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種公文形式,各級政府都必須在每年召開的當地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政治協商會議(俗稱“兩會”)上向大會主席團、與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布這一報告。 2019年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向大會作《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信息

形成經過

1.起草報告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每到年底,國務院會成立一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這個小組以國務院研究室人員為班底,同時又邀請有關部門、地方和專家學者參加;起草組在學習了中央精神、明確了總理的要求後便開始以不同方式展開調研,儘可能多地聽取各方面意見,形成報告初稿。

2.徵求意見

報告接下來進入密集徵求各方面意見階段。整個流程是這樣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先討論一遍,修改後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再次修改後形成徵求意見稿召開國務院全體會議討論,並將其發往各省區市和中央黨政軍群各部門徵求意見。

與此同時,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座談會,分別徵求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經濟、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的意見。在匯總各方意見修改後,再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並作修改。

3.提交報告,接受代表審議

最終,總理要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由國務院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接受代表審議。

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規定,代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有三種會議形式:大會全體會議、代表團全體會議、代表團小組會議。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聽取政府工作的報告後,將會按照這個地區或行業分為幾個小組,進行分組討論和審議,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在稍後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主席團會對報告進行審議,並形成審議意見反饋給政府。

各位人民代表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及鄉親們的心聲說出來,把人民的生活更多的展現出來。

起草組將集納起來的審議意見和建議進行認真整理、吸收,並對報告再度進行推敲和修改,報總理審定。

“審議、討論報告的過程,其實也一個是凝聚共識、統一思想的過程。”李鉞鋒委員說,大家認真閱讀報告,深刻理解報告,對政府行政的思路和部署有了總體的把握,同時又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表達了意見,“表決通過的報告,就是達成共識後的共同行動,熔鑄了國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願。”

結構內容

主要內容

一年內工作回顧

回顧並總結前一年的政府工作情況。 匯報政府取得的成績和基本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然後再將政府工作分為幾個大類(如經濟、社會事業、勞動等),分別詳細闡述工作舉措和成績。

當年工作任務

歸納當年政府各項工作,匯報這一年政府的工作計畫和目標。 首先提出一段綱要性的文字,說明當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然後再將政府工作分為幾個大類(如經濟、社會事業、勞動等),分別詳細闡述將要施行的工作舉措和工作計畫。

政府自身建設

詳細闡述對當年政府內部的政府職能、民主化建設、依法行政、政風建設等方面將要施行的工作舉措和工作計畫。

其他

國務院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一般還包括外交和國際形勢方面的內容。 每個“五年規劃”開始之年,報告中還需包含過去五年的總結和今後五年的基本規劃。 部分政府工作報告後,對報告中出現的一些新名詞或專有名詞還附有“名詞解釋”。

表達方式

力求全面客觀

用重要事實和數據反應各方面取得的成績和所作的主要工作。講問題實事求是,講措施切實可行。

力求突出重點

突出重點問題和重點工作,又兼顧其他方面,體現年度特點,針對性強,有取有舍,有詳有略。

力求富有新意

從內容到形式都力求有所創新,不拘一格。

力求文風樸實

講實情,重實際。做到語言簡練,減少一般性議論,體現樸實無華 。

文字版本

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往往有對應的英文翻譯,而全國人大會議秘書處亦將政府工作報告翻譯成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壯等7種少數民族文字版本,供少數民族代表委員閱讀。隨著中國的不斷開放,在中國境內生活和工作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多,對中國政府工作了解的需求也不斷高漲,因而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也逐漸出現了英文版。2004年上海,深圳兩城市率先發行英文版的政府工作報告。寧波市在2005年也將該市政府的工作報告譯成英文發行。2006年,浙江省嘉興市政府工作報告也被譯成英文公布。2009年,全國大部分省、市政府都準備了政府工作報告的英文版。

歷屆報告

歷屆報告

歷屆政府工作報告
195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5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5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5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5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5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6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6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6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6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6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6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6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6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6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6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7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7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7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7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7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7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7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7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7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7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8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8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8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8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8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8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8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8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8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8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9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9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9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9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9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9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9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9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9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199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0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0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200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0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0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0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0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1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1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1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變化

政府工作報告變化情況
方向年份內容
GDP 2004 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1%,達到11.67萬億元;按現行匯率計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個重要台階。
2005 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6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5%。
2006 200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9%。
2007 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20.9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
2008 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66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65.5%,年均增長10.6%,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2009 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
2010 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3.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7%。
2011 “十一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8萬億元,年均增長11.2%。
2012 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7.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2%。
2013國內生產總值從26.6萬億元增加到51.9萬億元
2014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6.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7%
2015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3.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4%,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2016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7.7萬億元,增長6.9%,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
2017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4萬億元,增長6.7%,名列世界前茅
收入 2004 居民收入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4.3%。
200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實際增長7.7%和6.8%。
2006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49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55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9.6%和6.2%。
2007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10.4%和7.4%。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7703元增加到2007年1378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
2008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61元,實際增長8.4%和8%。
201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實際增長9.8%和8.5%。
201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9.7%和8.9%。
201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4%和11.4%。
改革 2004 抓住有利時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2005 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加強行政能力建設和政風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經濟管理方式方法。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006 在全國徹底取消農業稅,標誌著在我國實行了長達2600年的這個古老稅種從此退出歷史舞台,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
2007 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深化電力、郵政、電信、鐵路等行業改革,穩步推進供水、供氣、供熱等市政公用事業改革。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文化體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動文化創新,加強文化建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2008 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加快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2010 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要努力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2011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
2012 抓緊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進機會公平。
房價 2005 提高鋼鐵、水泥、電解鋁、房地產等行業建設項目資本金比例。重點抑制生產資料價格和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繼續整頓和規範房地產市場。
2006 繼續解決部分城市房地產投資規模過大和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嚴格控制高檔房地產開發,重點發展普通商品房和經適房。
2007 正確運用政府調控和市場機制兩個手段,加強房價監管和調控,抑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保持合理的價格水平。禁止別墅類房地產開發。
重點發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過市場調節解決。要綜合運用稅收、信貸、土地等手段,防止房價過快上漲。
2008 對符合條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購買者,比照執行首次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優惠政策。研究推進房地產稅制改革。
2010 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加大差別化信貸、稅收政策執行力度。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辦法,抑制土地價格過快上漲。
2011 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有效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工作實行省級政府負總責,市縣政府負直接責任。
2012 嚴格執行並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加快建設城鎮住房信息系統,改革房地產稅收制度。
2013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抓緊完善穩定房價工作責任制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體系,健全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民生20181.取消流量“漫遊”費,行動網路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 2.清理民眾和企業辦事的各類證明,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 3.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 4.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不合理的堅決取消,過高的堅決降下來。 5.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強霧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6.有礙於釋放創新活力的繁文縟節,要下決心砍掉。 7.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 8.今年再進城落戶1300萬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9.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 10.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 11.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 12.要健全勞動關係協商機制,消除性別和身份歧視。 13.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合理調整社會最低工資標準。 14.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 15.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抓緊消除城鎮“大班額”,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 16.運用網際網路等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兒童托育全過程監管,一定要讓家長放心安心。 17.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40元,一半用於大病保險。 18.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19.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 20.把民眾最關切最煩心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