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藝術教學

l.作為“圖像藝術”其主攻、研究方向是很重要的。攝影這一“舶來品”,雖然是西風東借,但在中國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發展的“根”,一開始就紮根於中國民族土壤上,從發展的角度,從展示的攝影藝術品格看,中國攝影家有容納西方這一藝術的魄力。


圖像藝術教學介紹

l.作為“圖像藝術”其主攻、研究方向是很重要的。攝影這一“舶來品”,雖然是西風東借,但在中國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發展的“根”,一開始就紮根於中國民族土壤上,從發展的角度,從展示的攝影藝術品格看,中國攝影家有容納西方這一藝術的魄力。
2.從攝影教育角度,應發揚百年來中國的傳統和其藝術的血脈精神,作為中國攝影教育,這種繼承與創新,傳統與現代的血脈延續和發揚光大精神,應在學生身上得以體現。在教學中不能只考慮觀念改革,鄙視藝術技巧。
3.吞吐中外,涉獵古今,應以現代意識、現代視野繼承中國攝影的優秀創新精神。在當今資訊時代,一個攝影學子,不能只知國外,不知國內,只識古人,不識今天。中國的圖像藝術,既不能離開民族土壤,鄙視民族傳統,也不能盲目崇拜,生搬硬套“洋”味的行為藝術作品。
4.當今藝術融入全球化,走向交流認同,步入吸納融合。立足本土,立足中國,敏銳洞察攝影藝術的發展趨勢,追求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繼承傳統,法古變今,奉獻出與時代同步的攝影人才。
任何一門藝術,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都有其自身與歷史割不斷的師承關係,沒有這個師承,藝術就失去它藉以發展的基礎和聯繫。作為一名學習圖像藝術的學生,要研究中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畫意”攝影,要研究40年代前後的中國新聞與紀實性攝影,要研究新時期的中國當代攝影,要研究世界大師級攝影人物和他們的攝影藝術流派、風格,以及他們的攝影創新技巧。
缺乏技巧的作品是沒有力量的。輕視技巧,也就是輕視人類創造智慧。應在繼承與創新主攻方向上,突出新聞、藝術、廣告、人像攝影的審美藝術表現,加大攝影技巧的“力”度,加大新聞與藝術攝影的創作水準。新聞攝影要強調解讀“荷賽”作品。藝術攝影創作應體現出精品意識、體現出時代精神。

課程設定與要求

1.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中國“圖像藝術”教育,應在繼承與創新的基礎上靈活套用,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特文化欣賞方式,和當今信息社會的敏感反應,以及它的社會價值標準和美學原則。不能把攝影當做獨立門類,而應強調它與其他藝術門類相互滲透、相互影響。諸如攝影美學、色彩套用、數碼效應以及它的視覺思考等。用這些方式培養學生獨立創新能力和鮮明的藝術追求。除能掌握完成製作照片的基礎“攝影技術”外,應實現將來有更大發展作用的“攝影套用與理論”使攝影作品更鮮明、更完善、更有力度。
2.圖像藝術具有直觀性和瞬間凝固性,屬於靜態藝術,較難表現事物的運動與變化過程。攝影藝術燭照現實,反映生活,選取最有典型意義的瞬間固定下來,畫面能概括出前因後果,比現實原型更具有典型性和蘊含性,使靜止生活的場面,能表現出運動的生活行程,創造二度空間畫面能包孕更廣闊的空間感。這就需要了解、掌握每種攝影造型藝術技巧。
3.課程應安排世界攝影史、世界攝影流派的發展脈絡、世界攝影大師級人物的藝術品格和其創作方法。中國攝影史、中國攝影的發展脈絡、中國重點攝影人物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攝影技術、攝影光學、攝影構圖學、攝影化學、彩色攝影學、數碼效應等。著重突出新聞攝影、藝術攝影、廣告攝影、人像攝影的新思維、大製作的課程含量。
4.重點課程:
新聞攝影:應突出強調它的“新聞”要素。強調以逼真再現真實生活的能力,強調歷史見證,強調過硬技巧,強調捕捉稍縱即逝的場面,強調數碼攝影技術在新聞領域的套用,發揮其驚人的、巨大的力量。
藝術攝影:應強調真善美,強調繼承傳統,要跳出傳統;強調追求藝術審美品格和審美價值,強調作品用心靈去創新,用功夫、功力去駕馭,而不是缺乏生活、缺乏技藝,手法低能,技巧單一夾生,一種“偽瀟灑”表現。
廣告攝影:作為一種攝影形式強調利用廣告攝影語言為商業信息服務。作品不僅僅是一幅直觀描繪的商品照片,而是富有創意、精心製作的獨特藝術效果圖像表現。
人像攝影:應追求人物個性風貌。“強調”以形傳神,神形兼備,有血有肉的藝術表現。作為學院派攝影教育,不能迎合一些低級趣味,一種低能表現。特別在黑白攝影藝術表現上,強調黑白經典人像的創意表現,強調黑白影調效果應是重點。強調人物攝影“實態”的逼真性和“客觀”生活的瞬間性並舉。
在課程安排上,應研究實踐繪畫派、寫實派、唯美派、探索派等人像攝影流派的創作方法和技巧。

