書館很長的時間內都局限在重藏輕用的框架中,工作重點都是放在文獻的收藏和保管上。如今,雖然較過去有了一定的進展,但這種進展遠不能達到現代信息社會所需要的程度。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21世紀,圖書館社會地位的確立,關鍵問題是圖書館能否為讀者提供滿意的信息服務。現代信息技術已將信息的生產、蒐集、傳播、利用緊密地聯在一起,因此圖書館也必須改變原有的傳統,站在圖書館全球化的角度,審視和展望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趨勢,突破陳舊的封閉體系,使組織結構扁平化、網路化,實現各信息系統之間的充分交融,才有利於資源共享和最佳化合作。應對讀者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性的服務,這種服務就是以網路連結為依託,將特定的、零散的信息源經過加工、整合後提供給用戶。這種模式應該是以讀者所需為核心,以專業相依為原則的,是以這種核心和原則來構建採訪、編目、借閱等為一體的模式,也就是以讀者為核心,對讀者提供專業的、個性化的服務。這就要求圖書館必須加強對檢索環節的研究,服務也必須由當初的以索引和文摘為代表的服務發展到為用戶提供遠程全文多媒體信息服務,為用戶提供的服務範圍擴展到外部線上的數位化信息資源。
增加硬體和軟體投入,不斷提高服務層次和服務效率。計算機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中的實際套用,不僅改變了圖書館基本業務的技術手段,並且還強有力地推動了圖書館服務的現代化和網路進程的發展,使圖書館事業走上了自動化的道路。計算機網路的不斷發展,打破了讀者獲取文獻的地域和時間限制,使文獻的共享有了現實意義。圖書館應加強硬體投入的經費,添置專業性的設備,為實現網路化提供硬體保障。同時應加強圖書館Web站點的建設,設計有特色的主頁,除了一般性的服務外,還要加強網路導航服務;主頁提供的資料必須全面、準確,力求層次清晰,重點突出,能夠體現本館的特色,促使圖書館網路互動的形成和信息資源保障體系的建立。
開展用戶教育,提高主動服務的利用率。這一點可以從圖書館的定位說起,圖書館本身就是具有中介性質的機構,它的宗旨就是“為人找書,為書找人”,同時,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應當承擔起用戶教育的職責,進行適當的用戶教育,這是提高用戶使用文獻資源的重要方面,也是圖書館工作者要注意的方面。可以採用講座、培訓等形式,主要是對他們進行文獻檢索知識的教育,以提高用戶的信息意識和利用新技術查閱資料的能力,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圖書館服務中獨特的導航功能。
培養一支合格的圖書館專業幹部隊伍。圖書館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這已是圖書館界的共識。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圖書館員應成為信息導航員和諮詢專家。由於傳統觀念和陳舊體制的影響,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一直存在得過且過的現象,甚至現代信息技術進入圖書館很長時間後,消極、被動的服務意識仍存在於很多圖書館員的頭腦中。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使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形象蒙上了一層陰影,更嚴重地束縛了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水平的提高,培養和造就一支合格的圖書館專業隊伍刻不容緩。圖書館一方面要千方百計引進高科技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抓緊對在職工作人員的培訓,使他們能掌握現代化的管理方法,熟知計算機網路和檢索知識,使他們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質,從單純的文獻保管者變為既精通文獻的保管,又熟悉文獻開發的專家,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給圖書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面對新的形勢,圖書館應以自身優勢為依託,開拓新的服務領域,在新的環境中做出新的貢獻。

主要技術介紹

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套用

電子數字計算機 (以下簡稱計算機) 的通用性是其他設備遠遠不能相比的,計算機技術被認為是當代信息技術的心臟,在圖書館現代技術中處於主導和核心地位。目前圖書館業務工作中的文獻採購編目流通標引檢索、連續出版物管理、索引編制、參考諮詢和圖書館內部管理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計算機,並通過計算機實現聯合編目、館際互借等,出現了多種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使圖書館工作不同程度地擺脫了手工操作方式,把圖書館工作人員從繁瑣、枯燥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還使得圖書館有可能開闢新的、靈活多樣的服務項目,例如聯合編目;計算機技術所提供的快速、詳盡和準確的多種統計數字,能迅速、及時地為圖書館領導決策提供堅實的基礎。不僅如此,計算機對於其他現代化設備還起著控制、聯結和轉換的作用,使圖書館的各種現代化設備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優越性。

