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生聯合會

國際學生聯合會於1946年出生,到1985年底,國際學聯已經擁有109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個會員組織。總部設在布拉格。

簡介

1946年8月,43個國家的學生代表在布拉格舉行第一屆世界學生代表大會,宣布成立國際學生聯合會,簡稱“國際學聯”。到1985年底,國際學聯已經擁有109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個會員組織。總部設在布拉格。
國際學聯提出的主要目標是“消滅種族歧視、社會歧視,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為獨立和世界和平而鬥爭”。
國際學生聯合會的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反抗納粹的一個學生組織,成立於1964年,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學生組織,曾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諮詢身份,該組織還得到了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認同。但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大部分時間,該聯合會舉步維艱,與分布在各國的3/4的聯合團體失去了聯繫。
如今,反對經濟全球化的行動,以及低成本電子通訊時代的到來,已經使得該組織獲得了新生。現在它已經和來自115個國家的150個學生組織重新建立了聯繫。來自加拿大的執行官Liz Carlyle說,他們已經收到了數以千計的過去疏遠該組織的學生組織發來的電子郵件。在蒙特婁召開的全球化研討會上,國際學生聯合會宣布了抗議行動,旨在號召會員努力阻止教育的“商品化”。9月13日被定為公共教育行動全球學生日,同一天,世界貿易組織會議在墨西哥召開。這次抗議行動也是反對伊拉克戰爭的學生行動的繼續。

相關條目

組織 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