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監管經濟學

內容介紹

《國資監管經濟學:從價值堅持到制度創新》一書從解讀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奇蹟”之謎這一研究視角出發,提出國有經濟結構性存在既是“中國模式”的特徵之一,也是其優勢之一。圍繞國有經濟在三十多年改革發展進程中的功過是非,在對一些流行觀點的產生根源及邏輯缺陷進行梳理和點評之後,本書作者以社會主義新型公平觀與市場經濟核心價值觀的內在統一性為邏輯基點,深入論證了國有經濟結構性存在的價值合理性和技術合理性,並認為需要在遵循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的前提下,運用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前沿成果,構建一套能與市場經濟實現全面融合和有機結合的現代國資監管制度及現代國企治理機制。 最後,以現代產權理論和現代企業理論為依託,系統論證並提出了現代國資監管制度構建的理論基礎、制度架構及技術方案,明確指出新時期新階段深化國資監管體制改革的正確路向應是大膽徹底地破除“大政府”、“大國資”、“大監管”觀念及其衍生制度,四位一體,並行推進“政資分開”、“資資分開”、“監監分開”和“委企分開”。

作者介紹

王強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企業與組織研究中心研究員,湖南省國資委信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國有經濟、公司治理、現代企業理論及新制度經濟學。與他人合作出版《奠基——中國經濟五十年》(朱鎔基總理作序)、《中國經濟開放理論研究》(第二作者)、《公司治理:理論、機制和模式》等學術專著五部,其中《中國經濟開放理論研究》獲得天津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先後發表《事實與邏輯:公有制經濟的存在意義及其改革取向探微》、《構建現代國資監管制度的依據及路徑》、《替代、互補與互嵌:市場與企業關係新考察》等論文多篇。

作品目錄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本書內容構成
三、本書研究方法
四、幾個重要概念的內涵界定
第一部分國資研究流行觀點辨析
第一章“國企”效果負面性之辯
一、低效真是國有企業注定的宿命嗎?
二、國有經濟真是貧富懸殊的元兇嗎?
三、國有經濟真是權貴資本主義的溫床嗎?
第二章“國企”行為不當性之辯
一、打破國有壟斷真能換來公平競爭嗎?
二、國進民退真是與民爭利嗎?
第三章國資“民有化”處置之辯
一、國資基金真能實現公平均分嗎?
二、國有股權真能簡單轉為債權嗎?
第二部分國有經濟結構性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第四章價值合理性分析
一、新型公平觀:社會主義的價值所在
二、公、私有製成分並存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合理性
三、公有(及國有)經濟結構性存在的制度意義
第五章技術合理性分析
一、對國有企業頂層制度缺陷的討論
二、對國有企業內在機制缺陷的討論
三、對國有資本市場適應性缺陷的討論
第三部分構建現代國資監管制度,實現國企與市場的全面融合
第六章現代國資監管制度的理論基礎
一、國資監管制度變遷的理論詮釋
二、國資監管委託代理鏈條的構成特點
三、現代國資監管制度的內涵及特徵
第七章國內外國資監管體制構建的實踐及啟示
一、已開發國家國資監管模式及經驗
二、國內國資監管體制改革歷程
三、新型國資監管體制探索的地方樣本
第八章摒棄“大政府”思維,嚴格落實“雙分開”
一、破除“國有”就是“政府所有”的“大政府”思維
二、政資不分、政企不分的內在弊端
三、公共類國有資產和經營性國有資產分開
四、“政資、政企雙分開”實現方式及路徑
五、政府與國資委關係的新定位
第九章打破“大國資”觀念,全面推進“資資分開”
一、“大國資”的本質與表征
二、資源性資產、金融類資產、實業類資產分開
三、中央級國有資產和地方國有資產分開
第十章堅持“監監分開”,確保國資委專司出資人職能
一、國資“大監管”思維的是非曲直
二、從人大會(或政府)與國資委關係看國資委的身份定位
三、從國資委與國有企業關係看國資委的職能定位
四、國資委與淡馬錫的異同
第十一章以“共同治理”原則再造國有公司治理結構
一、“共同治理”思想契合新型公平觀
二、“委企分開”與“三會”職能配置
三、把握國資監管有機嵌入公司治理的關鍵要素
四、著力構建新型董事會和新型監事會
五、以外部治理促進內部治理
第十二章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