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歐亞科學院

國際歐亞科學院

國際歐亞科學院,成立於1994年,是由世界著名自然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和管理與社會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團體,總部設在莫斯科,通過科學、技術、文化等領域的科學家、技術專家與社會活動家的共同努力與通力合作,促進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當今社會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的解決。

概述

國際歐亞科學院國際歐亞科學院
國際歐亞科學院,InternationaIAcademyofSciencesforEuropeandAsia,(簡稱IASEA),總部在德國柏林,該科學院成立於1994年,是由世界著名自然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和管理與社會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團體。由科學學部和國際科學中心兩部分組成。目前共有14個學部,已建成國際科學交流中心20多個,國際歐亞科學院擁有32個國家共300多名院士、通訊院士、名譽院士、名譽成員和管理成員。

基本情況

名稱:國際歐亞科學院
國際組織類別:院屬單位負責歸口管理的國際組織
成立日期:1994年1月 
 
總部地址:德國柏林 
 
宗旨:聯合歐亞大陸及世界各國科學家,為解決各國共同面臨的緊迫性問題,加強在改善環境與生態、遙感技術與套用、地理信息系統、電子通訊聯繫、疾病防疫。以及進一步發展經濟、文化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空間合作。

中國分院

杜德利創會會長與蔣正華院士杜德利創會會長與蔣正華院士
經國家科委批准,1995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辦事處設在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作九一個實體,有利於發揮中國科學家在國際科技舞台的作用,同時通過中國科學中心與其它國家科學中心的聯繫,溝通與促進雙邊或多邊政府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中國科學中心成立於1996年,以國際歐亞科學院為依託,具有國際性、非政府、多學科交叉、科學家自主管理的特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李鐵映、中國工程院院長宋健、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原地礦部部長朱訓、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中國已有馬俊如、韋鈺、朱麗蘭、李京文、廖克等56位中國科學家和外籍華裔科學家新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先後10次推選中國院士和通訊院士共136名(包括外籍華裔科學家),中國科學中心在國際歐亞科學院中的人數,僅次於俄羅斯國家科學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