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流失之謎

國寶流失之謎

《國寶流失之謎》是2011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竇忠如。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國寶流失之謎

竇忠如,1973年生,安徽嘉山人。自1998年開始從事中國歷史、文物、考古、牧藏、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及其相關人物傳記方面的研究與傳播,在海內外出版了《粱思成傳》、《王國維傳》、《王世襄傳》、《羅哲文傳》、《大匠蹤跡》、《北京清王府》、四卷本《中國·世界遺產探秘叢書》、《中華古建名勝叢書》(《中國名樓》、《中國名匾》、《中國名關》)等近30部作品。其中有多部著作相關內容艘各類學術論文徵引。

內容簡介

本叢書分為傳世之謎、消亡之謎、盜案之謎、流失之謎與回歸之謎五冊,每冊所選文物大致按照所屬年代先後為序,內容各有側重,又相互關聯,甚至難以明確釐清界限,但是這並不妨礙激起我們對中華國寶之熱愛,何況哪一件歷經千百年風雨流傳至今的國寶背後不隱藏著一段歷史舊事?即便這段歷史舊事有多么滄桑與輝煌,有多么曲折與坦蕩,有多么匪夷所思與合情合理,有多么屈辱淒涼與激盪昂揚……都是中

華文明不能離棄的一部分,何況古賢先哲那諄諄告誡至今猶錚錚在耳呢——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版。

書籍目錄

一、身首異處的“罍中之王” 商皿天全方罍

二、青銅酒器里的匪夷所思商虎食人卣

三、商人模樣的科學猜想 商人面盉

四、人心不足“鳳”飛去 商鳳耳

五、鬥雞台上“十三件” 西周

六、“鳳”翔九天今未歸西周鳳紋卣

七、人與神的一段悽美戀情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八、“畫聖”留下的千年困惑 北齊楊子華《校書圖》

九、美國供奉的“中國帝王” 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國》

十、失之交臂的“良駒”“寶馬” 唐韓翰《照夜白圖

十一、飛來飛去的“富貴鳥”北宋趙佶《寫生珍禽圖》

十二、毋庸置疑的“諷刺詩”元錢選《楊貴妃上馬圖》

十三、祖孫三世人馬緣 元趙孟頫、趙雍、趙麟《人馬圖

十四、“鬼谷子下山”天地驚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十五、紫禁城裡“過牆花” 清雍正琺瑯彩題詩梅竹紋盤

十六、中國名畫異域鳳 王世襄歐美博物館觀讀名畫記

精彩賞析

身首異處的“罍中之王” 商皿天全方罍 神秘寓意

作為中國青銅時代一種重要的盛酒器——卣,通常的形狀是橢圓口、深腹、圈足,與同時代的青銅酒器諸如觥或盉不同或者說最大的區別,就是卣具有可以活動的蓋與提梁,所以又有提梁卣之俗稱。又據古文獻與青銅器銘文中常有“櫃鬯一卣”之說,而“櫃鬯”(以鬱金香與黑黍釀造而成的一種灑)作為中國古代祭祀時使用的一種香酒,亦可知卣還是商周先人祭祀時盛酒的一種禮器,這便賦予了卣比較高貴而神秘的宗教色彩。

另外,動物作為中國古代青銅器中常見的一種造型——像生器,由於原始社會遺留下動物圖騰制度的影響,又使這類青銅器比光素無紋的青銅器更具有研究價值,也更受到商周先人的普遍喜愛與青睞,比如這件虎食人卣,確實,作為自然界中百獸之王的老虎,歷來就是一種威赫權勢的象徵,這在商周時期像生類青銅器上或者青銅器的紋飾中可以得到佐證。比如,著名的商代後期王室青銅祭器——司母戊大方鼎的耳部外廓就飾有一對虎紋,而兩虎口相向中竟然是一顆人頭,好像人將要被老虎所吞噬一般,與本文主角虎食人卣?了雕刻手法不同之外,其寓意起碼是相近或者說就應該是一致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