通信技術的套用  

傳統通信技術的主要功能是溝通信息,現代通信技術系統以計算機為核心,加上套用了其他高新技術如光纖通信、衛星通信等,因而除溝通信息之外,還具有分配信息、管理信息和信息諮詢等功能,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則大為提高。現代通信技術套用於圖書館後,把一個圖書館的各個部門和它們的計算機聯結成一個整體,也把各個圖書館聯結成圖書館自動化網路。而各種形式的信息如聲音文字圖像等都可以利用現代通信技術進行準確、高速的傳送。如利用光纖通信,從美國的華盛頓到洛杉磯,1小時內就可以傳送4萬冊書的全部內容。在這種情況下,館際互借可以迅速進行,而且需要某文獻的圖書館可借到遠方圖書館所藏的文獻,而被借的文獻本身(文獻載體)仍可留在原來的圖書館中。如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自動化網路在線上圖書館中心(OCLC),就和五大洲26個國家的9400多個圖書館或情報中心相聯結,它的聯合目錄包括了300種以上文字的1900萬種文獻,共3億多冊,已為各圖書館辦理了2200萬次以上的館際互借,圖書館員不出門便可為讀者借到其他圖書館的文獻,並可通過傳真在圖書館之間快速傳遞;各圖書館也可利用 OCLC 進行文獻採購、期刊管理等等;特別是利用OCLC進行聯合編目,使每個圖書館90%以上的編目業務都可以使用OCLC聯合資料庫中已有的編目數據(見合作編目)。所有這些既節約了經費和人力,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存儲技術的套用  

主要是指聲像技術和高密度存儲技術。傳統的圖書館館藏是以印刷出版物為主的,其缺點是容量小、速度慢和浪費資源,因而應付不了信息膨脹的現實。計算機等現代技術離不開現代存儲技術,而現代存儲技術由於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和價格低廉等優點,也被引進到圖書館中。目前,唱片、錄音帶、幻燈片、電影片、錄像帶、雷射聲像盤和縮微品等都成為圖書館的館藏。存儲在磁碟、磁帶和光碟上的電子出版物是出版事業的新發展,也使圖書館館藏增加了新的品種(見機讀文獻)。1987年美國出現的超級載體(hyper media),則通過計算機控制,把各種文獻載體和各種內容綜合為一個整體,可以同時向讀者提供各種形式和各種內容的資料,例如《秦始皇》就包括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錄像和說明、當代十名專家對始皇帝的評價(文字或錄音)、有關的古籍文獻和有關的詞典等,這些資料的任一部分(如錄像中的一幅畫面)都可由讀者隨意檢索,並可即時將其複製下來。這種綜合性的服務能充分滿足讀者需求的多樣性和全面性,其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計算機與聲像技術結合,還出現了多種文字的盲人閱讀機。現代存儲技術增加了圖書館的信息存儲量並大大壓縮了存儲空間,一些已開發國家的圖書館或新建館收藏的縮微膠捲(片)往往數以萬計,又如直徑為5 英寸的一片光碟可以存儲25萬頁的列印紙,這將使微型圖書館成為現實;存儲技術提高了文獻的輸出、輸入和檢索速度;並使得被存儲的信息可以從一種載體轉換到另一種載體。

除上述外,文獻複製技術的套用使圖書館能迅速地提供讀者需要的各種形式的文獻複製品;文獻保護技術可使圖書館館藏免受損壞;監測技術可以防止文獻被偷盜或被破壞;自動化傳送技術則可以減輕圖書館員的勞動強度、並加快文獻傳遞等。

發展前景

現代技術在圖書館的套用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高新技術還在不斷發展,這些現代技術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有機結合,將使電子圖書館成為現實。

中國圖書館套用計算機是從1976年開始的。但在80年代國中國圖書館界提出要從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化圖書館過渡以來,由於微型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漢字信息處理的突破性進展,圖書館現代技術的套用發展很快。聲像技術已被普遍套用,計算機技術經過了準備和試驗階段,正在向實用化發展,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光碟等新技術也正在引進發展中。可以預料,中國的圖書館現代化將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參考書目

劉榮等編:《圖書館現代技術》,武漢大學出版社,武漢,1986。
裴兆雲主編:《圖書館現代化技術》,學苑出版社,北京,1989。
史蒂芬.R.薩蒙著,胡世炎等譯:《 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書目文獻出版社,北京,1984。

1李海燕.網路環境下如何深化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情報科學,2002(2)
2蔣飛雲.信息網路時代圖書館育人功能芻議.高校圖書館工作,2001(3)
3高潔等.傳統圖書館在數字圖書館衝擊下的生存與變革.津圖學刊,2002(1)
4王淑坤.淺談網路環境下圖書館的生存與發展.現代遠距離教育,2001(1)
5楊建偉.信息化社會中圖書館的生存與發展問題.社會科學研究,2000(3)
6程玉華等.網路環境下圖書館員的角色定位.圖書館學研究,2002(4)
薛大為男,1969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發表論文多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