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記憶[中國第一檔國史節目]

國家記憶[中國第一檔國史節目]

《國家記憶》是中國第一檔國史節目,以“為國家留史,為民族留記,為人物立傳”為宗旨,展現黨史、國史、軍史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各領域重大工程建設、揭秘重大決策背後的故事、講述各階層各時代代表性人物,記錄講述黨的奮鬥史、創業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史、改革開放進程史。 國家記憶開播以來曾獲得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頒發的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優秀欄目、優秀理論文獻片獎項;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頒發的第十一屆“紀錄·中國”創優評析文獻類一等節目、第十二屆“紀錄·中國”創優評析文獻類一等節目獎項、第十二屆“紀錄·中國”創優評析文獻類一等節目、第十二屆“紀錄·中國”創優評析文獻類二等節目等獎項;中央電視台將第23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年度收藏作品”《紫荊花開》捐贈中央檔案館;2017年《國家記憶》作為中央電視台新欄目播出後,當年就成為央視前十的品牌欄目。 《國家記憶》將於10月3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晚間20:00正式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推出,時長30分鐘。

基本信息

欄目簡介

這檔歷史紀錄類節目有許多創新亮點,一批德高望重的藝術家焦晃、馬少驊、鮑國安、劉勁等在節目中擔任主講人,傾情講述歷史故事;先進的虛擬技術,帶領觀眾穿越回歷史場景;逼真的三維動畫製作技術,還原歷史關鍵細節;節目還深入挖掘出許多珍貴史料,展示不為人知的歷史。多種視覺元素的融合,先進的後期製作技術,《國家記憶》打破歷史紀錄片沉悶單一的色調,帶領觀眾觸摸有溫度的歷史。

自2017年節目開播以來,重播累計到達6.17億電視觀眾,全國近半數電視觀眾觀看過節目,首播平均收視率為0.784%,共8天收視率突破1%,其中單期最高為1.107%。

欄目嘉賓

鮑國安、焦晃、劉勁、李立宏、桑晨、侯勇、姜昆、馬少驊、盧勇、黃俊鵬、馬躍、吳京安、張光北、于震、宋佳倫、董勇、蔣雯麗、徐濤、沈保平、蘇揚、王斑、王奎榮、王霙、常戎、黃薇、邢佳棟等。(排名不分先後)

節目內容

《新中國1949》

《國家記憶》節目組奉獻給觀眾的開篇巨作是《新中國1949》系列節目。和平解放北平、中共中央進北京、定都北平、開國大典……一幕幕關係著國家命運的重大事件,分為五集節目呈現於觀眾面前,詳述北平解放前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背後的一系列故事,重現新中國成立前後那些不為眾人所知的歷史,帶領觀眾重新回到67年前那個風雲激盪的歲月。在“開國大典”中,利用虛擬技術,主講人張光北從演播室瞬間推開歷史門,走入開國大典時的天安門城樓,緩緩引出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一經典的歷史時刻。

《錢學森與中國航天》

2016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也是中國航天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05周年,從10月10日起,《國家記憶》還將推出五集航天特別節目《錢學森與中國航天》,本片形象地反映了在毛主席、周總理和聶榮臻元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領導下,錢學森帶領航天科技工作者創建中國航天事業和研製“兩彈一星”工程等重大歷史事件,內容豐富,史實確鑿,畫面震撼,情節感人。本片也是2016年僅有的一部紀念錢學森與航天事業60周年的紀錄片,並進行了許多新的史實突破。首次反映了錢學森主動尋求歸國的事實,首次展現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錢學森帶領航天人探索出來的系統工程方法;本片還披露了許多重要歷史事實,包括蘇聯專家幫助研製“東風一號”飛彈、國家困難時期航天工程“下馬”之爭、兩次啟動衛星研製工程等,航天專家在審片會上認為,《錢學森與中國航天》系列紀錄片在歷史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都達到一個新高度。

《中美1972》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形勢波詭雲譎,冷戰陰雲籠罩在東西方兩大陣營之間。美蘇爭霸世界,中國的地位愈發凸顯。深陷越戰泥潭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向中國發出怎樣的試探信號?1969年12月3日夜間,在華沙秘密跟蹤中國外交官的美國大使,肩負著怎樣的特殊使命?就在中美試圖開啟交流大幕的時候,毛澤東為何在1970年5月20日發表聲明,開始抗美援越?國慶節這天,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身邊的美國人,傳遞出怎樣的神秘信號?桌球外交,球員互訪,基辛格秘密訪華,令人印象深刻的這一幕一幕,究竟該如何解讀?一個個時代舞台上的風雲人物,究竟又會演繹出怎樣的跌宕起伏?1972年,尼克森訪華,中美破冰,毛澤東與尼克森之間的這一次跨越太平洋的世紀握手,背後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曲折與探索?

