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成立於2013年7月,是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通過並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培訓基地及廣州市國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的全國性中醫學術流派技術傳承和推廣服務性機構。

基地介紹

(一)中醫學術流派發展歷史

定義:中醫學術流派是中醫學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獨特學術思想或學術主張及獨到臨床診療技藝,有清晰的學術傳承脈絡和一定歷史影響與公認度的學術派別。

發展歷史:學術流派是“學派”與“流派”的泛稱。中醫學不同發展時期,湧現了大批著名的醫家,在診療中獨樹一幟,在學術上各領風騷。 由於他們所掌握的材料不同,認識研究事物的途徑、方法和結果不盡相同,因而對同一對象的研究中形成了不同的學術思想,進而形成了不同的學術流派。具有代表性的如傷寒學派、攻邪學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丹溪學派、溫補學派、溫病學派、孟河醫派、新安醫派、海派中醫、錢塘醫派、吳中醫派、嶺南醫學等。眾多學術流派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中醫學“一源多流”的學術及文化特色。

紀曉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醫之門戶分於金元”觀點的提出,開啟了中醫學術流派的研究。長期以來,歷代醫家均重視對不同流派學術思想的學習和研究,以拓寬自己的學術視野,開闊自己的診療思路。新中國成後,在這一領域取得了許多具有開拓性的成果。實踐證明,加強中醫學術流派的學術思想繼承、整理、研究工作,加強不同流派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的總結研究,從中挖掘防治當代疾病有效方藥、方法、手段和技術,對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具有重要的意義。流派研究與建設作為一個中醫學術傳承的新方向與新工程,源於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研究、源於醫史文獻研究,著眼於臨床實踐與運用,藉助循證與轉化醫學的方法與模式,承擔著培養中醫人才、實現學術傳承的重任。

中醫發展離不開學術流派,研究中醫就要研究其學術流派,傳承中醫也必然要傳承中醫學術流派。正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洪淨巡視員所說:“傳承工作室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永恆主題,而流派的傳承更是傳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認真做好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的建設工作,為促進中醫藥事業在新時期的新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因此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中醫學術流派工作室的建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成立

2013年7月30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以及廣州中醫藥大學承辦的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啟動會在廣東迎賓館白雲樓松林廳隆重召開。此次項目啟動會的順利圓滿召開,不僅敲響了全國第一批64家流派工作全面開展的鑼鼓,也標誌著負責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的日常業務指導和提供服務工作的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辦公室的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李大寧副局長表示:“希望各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單位能夠貫徹落實本次大會精神,共同努力,為中醫藥事業努力奮鬥,做出新的貢獻。”

基地啟動會 基地啟動會

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辦公室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領導下擔負著促進各學術流派的學術交流和資源整合,實現學術流派傳承推廣的集約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的重任,促進各流派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分享成果,為各流派工作室搭建服務平台,推動各學術流派之間的交流,加快研究,實現成果轉化。正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洪淨司長提出:“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需做好與各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的銜接與溝通,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開展工作,真正成為促進中醫學術流派繁榮發展的高起點、高水平的服務型平台。”

批文 批文

(三)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建設任務

1、開展中醫學術流派學術研究及人才培養

每年組織開展以流派學術思想或診療技藝為主題的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或學術研討會,大力弘揚流派學術思想,提升流派學術影響力,培養掌握中醫藥學術流派特色診療技能的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代表性的學術傳承人。支持與服務各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開展以下研究:

(1)梳理流派傳承脈絡。深入挖掘整理流派歷代傳人傳記及代表性著作、流派典籍、醫話醫論、方誌記載、歷史實物等文史資料,梳理清晰的流派傳承脈絡。

(2)完善流派學術思想。比較歷代傳人學術觀點、學術論著,探索流派思想學說的歷史發展演化規律,挖掘對當代中醫藥學術發展具有開創性和指導意義的學術觀點,進一步完善流派學術思想。

(3)提煉流派診療技術。根據臨床實際需要,突出流派優勢病種的文獻挖掘整理,提煉針對優勢病種的流派特色診療技術。

(4)挖掘流派文化特色。重點挖掘流派歷代傳承人各類社會活動、社會公益、醫患溝通、醫德醫風等歷史典故,彰顯流派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美德與特色。

