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寶殿

圓通寶殿

圓通寶殿,位於鎮海招寶山巔的威遠城內。系寶陀禪寺主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總制胡宗憲從梅岑山紫竹林(今普陀山)遷此。

簡介

圓通寶殿,位於鎮海招寶山巔的威遠城內。系寶陀禪寺主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總制胡宗憲從梅岑山紫竹林(今普陀山)遷此。招寶山屹立於甬江入海口北岸,與南岸金雞山呈犄角之勢,山勢雄峻,素有“浙東玉門關”之稱。為明清以來抗擊外來入侵者的重要軍事要地。
圓通寶殿,1981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落架大修。
修繕後的圓通寶殿5間,高10.8米,面闊19.7米,進深18.3米,建築面積360.51平方米。重檐歇山頂,前後雙步梁抬式結構,朱椽筒瓦,正脊中懸光寰銅鏡,兩端置龍首琉璃鴟吻,陽面嵌有“國泰民安”、陰面“風調雨順”大書。四戧脊飛檐雕甍,下檐翹角垂懸翬革,隨風鳴金。殿額“圓通寶殿”大書,系原全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於1987年所書。1985年僧眾回山,重塑貼金毗盧觀音佛像,連同蓮花台座,高達8米,“善財”、“龍女”侍塑兩傍,32尊化身觀音塑像分列左右。置釋迦摩尼佛像,佛像兩側及後檐牆有一圈十八羅漢像,置於高1.2米的石質須彌座台上。
殿前鋪築石板地坪面積222.8平方米,置石獅一對,鐵鑄香爐1隻。1985年,於殿東首下側建水陸堂和六和軒,建築面積536平方米。同時整修建於民國初的3層5間療養院,面積493平方米。1986年建齋堂、伙房9間、樓房5間,面積520平方米。1987年建淨土堂4間,面積250平方米。1988年建僧樓房17間,面積345平方米。1990年 又建經堂樓房12間,面積431平方米。至1995年寶陀禪寺房屋建築面積共達2939.5平方米。
1981年7月被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