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營

來歷

圓明園營:清兵營制,內務府上三旗的護軍營,負責圓明園的警衛。

雍正二年(1724)欽定,圓明園專設八旗護軍守衛,選在京八旗官軍,前往駐紮,設營總8人,分別統領各方護軍。府三旗護軍營(雍正十年始設營總一人)與八旗護軍營合稱為“圓明園八旗內務府三旗護軍營(簡稱為‘圓明園護軍營’)”,簡選主公大臣統轄營務。皇帝駐園來往,自城至園沿途,派本園護軍保衛。

圓明園護軍營的組成,一部分是由京城八旗護軍抽調的,一部分是由八旗養育兵及閒散內挑補的。八旗護軍額為5700多人(包括護軍、馬甲及養育兵),內務府三旗護軍營(或稱“包衣營”)為300餘人,八旗營及包衣營共為6000餘人。

配置及職務

圓明園護軍營的統領官,為掌印總統大臣1人(乾隆十六年定),總統大臣若干人(由王公大臣內兼充,無定員),下面八旗營設有營總8人,護軍參領8人,副護軍參領16人,署護軍參領32人,護軍校、署護軍校各128人(以上各職人數,都是八旗合起來的人數,各旗人數同)。另有筆帖式31人,隨八旗營總辦理文移事務。

包衣營有營總1人,護軍參領、副護軍參領、署護軍參領各3人,護軍校8人,副護軍校3人(參領以下各級人數是三旗合起來的人數,三旗人數同)。並有筆帖式4人,隨本營營總辦理文移事務。

圓明園護軍營的章奏、文移事務,由八旗營與包衣營簡選官員辦理。計總管2人,參領2人,護軍校4人,筆帖式8人。以上人員職銜之前都冠有“協旗事務”四字。

圓明園護軍營在外三營中最大,保衛面積最廣,北達馬連窪、黑山扈,西至玉泉山靜明園,南達長河邊的東冉村、藍靛廠,東至中關村、五道口一線。八旗駐防區域分配的極為合理。北部側重設四旗駐防,西北部設兩旗,東南兩向因靠京城,僅各設一旗。

左翼四旗:鑲黃旗營房在圓明園北,樹村村莊西,今存遺址。正白旗營房在北京體育大學西側,舊時營中寬街已通公共汽車。鑲白旗主營房在圓明園東北隅,今圓明園東路北部西側,鑲白旗設有小營房,今為清華附中。正藍旗營房在清華大學南側,今成府路東段即為昔日正藍旗營房南側頭條和虎皮牆。

右翼四旗:正黃旗營房在圓明園西北肖家河處,今362路公共汽車穿營而過。隨著時代的延續,正黃旗又在清河南北兩側興建了正黃旗河南新營、河北新營。正紅旗在安河橋北,西臨今京密引水渠,北靠龍背村。鑲紅旗旗營在青龍橋西邊的下道府和功德寺之間,今有公共汽車從昔日營房十字街穿過。鑲藍旗營房在頤和園南的長河西畔,現遺址的地名稱為“老營房”。名稱是與後置的外火器建設置年代比較而言。鑲藍旗營房與外火器營的建置為藍靛廠的繁榮、興隆起了很大的作用。

雍正二年(1724年),圓明園專設八旗護軍守衛,其兵丁一部分是由京城八旗護軍中抽調出來的。另一部分是由八旗養育兵及閒散內挑補的,圓明園八旗護軍名額為5700多人(包括護軍、馬甲和養育兵)。

由於圓明園政治、軍事,政務上的重要性,圓明園護軍營又設內務府三旗護軍營輔佐。內務府是清代掌管“宮禁”的事務機關,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包括起居,夜宿,都由內務府承辦,漢語“家”的意思在滿語中稱“包衣”,故內務府三旗護軍營又稱“包衣營”,其作用職責是掌守圓明園各宮門門禁。三旗為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包衣營有營總一名,每旗有護軍參領一名、副護軍參領一名、署護軍參領一名、護軍校三名、副護軍校三名、全營有筆帖式四名,隨本營營總辦理文移事務。包衣營共有兵丁300名,起著警衛宮苑的作用。

圓明園護軍營又稱“圓明園八旗內務府三旗護軍營”,兩營兵丁達6000餘人。構想,這6000多名兵丁每戶有3至4名家屬,那么,圓明園護軍營將有三萬多人。

圓明園護軍營為了培養後代,在所屬旗營內設有學校,以教八旗子弟。由於北部四旗較為集中,正黃、鑲黃、正白、鑲白四旗合辦官學一所,而正紅、鑲紅兩旗合辦一所。正藍、鑲藍因地勢與其他營房相距甚遠,故每旗各設官學一所,每所均有旗營總管指定的教習掌教學生學習事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