2、開展中醫學術流派臨床技術培訓及研究

(1)中醫學術流派傳承臨床跟師培訓。

(2)中醫學術流派傳承遠程跟師及網路培訓。

(3)學術流派工作室學術交流

(4)建立公共的學術流派學術傳承平台

(5)進行學術流派臨床研究評價

成立臨床研究專家團隊,制定評價流程與指標體系,組織開展特色診療技術評價篩選工作,同時為各學術流派傳承團隊提供臨床研究技術指導服務。

3、設立學術流派研究專項

(1)設立以學術流派研究為主的縱向課題。梳理流派傳承脈絡、完善流派學術思想、提煉流派診療技術,推動流派學術傳承。提鍊形成流派特色診療技術的推廣套用方案,探索流派院內製劑、特色製劑、中藥新藥的開發套用。

(2)設立以學術流派共性研究方法和平台建設為主題的橫向課題。開展中醫學術流派發展的共性方法學研究,建設統一的信息採集、挖掘和管理平台和中醫學術流派知識管理體系。有利於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效率的提高和中醫整體學術、臨床水平的提升。

4、推動中醫藥學術流派技術轉化及成果推廣

依託設立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的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培訓基地,充分發揮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的職能優勢,對中醫藥學術流派的傳承推廣進行規範管理,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促進學術流派的技術轉化與成果推廣,力爭將中醫藥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同時建設成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中醫藥技術轉化及成果推廣套用基地。

(3)績效評價機制:建立綜合績效評價機制,從流派學術水平、臨床特色診療技術水平、流派傳承人才隊伍建設水平、流派工作室條件建設、流派工作室建設成效與標誌性成果等五大方面全面評價中醫流派工作室的建設水平和工作成效。

(4)政策保障機制:建立對中醫學術流派二級工作站和學術機構的認證、授權機制。完善對中醫學術流派工作理事會,以及中醫學術流派全國性學術組織及各地分組的建設規劃,與國家、地方各級民間組織監管建立聯繫,爭取各地政府政策支持。