《周恩來訪問非洲》

上世紀60年代,世界風雲突變,新中國外交面臨嚴峻考驗。為了應對危機、打破僵局,新中國領導人把視線投向了遙遠的非洲。1963年,周恩來總理即將首度訪非,到底選擇哪個國家作為出訪首站、選用哪種飛機作為出行工具等一系列難題被反覆推敲。首站抵達,一個個突發情況讓中國代表團始料未及。周總理如何憑藉過人的外交智慧將其一一化解?《國家記憶》為您講述1963至1964年周恩來總理首次訪問非洲的故事。

《紫荊花開》

本片由《開啟歸途》、《神聖時刻》、《凝聚共識》、《同舟共濟》、《同心圓夢》這五集構成,通過回望香港回歸的歷史過程,闡述“一國兩制”這個偉大構想的由來;展示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來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功,彰顯“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

《空軍一級戰鬥英雄》

為配合建軍90周年,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欄目推出五集系列節目“空軍一級戰鬥英雄”。節目組先後採訪了10餘位參與抗美援朝空戰的親歷者和他們的後人,包括年過九旬的空軍一級戰鬥英雄王海和張積慧。節目大量展現了抗美援朝空戰過程中鮮為人知的珍貴影像,通過講述五位空軍一級戰鬥英雄保家衛國的感人事跡,全面回顧中國如何“在一夜之間成為空軍強國”的輝煌歷史!

《1964全軍大比武》

主要講述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所面臨的複雜的國際國內政治環境,以及在這種艱難環境下,中國軍隊所承受的種種困難與壓力。中國軍隊脫離了“以戰練兵”的訓練方式之後,是如何保持部隊戰鬥力,以及提高戰術技藝水平的?“將軍當兵”,下連隊鍛鍊則成為了中國軍隊探索練兵方法的一種有益嘗試。本片除呈現大比武過程中許多精彩的瞬間外,同時還向觀眾展現了經過50多年的發展,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戰術技能以及運籌帷幄的水平,都有了新的飛躍。

《1971重返聯合國》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和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然而,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卻一直被敗退到台灣的國民黨當局占據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新中國進行全面封鎖,並阻撓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但時間到了1971年的秋天,眼見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美國知道再阻止新中國入聯已經不可能了。於是他們拋出了“雙重代表權案”,即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聯合國,但也同時保留台灣在聯合國的地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正式就恢復中國合法席位舉行投票。結果以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的“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順利通過。

《紅色堡壘》

1927年上海,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保衛黨中央,周恩來臨危受命,組建中央特科。他們是偽裝者,戰鬥在敵人的心臟;他們是聽風者,守護永不消逝的電波;他們是利劍,用生命刺破雲霧重重的長夜;他們是火焰,用熱血熔鑄光輝的旗幟。信仰的力量、隱秘而偉大。傳承紅色基因,《國家記憶》為您揭秘在白色恐怖下鑄造《紅色堡壘》的神秘往事。

《聯考1977》

2017年是恢復聯考四十周年,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欄目特別推出五集紀錄片《聯考一九七七》,講述四十年前那一場在歷史關頭的轉折性考試。《聯考一九七七》紀錄片共分為《停廢聯考》、《決策內幕》、《突破禁區》、《走上考場》和《改變命運》五集內容,既全景展現中國的聯考從廢止到恢復過程中的歷史進程,又關注歷史大事件中普通人的命運。在影片中,您將看到:鄧小平決策背後的曲折艱難;科學與教育座談會上武漢大學副教授查全性慷慨陳詞;無數個知識青年在農場、田頭、廠礦廢寢忘食、挑燈夜戰複習備考。如今,1977、1978級大學生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無數個“他們”又改變了整個國家的面貌。

播出信息

《國家記憶》每周一至周五20:00在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時長30分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