圖像表現手法的教學與實踐

l.長鏡頭的獨特運用
2.長鏡頭的追隨法效果
3.廣角鏡頭的特殊套用
4.追隨拍攝法的新發展
5.兩次曝光旋轉法
6.變焦推拉拍攝法
7.慢門潛力的挖掘
8.快速捕捉瞬間技巧
9.“B”門的特殊套用
10.超過焦點距離與景深控制
獨特內容選用獨特的藝術技巧。注意鍛鍊學生觀察事物,捕捉生活中富有情感的景物形態,以及其他藝術造型的能力。

黑白攝影暗室製作表現技巧

1.兩液顯影法
2.微粒顯影稀釋法
3.底片顯影水浴法
4.碳氧粉溶液使用法
5.底片中途曝光法
6.相紙中途曝光法
7.攝影線描法
8.色調分離法
9.浮雕局部控制法
10.集錦攝影
其他一些攝影課目:如攝影構成學、攝影藝術學,攝影顯示科學“曝光量控制”、“亞當斯顯影處理”,以及洗印“分階法”應作為中心技術、技巧來表現。綜合掌握以上攝影手段和技巧課目,進入圖像攝影創新境地的學生,將會被產生和顯示出的魅力所吸引。

數碼攝影的拍攝與表現

數碼攝影發展到今天,在大眾化、生活化方面已捷足先登。在短短的生命歷程中已顯示出它的強大潛在力量。從發展的趨勢看,不僅僅為新聞、廣告、商業人像帶來了先機,同時為傳統攝影的後期製作插上了翅膀。
對藝術創作來講,一幅傳統攝影底片,其原始影像信息輸入電腦,可以採用圖像軟體進行處理,完全可以按照攝影家自己的創意和想像,對畫面反差、層次、影調、韻味進行再塑造,可達到特殊的畫面表現,對傳統底片而言,幾乎解決了暗房製作的所有難題。顯示了數碼領域最新藝術語言的優越性。作為攝影藝術事業,無疑是數碼教學值得借鑑的新技巧。

圖像教室師資力量

1.提高圖像藝術教育質量,必須做好教材、師資兩方面的工作。攝影藝術是一整套科學的、系統化了的知識和理論體系。包括化學、光學、美學、圖像藝術的理論與實踐等,教學內容上不能狹窄、陳舊,做到時代的寬容度與教材本身的深度、廣度相結合。
2.注重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形成一支門類、師資結構、理論水平與創作實踐並舉的教師人才隊伍,是辦好攝影工作室“主創精神”的必由之路。對學生做到嚴格管理和生動活潑相結合,做到不遙控教學和放任自流。
3.立足專業教育,強化藝術實踐,提高圖像藝術的主創意識與造型藝術表現。學生通過接觸社會,體驗生活,通過觀察提煉,能對客觀事物進行主觀性的選擇,讓學生領悟到要創造美的畫面,還得進行頑強的藝術實踐,把繼承傳統,勇於創新的不斷探索精神,融貫在每個階段性的教學與藝術實踐之中。
4.在教學中要強調“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的重要性。掌握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以及鄧小平的文藝思想,堅持“三個代表”的貫徹。強調學生作品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攝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離不開正確的攝影教育和創新精神。繼承傳統會不會窒息學生的天賦,學習藝術技巧會不會抑制學生思想飛躍,全靠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學生自身素質、信心和勇氣。攝影基礎理論的系統性,教學與實踐的階段性,以及攝影技術、技巧的科學性,是圖像藝術專業教學“定位”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