工作室名單

序 號 省 份 流派名稱 單 位
1 北京市 燕京劉氏傷寒流派傳承工作室 北京中醫藥大學
2 北京市 燕京韋氏眼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3 北京市 燕京趙氏皮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北京中醫醫院
4 天津市 天津哈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5 河北省 河北龐氏眼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河北省人民醫院
6 山西省 山西門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7 山西省 晉中市王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晉中市中醫院
8 內蒙古 自治區 蒙醫五療溫針流派傳承工作室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
9 遼寧省 遼寧彭氏眼針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10 遼寧省 遼寧華山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 遼寧省孫華山骨傷研究院
11 吉林省 長白山通經調髒手法流派傳承工作室 長春中醫藥大學
12 吉林省 天池傷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13 黑龍江省 龍江韓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14 黑龍江省 龍江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15 上海市 上海朱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
16 上海市 上海市顧氏外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17 上海市 上海蔡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
18 上海市 石氏傷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19 江蘇省 孟河醫派傳承工作室 常州市中醫醫院
20 江蘇省 龍砂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 江陰市致和堂中醫藥研究所
21 江蘇省 無錫黃氏喉科療法流派傳承工作室 無錫市中醫醫院
22 江蘇省 吳門醫派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 蘇州市中醫醫院
23 江蘇省 澄江針灸學派傳承工作室 南京中醫藥大學
24 浙江省 浙江何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杭州市中醫院
25 浙江省 杭州宣氏兒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浙江省中醫院
26 浙江省 浙江陳木扇女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浙江省中山醫院
27 浙江省 紹派傷寒流派傳承工作室 紹興市中醫院
28 安徽省 安徽新安王氏內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安徽中醫學院門診部
29 安徽省 安徽新安醫學鄭氏喉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安徽省中醫院
30 福建省 南少林骨傷流派傳承工作室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
31 福建省 福建黃氏蛇傷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
32 江西省 旴江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33 山東省 齊魯內科時病流派傳承工作室 山東中醫藥大學
34 山東省 齊魯傷寒流派傳承工作室 山東中醫藥大學
35 河南省 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
36 河南省 河南邵氏針灸流派傳承工作室 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37 湖北省 何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 襄陽市中醫醫院
38 湖北省 內傷伏氣致病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鄂州市中醫醫院
39 湖北省 湖北省陳氏癭病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湖北省中醫院
40 湖南省 岳陽張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 岳陽市中醫院
41 湖南省 湖湘五經配伍針推流派傳承工作室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42 湖南省 湖湘歐陽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43 湖南省 湖南孫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 正大邵陽骨傷科醫院
44 廣東省 嶺南羅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45 廣東省 嶺南皮膚病流派傳承工作室 廣東省中醫院
46 廣東省 靳三針療法流派傳承工作室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47 廣 西 自治區 中醫扶陽流派傳承工作室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48 廣 西 自治區 廣西黃氏壯醫針灸流派傳承工作室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49 重慶市 燕青門正骨療法流派傳承工作室 重慶正剛中醫骨科研究所
50 四川省 四川文氏外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51 四川省 四川李氏杵針流派傳承工作室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52 四川省 四川何氏骨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四川仁甫何氏骨科技術研究中心
53 貴州省 黔貴丁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貴陽中醫學院一附院
54 雲南省 管氏特殊針法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昆明市中醫醫院
55 雲南省 雲南昆明姚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昆明聖愛中醫館
56 雲南省 雲南吳佩衡扶陽學術流派工作室 雲南省中醫醫院
57 西 藏 自治區 康派藏醫流派傳承工作室 拉薩市藏醫骨病醫院
58 陝西省 西岐王氏濟生堂兒科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西安中醫腦病醫院
59 陝西省 長安米氏內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陝西省中醫醫院
60 甘肅省 甘肅鄭氏針法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甘肅中醫學院
61 甘肅省 甘肅隴中正骨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甘肅省中醫院
62 寧 夏 自治區 寧夏張氏回醫正骨療法流派傳承工作室 寧夏張氏回醫正骨醫院
63 中國中醫科學院 北京清宮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 望京醫院
64 中國中醫科學院 沈氏女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針灸所

基地在理事會的領導下,學術流派傳承培訓基地開展日常工作。其中廣州中醫藥大學為基地的掛靠單位,主要承擔學術流派傳承的推廣培訓和理論研究工作,廣東省中醫院主要承擔名老中醫及學術流派傳承的臨床培訓工作及建設公共的學術流派學術傳承平台工作,國融中醫藥公司主要承擔市場推廣和醫療機構合作工作。

管理模式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傳承推廣基地

(一)理事會領導

理 事 長 李大寧

副理事長 王省良 洪 淨 徐慶峰

常務理事 孫曉生 呂玉波 黃 暉 李梓廉 歐宸睿

理 事 鄭 錦 陳亦江 甘培尚 邱德亮 邵湘寧

馮興奎 王之虹 陸金根 顧植山 王 鍵

劉力紅 孫樹椿 鄭 洪

(二)基地辦公室領導

主 任 洪 淨

常務副主任 孫曉生

副 主 任 張欣霞 賀振泉 楊志敏 范勁松 歐宸睿

(三)基地辦公室職責

學術傳承方面:1.梳理流派傳承脈絡。2.完善流派學術思想。3.提煉流派診療技術。4.挖掘流派文化特色。5.承擔中醫學術流派傳承的人才培養。7、創辦《中醫學術流派》雜誌。8、編寫國家中醫學術流派系列叢書。

臨床實驗方面:1、協助各學術流派做好“提煉總結本流派的學術思想(觀點)、獨特經驗、特色診療技術”的工作。2、協助各學術流派做好“科研孵化”工作。3、協助各學術流派完成“人才培養”臨床實驗工作。4、協助各學術流派完成“推廣運用”工作。

科研推廣方面:1、推動中醫藥學術流派技術轉化。2、探索學術流派與成果轉化、技術及產品研發、各類社會推廣的新模式。3、協助各流派以市場化運作模式開展其特色診療業務的推廣工作。4、協助各流派與有實力的醫療金融投資機構合作搭建自身的投資基金和金融服務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