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略說

圓覺經略說

《圓覺經略說》為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圓覺經》的講記,最初在佛教雜誌上連載,以後匯集成書。作者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對《圓覺經》的原文進行了逐句、逐段的講解,變艱澀為流暢,化深奧為通俗,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圓覺經》是唐代華嚴宗奉習的一部重要經典。它全稱《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由唐代佛陀多羅譯出。經中以佛應文殊師利等十二位菩薩之請,一一說法的方式,論述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的理論,以及“修業”、“修觀”、“修禪”的修行方法。《圓覺經略說》為《圓覺經》的講記。

前言

本書是南懷瑾教授於1983年,在台北十方叢林書院講述《圓覺經》的記錄,由古國治同學負責整理校對。在未完稿前,曾陸續在《十方》雜誌連載,獲得廣大讀者們的熱烈迴響,紛紛要求儘早出書。如今,這本書終於完成,我們希望對於海內外的學佛人士有些助益。

佛稱我們的世界為娑婆世界,意謂缺憾不美滿,是充滿著痛苦的。所以,許許多多的人想從佛教或佛學中,求得心靈上的慰藉,或尋找解脫痛苦的方法。看到這樣的現象,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人們終於接觸到了難得難聞的佛法,好不容易在茫茫苦海中找到了慈航;憂的是人們對於佛法不知如何下手。有的認為佛經艱深難懂而不敢閱讀,有的唯恐走火入魔而不敢修行,即使修行亦抓不住要點,有的則到處聽經、聽演講、求秘訣、求灌頂,對於真正的佛法卻未能得利,這真如釋迦牟尼佛所說:至可憐憫者眾生。

《圓覺經》是了義經,這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這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經典,而且經文文字優美,讀來真是一大享受。這部經透過南懷瑾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初學者而言,淺顯易懂,沒有文字上的障礙,可作為學佛之入門;對於有心習禪或參研佛法者而言,書中有多處如何明心見性的明白指示;至於修行上的諸多問題,如修止、修觀、修禪那,亦作了原則性重點的提示。所以,無論是頓悟或漸修,在見地、修證及行願上,均詳細舉例說明。然而,站在南懷瑾教授的立場而言,對於此部大經,還只是略說而已。

最後,我們衷心期待讀者透過這本書能夠獲得正知正見,解脫煩惱無罷礙,能夠經過聞思修慧,依教奉行入覺海;即便不能,至少能夠管窺佛法之大概。如此則不負釋迦牟尼佛當年說法之初衷,不負十二位圓覺大菩薩之悲願矣!

台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編輯室

本書目錄

緣 起

三十年前的—段往事

人經之真偽

佛陀多羅傳

佛經翻譯在中國

憨山大師註解《圓覺經》

《圓覺經》的十二位菩薩

第一章 文殊師利菩薩

什麼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如何發起清淨心

發了清淨心有什麼好處

如何不墮入邪見

什麼是無明

什麼是空

無明妄想如何斷

第二章 普賢菩薩

初見本性如何起修

如何以幻還修於幻

一切皆幻誰來修行

如何使妄想心得到解脫

第三章 普眼菩薩

如何正思惟修

如何住持

修行的程式如何

如何才能開悟

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

眾生本來是佛,為何生起無明

無明眾生本有,何故復說本來成佛

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嗎

第五章 彌勒菩薩

輪迴的根本是什麼

如何了脫生死,跳出輪迴

成佛有哪二障

修佛菩提有幾等差別

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

第六章 清淨慧菩薩

一切眾生和諸菩薩如來所悟得的道有無差別

成佛是什麼境界

什麼是般若

什麼是涅槃

什麼是成佛最好最快的方法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薩

第八章 辨音菩薩

第九章 淨諸業障菩薩

第十章 普覺菩薩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

第十二章 賢善首菩薩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

書摘

“善男子”,等於說諸位同學、各位女土、各位先生。由此可見,釋迦牟尼佛很客氣很謙虛,慈愛而謙和,有如《論語》中孔子的學生形容孔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看起來好像很威嚴,跟他一接近;就覺得他和藹慈祥。

無上法王”,成了佛才有資格稱無上法王。佛是至高無上的萬法之王,超乎一切民眾之上,超乎一切國土之上,他是人類精神的皈依。釋迦牟尼佛亦稱為空王,如同中國稱孔子為素王,,素是純淨的意思。西藏密宗有位大寶法王,是密宗花教的八思巴,年十五歲即六通具足,當忽必烈征服西藏時,拜他為師,奉為大元帝國國師,並封為大寶法王。後來代代相傳,襲稱此號,但是也只敢稱為大寶法王,不敢稱無上法王,只有佛才有資格稱無上法王。

