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開講

國學開講

本書貫穿儒、釋、道、藝四大門類,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作者對國學和藝術的體悟,以儒做人、以釋見性、以道明德、以藝修身。在本書中,他還將指點我們學習國學的方便法門,在中西文化對比下把握國學精髓,並將國學智慧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本書講述的是國學,闡發的卻是對於現代社會的思索。用古典的思維方式來解釋現實生活中面臨的困惑,用辯證的方法來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本書獨家收錄了近百幅范珍貴畫作,讀者不僅可以看到深入淺出的經典解析,還可以領略優美典雅的大師畫作,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感受國學、親近國學。 在眾生內心喧譁浮躁的今天,本書無疑是亘古不息、不捨晝夜的精神源泉,是傳統文明在當下的激盪迴響,是范曾先生在不逾矩之年,自由揮灑的一部難得之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今日之中國,正處於幾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中,人們向傳統文明尋找智慧的渴望,從未像今天這樣強烈。為此,暫放下手中的畫筆,用他獨有的方式帶領大家走進生動有趣的同學課堂,讓歷史的智慧,復活在現代人的生活難題中。

作者簡介

范曾 1938年生於江蘇南通,中國書畫大師、著名國學家、詩人。現為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終身教授、南開大學文學院、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南通大學終身教授,盤山書院山長。2008年獲法蘭西公民之星金質勳章。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命為“多元文化特別顧問”。2010年9月,法國總統薩科齊向范曾先生授予“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2011年獲“中華藝文·終身成就獎”。

范曾先生出身於中國450年延綿不斷十三代詩人的著名文化世家。他於文史哲諸領域博古通今、通郵中西,提倡“回歸古典、回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鉅,開創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他的文史哲著述中,所透露的人文關懷為國內外學界所共稱,而其文章之雄奇優美,多次被譽為海內之首選。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化特別顧問,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回歸古典、回歸自然”、“趨近自然”、“根本善”的專題報告。1984年,日本岡山縣建立“范曾美術館”,為中國於世界唯一享此殊榮者。1986年,范曾先生捐建南開大學東方藝術大樓。范曾先生宅心仁厚,慈愛博施,被命名為“中國十大慈善家之一”。

范曾先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著有《大丈夫之詞》《范曾詩稿》《莊子顯靈記》《范曾簡墨》《尊賢畫集—范曾與八大山人神會》《范曾詩文集》《范曾韻語》《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老莊心解》《論文學》《趨近自然》《范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等約150部,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119部。

范曾先生有二十四字自評: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

圖書目錄

國學開講 國學開講

引子 國學的當下意義

第一講 國學入門

第一課 學習國學的方便法門

讀經:知其篇目,記其章句

讀史:從熟悉的故事開始

學國學,從愛文學開始

國學的經典

國學的方便法門非宗教的方便

第二課 國學的分類方法

任繼愈先生論學術的幾個源頭

莊子的分類方法

儒家和法家沒有絕對的界限

認為國學阻礙了中國現代化是一個誤會

第三課 國學的本質是至善之學

國學的精髓是解決人的心靈問題

國學的發展和家族傳承的關係

中國人的文化包容性

第四課 漢字之美

中國的詩詞與文字

中國的文字給人一個無窮極的美奐境界

第二講 儒家:修齊治平——中國人的塵世修行路

第五課 《易經》:群經之首

《易經》的結構和影響

《易經》的要義——陰與陽

太極圖

《易經》的實質是本體問題

《易經》的中和智慧

學習《易經》從心開始

《易經》教會我們面對人生困境的態度

《易經》是駕馭人生的智慧

《易經》與現代科技的關係

第六課 孔子:一位偉大的往哲

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自我進取之路

學習孔子是社會轉型期的價值回歸

孔子講道是把人格自然化

為己之學強調個體的修為

仁愛就在身邊

孔子給領導者的建議

孔子的育人標準

君子與小人

君子的操守

我們今天需要更加重視心靈問題

孝道面面觀

國學教育

《孔子大典祭文》

第七課 孟子:提倡仁政的王者師

孔子與孟子的不同

孟子的性善並不否認人的複雜性

王者師的天真夢想

孟子的集義養氣

孔仁孟義二而一

孟子的民本主義思想

孟子是儒家之集大成者

孟子的仁義禮智之思

孟子談利、美與心性之樂

孟子思想的精髓

第八課 《大學》:中國人的紅塵悟道之路

大學中學國小之辨

止於至善不是停滯不前

明明德——發現本真之德性

義利統一治天下

第九課 《中庸》:天道,人道,中和之道

宇宙天道是中和

殊途同歸

至誠之境

第三講 道家:無為而治——回歸自然的生命境界

第十課 道家管錐

道教和道家是兩回事

道家的非邏輯的玄學感悟

對本體最高明的講法

老子與莊子的不同

第十一課 老子:道家的眾妙之門

老子像條龍

無中生有:老子的宇宙觀

老子的無為是為了無不為

老子從天道悟人道

《道德經》主旨:陰柔地進取

老子哲學觀:超越美醜善惡的和諧

柔弱勝剛強與大器晚成

第十二課 莊子:無所待的逍遙神遊

天機不可泄露

徹底無為和絕對的心靈自由

中國的文藝之神

洗盡鉛華的本真之美

超脫於生死的逍遙

心靈的情態自由

無差別之境界:環中

萬物齊一,相互依存

絕聖棄智,順應自然

自然的存在不待矯飾

無用是最大的用

莊子思想是東方烏托邦

莊子斥儒

莊子推崇藝術的自然美

莊子的方法論

第四講 佛家:解脫自在——對治根本煩惱的大智慧

第十三課 佛教源流

釋迦牟尼的身世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的主要教派

佛教和中國文化的聯繫

第十四課 佛教的空性智慧

佛教世界觀:諸法空相

佛教是關乎心靈的東西

心無掛礙,才能放下

懺悔對治貪嗔痴

第十五課 《心經》:色空不二觀自在

心經是佛教經典的核心概括

看破,放下,自在,是佛陀一生三境界

觀自在菩薩

無的大智慧

第十六課 《壇經》:明心見性,頓悟成佛

慧能的傳奇故事

善知識的般若智

壇經的特色:深入淺出

心無分別自見佛

天堂地獄一念間

心外無佛

南頓北漸都是禪

執象和不執象

第十七課 《妙法蓮花經》:成佛之路的微妙法門

法華經是一部玄妙的佛經

佛法名相

此經的方便法門

隨其本心而方便說

法華經為第一無上法

第五講 藝術:書畫——在多彩的領域感悟國學

第十九課 書法:一字一生命

書法的歷史

書法欣賞之道

書法理論

第二十課 繪畫:自然形成的審美

中國畫之美

西方繪畫賞析

中西繪畫評論

中西繪畫比較

結語

附錄:《國學開講》背後事——答主持人王利芬提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