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育學

國小教育學

本書是應非師範院校畢業準備或已經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獲取資格證之前的培訓需要而編寫的國。在編寫過程中,遵循了以下幾條原則:第一,基礎性。國小教師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教育學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作為選編的主要內容。第二,系統性。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關係。第三,套用性,在系統介紹國小教育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同時,始終把國小教育、教學中具體問題的分析放在重要地位,如,在每一章節的內容後均附上了相關的案例,以幫助讀者把基本理論的學習和具體問題的分析密切結合起來。第四,通俗性。即把抽象的原理具體化,使其通俗、明白、易於理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應非師範院校畢業準備或已經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獲取資格證之前的培訓需要而編寫的國。在編寫過程中,遵循了以下幾條原則:第一,基礎性。國小教師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教育學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作為選編的主要內容。第二,系統性。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關係。第三,套用性,在系統介紹國小教育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同時,始終把國小教育、教學中具體問題的分析放在重要地位,如,在每一章節的內容後均附上了相關的案例,以幫助讀者把基本理論的學習和具體問題的分析密切結合起來。第四,通俗性。即把抽象的原理具體化,使其通俗、明白、易於理解。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學

一、知識要點

二、案例評析

三、自測題

第二章 國小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知識要點

二、案例評析

三、自測題

第三章 國小教師和小學生

一、知識要點

二、案例評析

三、自測題

第四章 我國教育方針和國小全面發展教育

一、知識要點

二、案例評析

三、自測題

第五章 國小教學的意義、任務和內容

一、知識要點

二、案例評析

三、自測題

第六章 國小教學的過程、原則和方法

一、知識要點

二、案例評析

三、自測題

第七章 國小教學的組織形式

一、知識要點

二、案例評析

三、自測題

第八章 國小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任務和內容

一、知識要點

二、案例評析

三、自測題

第九章 國小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原則和方法

一、知識要點

二、案例評析

三、自測題

第十章 國小班主任工作

一、知識要點

二、案例評析

三、自測題

第十一章 國小課外活動

一、知識要點

二、案例評析

三、自測題

第十二章 少年先鋒隊工作

第十三章 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

第十四章 國小的管理

後記

簡介

本書是在總結以往教育學課程教材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師教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簡稱教師教育中心)組織編寫的,供全國培養國小教師的高等院校使用。 從適應我國師範教育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出發,本書較之以往的教育學教材,在體系和內容上都作了較大變動。首先,為了使師範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學原理的基本知識,本書適當加強了學術性,提高了理論水平。其次,加強了時代性,力求反映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新成果,向師範生提供一些教育現代化的信息。為了落實我國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和推進素質教育,增加了“教育的組成部分”一章,系統闡述德、智、體、美各育的內容和聯繫,並使其與“教育目的”一章銜接起來;還增加了“學校”“課程”“學校諮詢與輔導”“教育測驗與評價”和“教育法”等章節,以體現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和時代發展對人民教師素質的新要求。在“教學”等章節,簡要介紹了國內外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的思想流派,為師範生提供了可資借鑑的參考資料。在“學校”一章,還探討了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關係,滲透了“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全社會都要來關心、支持教育”等重要思想。

書摘

緒論

第一節 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教育學的發展歷程概述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簡言之就是教育。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活動、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教育學的發展與教育的發展密切相關,同時需要其他有關學科如哲學、心理學、文化學等的參與。

在教育尚處於萌芽和經驗階段,作為總結教育經驗、具有一定理論體系的教育學是不可能出現的,教育學還沒有成為獨立學科。古代的教育思想常常是同哲學、政治、倫理、宗教等思想混雜在一起的,如中國古代的《論語》和西方古代的《理想國》等,雖然這些著作包含不少有關教育的論述,但都不能稱為教育專著。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應算中國的《學記》(一般認為成書於先秦);西方最早的教育專著當推古羅馬昆體良(約35—95)的《雄辯術原理》,但它們尚不具備比較完整的教育學體系。英國學者培根(1561—1626)於1623年發表了《論科學的價值與發展》一文,在對科學的分類中,首次把教育學列為一門獨立學科。這時已經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科學分類已有了相當的發展。

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在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創辦大規模私學,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宗旨,打破“學在官府”的限制,推進了文化下移。相傳他培養弟子達3000人,身通六藝者72人。他還整理、編訂了《詩》《書》《禮》《易》《春秋》等,並以其為教材教育弟子。其言論在他去世後,由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而成《論語》一書(其中也記載了孔子部分弟子的言行),為儒家經典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資料。該書對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師人格;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不恥下問、身體力行、學思結合、溫故知新等教育教學方法都有重要的記述。孔子已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教育學在教師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三節 怎樣學習教育學

思考題教育實踐活動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現代教育

第三節 國小教育

思考題 教育實踐活動

第二章 學校

第一節 學校概述

第二節 學校文化

第三節 學校管理

第四節 學校、家庭與社會

思考題 教育實踐活動

第三章 學生

第一節 歷史上不同的兒童發展觀

第二節 兒童的發展與教育

第三節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髮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思考題教育實踐活動

第四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的社會地位、作用及勞動特點

第二節 教師素質

第三節 師生關係

第四節 教師資格與教師進修 O

思考題 教育實踐活動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一節 教育目的及其確定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第三節 我國的教育目的

思考題教育實踐活動

第六章 教育的組成部分

第一節 德育

第二節 智育

第三節 體育

第四節 美育

思考題 教育實踐活動

第七章 課程

第一節 課程概述

第二節 課程的基本範疇

第三節 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思考題教育實踐活動

第八章 教學

第一節 教學的意義與任務

第二節 教學活動的本質與模式

第三節 教學原則

第四節 教學組織形式

第五節 教學方法

第六節 教學手段

第七節 國小教學工作的實施

思考題教育實踐活動

第九章 課外活動

第一節 課外活動的意義與作用

第二節 課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

第三節 課外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思考題 教育實踐活動

第十章 班主任與少先隊工作

第一節 班主任工作

第二節 少先隊工作

思考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