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衛生部、國家民委、國家科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意見

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衛生部、國家民委、國家科委於1991年共同組織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視,經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現已圓滿完成。這次監測結果表明:“七五”期間,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指引下,隨著國家政治和社會的穩定,經濟建設和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學校體育衛生工作逐步得到加強,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又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主要表現在:
一、身高明顯增長,省會片漢族7-22歲城市男、女學生分別平均增長1.80厘米、1.15厘米,鄉村男、女學生分別平均增長2.09厘米、1.58厘米;藏族7-18歲男、女學生分別平均增長1.72厘米、1.04厘米。其中省會漢族城市13歲男生平均增長3.62厘米,12歲女生平均增長2.34厘米,鄉村14歲男生平均增長3.76厘米,12歲女生平均增長3.45厘米。
二、體重明顯增長。省會片漢族7-22歲城市男、女學生分別平均增長2.04千克、1.15千克,鄉村男、女學生分別平均增長1.34千克、0.80千克;藏族7-18歲男女學生分別平均增長0.80千克、0.81千克。其中省會漢族城市13歲男生平均增長3.91千克,12歲女生平均增長2.56千克,鄉村14歲男生平均增長2.84千克,12歲女生平均增長2.28千克。
三、反映速度的指標——50米跑成績明顯提高。省會片漢族7-22歲城市男、女生50米跑成績分別平均提高0.12秒、0.11秒;鄉村男、女生分別平均提高0.21秒、0.18秒;藏族7-18歲男、女生分別平均提高0.16秒。其中藏族11歲男生平均提高0.28秒,14歲女生平均提高0.21秒。
四、反映爆發力的指標─立定跳遠成績明顯提高。省會漢族7-22歲城市男、女學生分別平均增加4.38厘米、1.71厘米,鄉村男、女學生分別平均增長9.99厘米、6.69厘米。壯族15歲男生平均提高13.15厘米,10歲女生平均提高9.04厘米。
五、反映力量素質的指標─引體向上(斜身引體)、仰臥起坐成績明顯提高。省會片漢族13-22歲城、鄉男生引體向上成績分別提高0.54 次、0.94次(7-12歲城、鄉男生斜身引體向上成績分別平均提高7 .12次、9.81次);7-12歲城、鄉女生仰臥起坐成績分別平均提高5.41次、6.45次。
六、幾種主要的常見病患病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漢族省會片7歲組學生為例,與1988年14省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資料進行粗略比較,蛔蟲感染率、低血紅蛋白檢出率、乳牙齲齒患病率分別下降10.7個百分點、3.64個百分點、6.45個百分點;而回族、朝鮮族、黎族的蛔蟲感染率,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尼族、水族、土族、撒拉族的齲齒患病率,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水族、納西族、撒拉族的低血紅蛋白的檢出率,則明顯低於漢族。
但是,也應當看到,全社會對學生體質健康的關心仍然不夠,不少學校對體育衛生工作仍然很不重視,一些教育部門對這項工作抓得不夠落實,因而個別的身體和部分健康指標尚未得到改善,例如;學生耐力有所下降;近視眼、齲齒患病率仍然較高; 部分地區和少數民族低血紅蛋白檢出率與蛔蟲卵感染率較高;體重不足(含營養不良)及超體重(含肥胖)的檢出率略有上升。
最近,國務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同志在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的匯報材料上批示:“應大力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學校體育衛生工作要抓得更實,更狠一些。
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狀況的好壞是事關中華民族素質的大事,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效關係密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力等方面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各部門形成合力, 全社會予以關心,家庭高度重視,學校切實採取措施,共同把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的工作落到實處。
一、要取得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希望各級政府從戰略的高度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重視學校體育衛生工作, 把它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工作計畫和發展規劃,在制定各項政策時予以充分考慮,並在人、財、物等方面予以必要的支持。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有一種大力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緊迫感,把學校體育衛生工作作為學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盤考慮。在普及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改善學校體育衛生環境和設施,在加強教育總體改革的同時加強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在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同時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自身的改革, 大膽進行各項體育衛生改革措施的探索和實驗,建立促進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正常運轉的評估機制,使學校體育衛生與學校其他各項工作同步發展。
三、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及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要把學校衛生作為衛生事業及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業務指導,協助教育行政部門培養與培訓學校衛生人員,要像湖南省那樣在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奮鬥目標及改水、改廁、城市衛生檢查等工作中,把青少年兒童作為優先考慮的重點人群,把學校作為優先考慮的重點對象。
四、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把作為國民體育基礎的學校體育真正列為重點,繼續予以重視,與教育行政部門一起積極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繼續抓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的實施,為廣大青少年兒童提供更多更好的體育活動方式,吸引他們投身到體育活動中來,認真貫徹國家體委(90)體計經管字107號檔案《關於公共體育場所應進一步向中、小學生開放的通知》精神,為廣大中小學生開展體育活動提供方便。
五、加強學校體育衛生的科學研究,把學生體質健康研究課題作為社會發展研究的基本內容之一納入國家長期科研規劃。各級教育、體育、衛生、科技等部門的科研管理與研究機構要發揮各自優勢,加強青少年兒童體質與健康的研究,要在科研力量的協調、科研列項與經費劃撥等方面對該項研究予以必要的支持,要在現有基礎上完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製度,系統地觀察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及其變化趨勢,加強幹預措施的研究,為行政部門的巨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尤其要加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教育科研機構中學校體育衛生科研力量,加強學校體育衛生的套用研究。
六、要針對當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在的問題,如學生耐力下降、近視、齲齒、寄生蟲感染、貧血等採取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尤其要認真上好體育課,積極實施學生體育合格標準,保證每天一小時體育鍛鍊時間,在全面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強耐力練習,在體育教學、考核及考試中適當增強耐力項目;要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育人作用,在體育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加強對學生營養的指導,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進行營養配餐的試點,要狠抓近視眼、腸道寄生蟲病等學生常見病防治方案的貫徹落實;統籌安排並保證健康教育的時間,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衛生行為和習慣,增強他們的衛生意識,提高他們的自我保健能力,大力改善廣大中國小校的衛生環境,力爭五到十年使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明顯改善。
各地教育、體育、衛生部門要通力協作,根據本地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存在的問題制定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方案,明確具體的改進措施及各部門的職責,並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和評估,促進各項措施的落實。
七、要重點加強廣大農村的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的學校體育衛生工作。要把這些地區的學校體育衛生作為今後一個時期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重點,對這些地區的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給予必要的扶植,尤其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逐步改善這些地區的學校體育衛生設施和衛生環境,普及體育與健康教育,增強體育與衛生意識。
八、要充分利用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資料,對學校體育衛生工作進行廣泛宣傳,使全社會了解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基本要求,形成全社會關心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支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大環境,使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在全社會的支持下得到全面開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