陀羅尼是梵語,總持,總綱的意思,它是八萬四千法門的根本總法。密宗稱一切咒語為陀羅尼,陀羅尼還含有能持能遮的意思,能持是使善法不退,能遮是使惡法不生。

成了佛的無上法王,有個大總持的法門叫作“圓覺”,圓代表圓滿,沒有缺陷,沒有滲漏,圓也包括了一切時間,包括了一切空間,無時不在,無所不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成佛,隨時隨地可以圓滿覺性,隨時隨地可以悟道。

此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靖淨在中國文化講來,就是齋戒沐浴,洗頭洗澡,把身體從頭到腳洗得乾乾淨淨,然後心裡不敢胡思亂想,不敢隨意動念,這叫持齋。持齋乃指齋心,內心清清淨淨。持齋不是吃素,一般把吃素叫作持齋,這是不對的。不吃蔥、蒜、韭、芥末、興渠等五葷叫吃素,後來人搞錯了,便將錯就錯。

流出一切真如,什麼是真如?真如乃道體也,真心之體,禪宗所謂明心見性,就是要見到此真如道體。淨土宗的三經一論——《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大乘起信論》,其中馬鳴菩薩著的《大乘起信論》所講的,便是真如門與妄想門。煩惱妄想是一切眾生造業的根本,煩惱妄想清淨了,證得真如,即便成佛。真如翻譯得極妙極佳,真如,如真,好像真的。

菩提是覺悟的意思,前面已經解釋過了,不再重複。《金剛經》的重點,在強調如何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如何悟道成佛。西藏密宗宗喀巴大師寫了一本《菩提道次第廣論》,敘述成佛的次第方法。

釋迦牟尼佛臨走前,講了一部《涅槃經》,涅槃就是如來自性的別名。涅槃也暈寂滅的意思,寂滅不是什麼都沒有了,而是本來清淨,本來寂靜。涅架不是死亡,而是永遠存在。所以,釋迦牟尼佛臨走前說“常”“樂”“我”淨”,把以往所說的“無常”“苦”“空”“無我”全都推翻了,不要以為他真的走了,沒有,佛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波羅蜜就是到彼岸,學菩薩道,要修六波羅蜜,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修此六種波羅蜜,到達彼岸。彼岸指哪個岸?成佛之岸,脫離苦海之岸。

圓覺涵蓋了此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波羅蜜,乃一切大法之總法,一切大法之總源。讀《圓覺經》,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

所有佛都是依此圓覺法門教授歷代菩薩,此圓覺法門是佛法之根本大法。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凡是想要成佛,都必須根據此圓覺修法,才能成佛。

本起因地——成佛的工具從哪裡找?在我們自己這裡找。在我們普通凡夫里有個東西,就是會思想,會起煩惱的東西,人的一切活動都靠他,要把他找出來,他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這又如何找呢?很簡單,就在人的一念之間。什麼是我們的第一念?當我們覺得這個問題很稀奇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念了。各位能不能記得,早晨起來第一個念頭想的是什麼?想不起來,好,沒關係,那么,你有沒有把握知道,明天早上醒來第一個念頭會想什麼?本起因地要在這個地方去找。

你說我還是找不到,怎么辦呢?皆依圓照清淨覺相,這就是傳法了,把修行的方法也告訴你了。隨時圓滿觀照,照什麼呢?回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自己的思想念頭怎么來怎么去,要清清楚楚。記住,要圓照,不是偏照。打坐的時候觀照很清楚,下了座就亂了、迷糊了,那不叫圓照。要在忙中亂中,隨時隨地觀照自己的念頭。

觀照念頭並不是要你不想,唉喲!我怎么又去想?好像“想”與你是冤家似的。有念頭來,不用怕,要知道人的思想念頭是留不住的,不信,你留留看!留得住嗎?人的思想妄念留不住,但是,要送也送不走。你不去想它,它偏要想,很可惡j對不對?人的思想就那么怪,注意,這就是無明。例如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咦?外面下雨了!門不曉得有沒有關?糟糕!妄想又來了,不應該!不應該1我們一天到晚就在後悔妄想里轉,如此妄想無明如何清淨得了?

