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村

西關村

西關村隸屬於正定縣正定鎮,在1996年合鄉並鎮前是城關鎮第一大村。西關村位於正定古城的西門(鎮遠門)外。扼正定交通咽喉。號稱“西關遠鎮”。西臨107國道、京廣鐵路,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基本信息

西關村西關村規劃圖
西關村隸屬於正定縣正定鎮,在1996年合鄉並鎮前是城關鎮第一大村。 全村現有753戶,2989人,耕地2600畝,蔬菜種植面積1935畝。 西關村位於正定古城的西門(鎮遠門)外。扼正定交通咽喉。號稱“西關遠鎮”。西臨107國道京廣鐵路,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北臨常山路,東邊成德街南北穿過,南邊即堤頂路(南環)的起點。

村莊簡介

西關村西關村晚會
西關村隸屬於正定縣正定鎮,在1996年合鄉並鎮前是城關鎮第一大村。
全村現有753戶,2989人,耕地2600畝,蔬菜種植面積1935畝。

村史簡介
最早遷來三姓人家。後來陸續遷來其分姓氏居民。現在王姓、張姓村民最多。
公社時期,西關村共有10個生產隊。原來9個生產隊,後來從2 隊分出1 個生產隊,為第10生產隊。

優越的地理位置

西關村建築工地
西關村位於正定古城的西門(鎮遠門)外。扼正定交通咽喉。號稱“西關遠鎮”。

西臨107國道、京廣鐵路,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北臨常山路,是通往府衙縣府的迎賓大道;是正定城最重要的一條東西大街。

東邊成德街南北穿過,成德街向北直通恆山市場、國際小商品城

南邊鎮遠路穿過。 再往南,西關蔬菜批發市場的北邊是省道正港公路(原名正無公路、正饒) 即堤頂路(南環)的起點。 周漢河從西北向東南穿過。

行政區劃

西關村工會代表大會
正定鎮(Zhengding Zhen) 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82756人。鎮正府駐恆山東路73號,郵編050800。〔區劃〕 轄49個村委會和13個居委會。 據史書載,北齊時(公元550-577年)把常山郡和真定縣的治所從安樂壘(今藁城九門)移到這裡。次後,相繼為常山郡、真定縣、恆州、恆山郡、中山縣、成德軍、大都督府、鎮州、北都、真定府、中京、真定府路、真定路、正定府和正定縣之首廓與治所的駐地。1947年4月12日,正定縣城解放建立正定市,為地區轄市。1948年初改為縣轄市。1949年6月改為正定縣城關區。1953年8月改為城關鎮。1958設躍進人民公社(後改為城關人民公社)。1964年12月28日經省正府批准為正定鎮。沿用至今。前西關村屬人口大村,現有人口農戶1237戶,4863人,耕地面積6000餘畝,人均耕地1.2畝,勞動力1700餘人。近年來,該村主要產業以糧食種植業、畜牧家禽養殖業和小規模的加工業為主,尚未形成特色優勢產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農業以糧食作物為主,養殖業有一定規模

西關村西關村農場
西關6000餘畝耕地全部承包到戶,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平均畝產1000公斤以上。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基本實現了機耕。養殖業逐步發展,現有養雞專業戶30餘戶,年存欄6萬餘只;養豬專業戶10餘戶,年出欄2000餘頭;養兔專業戶10餘戶,年存欄2000餘只;養貂專業戶2戶,年存欄400餘只;建成奶牛養殖廠一座,占地50餘畝,400餘頭奶牛,日產奶10餘噸;目前正在建設肉牛養殖廠,計畫投資50萬元,年出欄200餘頭。

加工業門類較多,單產規模較小

現有地毯加工廠一家,職工80餘人,年加工地毯32000平方尺,主要出口;食品加工企業一家,年生產八寶粥、蛋白飲品100萬件;飼料加工廠4家,生產豬、雞飼料,年產1.2萬噸,主要供應本地養殖戶;木器加工廠10餘家,主要生產門窗、家具,銷往本地及正定、新樂等周邊縣;鋁合金加工廠2個;密度板廠一家,年生產密度板20萬張;織布廠2家,首期投資1600萬元;目前,正在修建新龍人造革廠,首期投資1000萬元。

三產以傳統集市為主,小商貿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西關村西關村超市
西關村傳統的 “五、十”大集,可吸引周邊村鎮的大量居民及當地70%的村民參加集市貿易,平均日客流量可達4000人次。當地從事門市、攤位交易的農戶也較多,其中僅從事小商品批發的就有100餘戶,據統計當地農民收入25%來自集市貿易。

主要基礎設施具備,村民基本需求可得到保障

西關由鎮衛生院一座,醫護人員10人;村衛生室5個,醫護人員5人。全村國小、中學各一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村內部分道路已硬化,主幹道安裝了路燈。村內主要基礎設施具備,村民用水、用電、上學、就醫等基本需求可得到保障。為積極回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加快前西關村發展步伐,逐步改善現狀,在廣泛徵求該村黨員、民眾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結合該村實際情況,制定了前西關村新農村建設規劃。

經濟發展

西關村經濟狀況
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在現有基礎上重點發展麵粉、食品等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並進一步擴大農產品銷售。

最佳化農產品結構,突出“一村一品”。重點發展蔬菜、果品等精品特色農業;優質小麥,玉米種植率達到100%;大力推廣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種植。

提高農業科技水平。85%的耕地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率達到95%以上。完善農業基礎設施,修建標準化農田,耕地實現節水灌溉;推動標準化畜牧小區建設,實現集約化、規範化、規模化養殖。

依託優勢發展優勢企業。充分利用我村生豬資源和現有的地毯加工等產業基礎,建設大型屠宰場,扶持龍頭企業發展,不斷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以此帶動全村經濟發展。

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大力引進外來企業

規範集貿市場秩序,拓寬農民致富渠道

生活水平

西關村幫助貧困學生
提高住房水平

全面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推動新能源技術套用,使農戶使用高效、節能的沼氣、太陽能等能源

提高固定電話、有線電視、寬頻網入戶率

建設村民娛樂活動中心

農民素質和農村文明

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是95%的青年農民至少掌握一項專業技術,90%的富餘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服務網路,使九年義務教育兒童入學率保持100%,高中階段普及率達到90%。加強各方面教育培訓,實現人才強村。

村容村貌

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於社會主義農村建設的檔案精神,按照全市和西關鎮的總體規劃和要求,參照建制鎮中心村的標準,做好前西關村規劃和建設。調整現有不合理的彎道、岔道,使道路系統方便、順暢、合理,改造建設村中主幹道;實施村綠化工程,使全村綠化覆蓋率達到30%;提高垃圾處理能力,實現垃圾集中清運處理,規劃建設有一定建築風格的居住區,改善人居條件。完善配套建設,美化村莊環境。

民主建設

西關村安裝太陽能

繼續發揮黨組織的帶頭作用,建立適應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體系。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範執行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落實“一事一議”制度,進一步加強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 該村認真貫徹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檔案精神,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使該村村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各方面有明顯改觀,構建文明、和諧的新西關。

相關詞條

參考圖片

西關村西關村

參考文獻

[1]西關鎮公共信息網 http://www.xiguanzhen.gov.cn/lianjie/gaikuang/qxg.html

[2] 聚緣潭吧 http://tieba.baidu.com/f?kz=473015064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