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賦

固原之興,興在漢唐。 固原之名,名于軍事。 固原之地,地靈人傑。

背景資料

公元前114年,漢武帝設定安定郡,至今2100多年。明代改“故原”為“固原”。清代康熙年間陝甘分省,固原州歸甘肅省轄;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固原行政公署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2002年,撤地設固原市。
固原位於寧夏南部六盤山下,地域空間正處於西安、蘭州、銀川之間,北距寧夏首府銀川市340公里,地域面積1.4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51萬,轄4縣1區。歷史上,固原軍事地理位置特殊,正當關中北出塞外的要道。秦皇漢武巡邊固原、祭祀山川湖泊,尤其是成吉思汗以來,忽必烈子孫著意經營過固原。明清以來陝甘總督駐節固原,統轄西北軍事。絲綢之路文化在固原遺存豐富,影響中外。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詞,影響深遠。

作品原文

祁連山渺渺,賀蘭山蒼蒼。六盤橫亘東南,黃河阻其西北。蕭關雄踞而禁止關中①,扼遊牧民族南下通道;山川地險為軍事重鎮,固關中漢唐統治之基。
遙想當年,始皇巡北地,武功彰顯,祭六盤祀湫淵②,開帝王巡邊之先。武帝拓邊,六巡高平③。隗囂割據,光武親征④。西晉亂離,拓跋興起。万俟醜奴稱帝,改元神獸,建都高平;赫連勃勃稱帝,立國大夏,建都原州。宇文關隴集團⑤,亦賴李賢而發跡原州。太宗察馬政於瓦亭,肅宗即皇位於靈武。宋夏對峙,烽煙百年。涇水源頭,六盤山下,成吉思汗行宮在焉⑥。三邊總督⑦,總攬四鎮軍務;改“故”為“固”,始有固原之名。旌旗獵獵飛大雁,中央紅軍越六盤。長征謠,似民歌,臨風寄景,偉人胸襟;《清平樂?六盤山》,響徹宇寰,激勵後人。
固原之興,興在漢唐。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中西文化融會之都。須彌石窟,緣於北周而興於盛唐。玻璃碗,鎏金壺,胡人俑,波斯幣,見證文化絲路。追昔日,絲綢之路繁盛,使節往來蕭關道,商賈雲集原州城;看今朝,固原歷史源遠,文化珍藏皆豐厚,中西多元盡輝煌。
固原之名,名于軍事。煌煌歷數千年,不絕戰爭雲煙。匈奴列陣,鐵騎蕭關。吐蕃窺亂,攻陷原州。西夏元昊發兵天都⑧,數敗宋朝;成吉思汗避暑六盤,一統中原。元朝建立,封分皇子;開府六盤,統轄西部。明代總督,駐節固原,總隸三邊,擁師百萬。
固原之地,地靈人傑。商人烏氏倮,谷量馬牛,始皇帝恩寵而封君。梁氏專權東漢,梁統、梁竦、梁商、梁冀,一門四代七封侯,有三皇后、六貴人。皇甫謐悉心教育,著述等身;阿難答襲封安西,民族融合。
固原之幸,幸在當今。中寶鐵路,南北貫通;福銀高速,穿越全境,昔日絲路古道,今朝長龍呼嘯。古城固原,滄海桑田,開歷史新紀元。北周漆棺畫,填考古之空白,補研究之闕失。固原故城,須彌石窟,安西王府,城南墓地,此四者皆絲綢之路文化精華,而在文化遺產之列⑨。紅色文化,影響深遠。巍巍六盤,革命聖山。單家集偉人故事流傳,將台堡三大主力會師。文化遺存,六盤精神。
憶往昔,移民之策,恢復生態;還林退耕,變綠山野。科技入農民之心,效益鼓農民之勁。生態農業,穩步推進;村容翻新,致富脫貧。地方工業,始已起步;煤電一體,將成格局。旅遊產業,培育壯大;特色資源,影響聚增。城市凸起樓群,油路鋪進鄉村。舊貌新顏,古城巨變。
看未來,文化名市,紅色六盤。產業興市,施惠於民;生態立市,錦繡前程;人文底蘊,凝聚人心。嗟呼!回漢人民兮諧合齊心,諧合齊心兮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六盤兒女兮精神振奮,精神振奮兮鑄就固原繁榮昌盛新時代。
歌之賦之,欲勾描鋪陳數千年歷史文化而筆拙焉!詠之唱之,當追述載記新時代之變遷而情至真。謹以此文,賦予固原。

文章注釋

①蕭關:秦漢時著名雄關,是關中(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四塞北面之屏障,位於今寧夏固原城東南。
②湫淵:全名朝那湫,位於寧夏固原東南,方圓40里,不涸不溢,是著名的高原湖泊。秦皇漢武都到這裡祭祀過,影響深遠。③高平:漢代設定的高平縣,為安定郡治所。
④光武親征:公元32年,光武帝劉秀西征隗囂,在固原城大會群臣。
⑤關隴集團:宇文泰時期形成的關隴統治集團,以固原為中樞,其子宇文覺取代西魏建立北周。
⑥成吉思汗行宮:1227年夏,在攻滅西夏的前夜,成吉思汗選定六盤山作為行宮,制定統一南宋的戰略,後病死於六盤山。
⑦三邊總督:明代設在寧夏固原的西北最高軍事指揮中樞,全稱為陝西固原三邊總督,負責西北戰局,轄延綏、寧夏、甘州、固原四鎮。
⑧元昊:李元昊,西夏開國皇帝。天都:天都山,今寧夏海原縣境內。
⑨固原故城,須彌石窟,安西王府,城南墓地:安西王府遺址位於寧夏固原城南20公里處的開城鎮。元朝建國後,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為安西王,並修建王府於此,指揮統一南宋的戰爭。須彌石窟、固原古城、安西王府遺址、城南墓地等已列入即將申報的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

作者簡介

薛正昌,男,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人。1981年畢業於固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現為寧夏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寧夏社會科學》雜誌主編、編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