那么,有些人打坐,靜靜地坐在那裡不動,是否就圓照清淨了呢?一點也不,忙得很,心裡想的可多呢!我坐了那么久,氣怎么還沒有動?是不是上了當?我怎么還沒有開悟?如來大法難道是這樣嗎?那不叫圓照,換一個字,叫怨照,各位想想看,是不是這樣?

當你察覺妄想來的時候,就是清淨,因為妄想早已跑掉了,當下清淨,本來清淨,不用再去想把妄想空掉,妄想不空而自空。如此一念清淨下去,圓照下去,慢慢修下去,便可以永斷無明,便可以成佛。

“云何無明”?

什麼是無明?無明是佛學的名詞。在小乘佛法裡,無明是十二因緣的起首,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人,六人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我們的思想情緒都是無明,生從哪裡來?死向何處去?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誰?死後是否真有輪迴?有沒有我?這些一概不知,皆在無明中。大無明就是一切的大疑問,學佛不從這裡人手,一切都是空事,沒有用,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此是因地法門。

朱元璋當年也參加過這些秘密組織,那時民生凋敝,窮得沒有飯吃,只好去當和尚,不過化緣也化不到,餓得要死,後來跑去當兵,最後當了皇帝。他說當初哪裡想到當皇帝,只是為了吃飯才出來乾的,東闖西闖,不小心闖到這個位子上來,這是朱元璋講的真話,人生的際遇真是不可知。他當年參加的秘密組織叫光明道,所以後來訂立的國號叫“明”。元明有白蓮教,到清朝,又產生洪門、清幫、天地會、紅燈照、義和團等等幾十種組織,這些幫會有一共同特性,多少都借廚了佛教的三期末劫彌勒下生這段典故。

後來的某些教派,在歷史上也都是與這些組織多少有點關聯,特別標榜儒、釋、道三教一家。這是中國民間非常特殊的宗教社會團體,其中起源因素相當複雜。

最近有一個中國人還在美國紐約開創“紅十字會”,標榜五教同源,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都請上座,排排坐,泡好茶,吃果果,這是中國大同思想的文化在歷史演變中,由民間宗教信仰做了某種形式的表現。

這些宗教的教義如何呢?有如拼盤一般,東抓一點,西湊一點。至於修持的方法,也是一樣,道家的也有,密宗的也有,都不全。

譬如以前北方的“理門”,叫作“理教”。這個教門源於黃河以北,祖師爺叫“羊祖”,這是隱語,實際上是楊澤,山東人,明末的進士,為了反清救世,走人地下,以前理門在北方很流行,不抽菸,不喝酒,也吃素,也是三教一家。他們也有個秘密咒,叫作“五字真言”,靈驗無比,但不能隨便公開,傳的時候不能有第三者聲場,稱為“六耳不同傳”。這個咒子學到以後,平常不能念出聲音來,要在肚子裡念;那么,何時才可念出聲來呢?要在大難臨頭的時候,而且要大聲地念,哪五個字?——觀世音菩薩。

現在我們回到本經,由彌勒菩薩提出修學佛法的若干問題。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斗,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這一段是佛教的儀式,每一位菩薩都一樣,在此不贅。

“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彌勒菩薩請求釋迦牟尼佛,要為諸菩薩開示修行的秘密要點,使大家明了生死輪迴的根本在哪裡,人自己做不了主,永遠在生死之間輪轉。出生之後,慢慢長大,然後衰老,最後死亡。死了以後,又再投胎,為什麼會如此輪轉不停?此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要分別邪正,每一種宗教都說自己好。基督教說到上帝的天堂來,可以得到永生,佛教也說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來最舒服,只有快樂沒有痛苦。究竟哪個是正確可靠的呢?請您為我們講清楚。這樣可以使末世一切眾生對人生的生老病死,無所畏懼,不再感到害怕。

人的生死確是個大問題,所以莊子說“生死大矣哉”。一切宗教所要解決的也是這個問題。而佛法的最高目的,在證得大涅槃,涅架是個代號,指成佛的果位,圓明清淨,也叫圓寂,圓滿寂靜,又叫寂滅,但不是滅亡,它是不生不死,它的境界是“常樂我淨”,很難翻譯,只好保留不翻,叫作“涅架”,這是佛的正道。彌勒菩薩希望一切眾生對真正的佛法有所認識,生出絕對肯定的信心,然後,個個修行成道,再不會墮入生死輪迴之中,“起循環見”,循環見就是顛倒想;搞了半天仍然沒有跳出生死輪迴的圈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