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鎮村

固鎮村

固鎮村位於河津市西北部呂梁山下。

固鎮村位於河津市西北部呂梁山下,東鄰209國道,北有上固公路,山清水秀,地靈人傑,素有“庚地咽喉”之稱,是全市第一大村。固鎮村下轄3嶺一溝, 王家嶺 、邵家嶺、 軟棗卜嶺、 東溝。
全村共有九千餘口人,土地萬餘畝。一年來,固鎮人民在黨支部書記原文斌,村委會負責人董建昌的帶領下,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穩定,投資400餘萬元,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提高民生素質指數,小康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 “經濟航母”王家嶺煤礦的開工建設,為固鎮村的發展開拓了廣闊市場;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理與自然資源,為固鎮村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富民政策及改革開發春風,為固鎮村的騰飛插上了金色的翅膀.支村委一班人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從興辦集體企業著手,規劃籌建兩、三座規模較大的村辦企業。用於安置吸納農村閒散勞力,實現股民按股分紅,村民按人分利,真正走向共同富裕,同時規劃實施建設村民住宅樓及文化娛樂活動中心,籌建高標準的國小教學樓、敬老院。一座面貌全新、規模宏偉、標準一流、生機無限的固鎮村正在崛起。
固鎮村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招商引資、富民興企,竭誠與各界志士仁人、有識賢達攜手共奔光輝燦爛的明天。
固鎮村行政區域固鎮村行政區域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龍港鎮固鎮村

地形地貌、地理位置

固鎮村地處沁水縣城西北部十三公里處,省道曲輝線從村中穿過。南北兩道山嶺綿延起伏,成為與原杏峪鄉和現樊村河鄉的天然分界線;東西兩面沿省道公路分別與王寨村和西河村接壤。固鎮村總面積9.64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1490畝,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村南一條小河源於東墲山腳下,由西向東注入梅河。固鎮村南北山嶺、東西土梁,四面環繞,形成天然的峽谷地帶。南北相距200餘米,東西長600餘米。海拔為1000米左右,地形總體為山地丘陵狀。

村情地情、風土人情

固鎮村歷史上曾今設立過“永安”、“永寧”縣的治所,(公元525年—598年),曾經是封建統治者認為的“形勝險要”之地,至今可見的歷史遺蹟還有魁星樓、文昌閣、上下行院、大小廟院、衙門堂底等。明清以後直至解放初期,(鑒於當時的交通條件和固鎮的地理位置)這裡一直是晉南和晉東南之間的咽喉要塞、客商集散地和物資中轉站,至今留有當時的車馬大店、路人投宿小店、“店坪”、“駱駝場”、“店裡院”、“鹽店”等遺蹟和地名。
目前,村中大約五分之一的明清時代和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民居建築仍在使用,二分之一以上的民居是改革開放以後的現代化鋼筋水泥結構。
解放以來,固鎮村從初級社、高級社、管理區、生產大隊到現在的行政村,一直是周圍大小九個自然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目前,共有七個村民小組、234戶居民。常住人口624人,耕地總面積1490畝。主要是旱地、條田、山地、坡地,少數河谷新墊灘地不足200畝。
多年來,全村居民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生。改革開放以後,50%以上的勞動力外出打工,家庭收入逐步呈現多元化趨勢。但村民日常生活還主要靠種糧種菜。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土豆、白菜、蘿蔔、油菜等。養殖種類主要有豬、雞、牛、羊、蠶等,但目前養殖業已不是大多數村民的主要收入。
目前,村民耕地已經完全實現機械化,全村擁有犁地機近180台,農用三輪車50多輛、機車150餘輛,還有個別富裕戶擁有私家小車,電視機、洗衣機等基本普及,空調、電冰櫃等為數不多。
近年來,村民家庭的婚喪嫁娶等紅白大事延續著傳統的方式。但出現了爭相攀比、出高價、聘請音樂班、戲劇班的風氣。村民之間的人情往來已經逐步由贈物、贈食品轉變為贈送現金,多則百、千、萬元。少則五元、十元不等。
居民平常的文化娛樂生活主要是看電視、電影,玩撲克、麻將等。人民最為注重的還是每年一度的春節文藝表演《三打祝家莊》。為了這一在固鎮村延續了600多年的傳統文化和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全村人民表現出了高度的團結精神,使人民感受到了“民心所向”、“人心不可欺”的偉大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