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本山海經譯註

圖文本山海經譯註

卷十八海內經 上山海經表 《山海經》序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7月1日)
平裝: 39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20
ISBN: 9787532550432, 7532550435
條形碼: 9787532550432
產品尺寸及重量: 24.4 x 17 x 2.8 cm ; 699 g
品牌: 上海世紀
ASIN: B001ECZD46

內容簡介

《圖文本山海經譯註》對《山海經》作了較為詳細通俗的注釋和翻譯,並配以古圖約300幅,以便讀者更方便地閱讀和理解這古代奇書。《山海經》是我國古代一本富於神話傳說的古代地理名著,它不是一時一人的作品,大約是周秦之間的人所記述。內容包括各地山川、道里、民族、物產、祭祀、巫醫等,記錄了大量異物和神靈鬼怪,保存了不少遠古神話傳說。

文摘與目錄

序言

《妯山海經》是中國流傳久遠的一部古書,它用簡單的語言介紹了許多山川、國度和神怪。它的“年齡”是個謎,它的作者也是個謎,它的內容讓後世的讀者似懂非懂,但又有著很強的可比附性和不確定性。這些特點使得這本書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有著非常獨特的個性,它同時展現著真實和荒誕兩種色彩,以至於後人既不想把它看成《博物志》、《搜神記》這樣的志怪小說,又很難像史乘方誌一樣一一落實其具體內容,所以這本自古流傳的名書在晉人郭璞作注之後直到明清才有人重新收拾,然而,對這本書的解讀至今仍然頭緒紛繁,莫衷一是。或許,這種情形還將持續到永遠。
一、《山海經》的基本情況今傳《山海經》一書共十八卷,前五卷分別是《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和《中山經》,也合稱《五臧(藏)山經》。每經又分若干組,比如《南山經》的第一組就叫《南山經》,第二組叫《南次二經》,依此類推,最多的《中山經》到《中次十二經》。每一組的內容也大致統一,都是介紹各自所屬的一組山的相對位置、相關河流和物產。每組的最後一段是該組的小計和有關山神祭禮的簡介。《山海經》的後十三卷和《五臧山經》相對,也稱《海經》。與《五臧山經》相比,《海經》在行文格式和內容上都有很大不同,所描述的對象不再有各自的相對位置,出現了大量奇怪的“國”,物產、水道的記載也代之以大量的神話傳說,最重要的是《五臧山經》基本上能順理成章地讀下來,而《海經》卻東一句、西一句,甚至有些章節本身就不知所云。這是因為《山海經》本身就是漢朝的劉向、劉歆父子編輯起來的。劉向(前77一前6),字子政,經學家、目錄學家。劉歆(?一23)字子駿,漢哀帝建平元年因避哀帝諱改名秀,字穎叔,古文經學派創始者,目錄學家。劉氏父子一起總校群書,著有《七略》等書。當時劉氏收集的《山海經》原有32篇,最後定為18篇,於建平元年(前5)四月進呈。劉氏校《山海經》時,作了一些文字增刪。

目錄

前言
卷一 南山經
卷二 西山經
卷三 北山經
卷四 東山經
卷五 中山經
卷六 海外南經
卷七 海外西經
卷八 海外北經
卷九 海外東經
卷十 海內南經
卷十一 海內西經
卷十二 海內北經
卷十三 海內東經
卷十四 大荒東經
卷十五 大荒南經
卷十六 大荒西經
卷十七 大荒北經
卷十八海內經
附錄
上山海經表
《山海經》序
《山海經》與《五藏山經傳》山名排序對照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