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失大

因小失大

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形容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得不償失。近義詞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一葉障目;得不償失;因噎廢食;捨本逐末。戰鬥中,意外的不幸發生了,他的坐騎因突然掉了一隻馬掌而“馬失前蹄”,國王栽倒在地,驚恐的戰馬脫韁而去。赤章蔓枝說:“國君有所不知,晉國的智伯是個陰謀家,他對我們國家早就垂涎欲滴了,一直虎視著我們國家,不是他不想消滅我們,而是因為我們國家的路使他們進不來,以臣之見,他要送給我們大鐘是假,想吞併我們的國家是真。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成語】: 因小失大

【拼音】: yīn xiǎo shī dà

【解釋】: 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故事

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與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開決戰。此役將決定鎖定英國王位新的得主。戰前,馬夫為國王備馬掌釘。鐵匠因近日來一直忙於為國王軍隊的軍馬掌釘,鐵片已用盡。請求去找。馬夫不耐煩地催促道:“國王要打頭陣,等不及了!”鐵匠只好將一根鐵條截為四份加工成馬掌。當釘完第三個馬掌時,鐵匠又發現釘子不夠了。請求去找釘子。馬夫道:“上帝,我已經聽見軍號了,我等不及了。”鐵匠說:“缺少一根釘,也會不牢固的。”“那就將就吧,不然,國王會降罪於我的。”結果,國王戰馬的第四個馬掌就少了顆釘子。 戰鬥開始,國王率軍衝鋒陷陣。戰鬥中,意外的不幸發生了,他的坐騎因突然掉了一隻馬掌而“馬失前蹄”,國王栽倒在地,驚恐的戰馬脫韁而去。國王的不幸使士兵士氣大衰,紛紛調頭逃竄,潰不成軍。伯爵的軍隊圍住了國王。絕望中,國王揮劍長嘆:“上帝,我的國家就毀在了這匹馬上!” 戰後,民間傳出一首歌謠: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失去一匹戰馬。失去一匹戰馬,失去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毀了一個王朝。

因小失大

春秋時期,有個仇由國,是個山區小國。國內只有幾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和國外通連,交通十分不便。

它的鄰國晉國是個大國,晉國的掌權人智伯早就想吞併它,已準備好人馬隨時踏平仇由國,但是因為仇由國的道路狹窄進不去,於是便想出來一個辦法:

智伯花費了好多錢鑄了一口大鐘,這鐘比仇由國的道路還寬大好幾倍。智伯讓人告訴仇由國國君說,不久就要送去,讓仇由國準備迎接。

仇由國君聽了這個訊息非常高興。為了迎接這口大鐘,他下令讓大家趕快砍樹鑿石準備修路,把道路修得又平又寬,好迎接智伯送來的大鐘。

仇由國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名字叫赤章蔓枝,他是仇由國的第一謀士,也是國君的軍師。當他知道這件事後,立刻去見國君。

他對國君說:“這條路千萬修不得!之所以現在許多小的國家都滅了,而我們的國家還存在,周邊的一些大的國家也不侵犯我們,並不是因為他們怕我們,而是因為我們是個山區小國,道路狹窄,交通不便,緊要關隘,只需要用幾百名兵士就足以守住,所以我們才得以太平。如果把路修平加寬,就等於給侵略者的軍隊鋪平了道路。一口鐘事小,失國事大,請大王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仇由國君聽了哈哈大笑說:“真是少見多怪,我們不花一個錢,得到這么大一口鐘,怎么是個小事呢?晉國是一個大國,人家能送給我們一口大鐘是看得起我們,是要和我們友好往來,建立親密的邦交關係,怎么說人家要侵略呢?”

赤章蔓枝說:“國君有所不知,晉國的智伯是個陰謀家,他對我們國家早就垂涎欲滴了,一直虎視著我們國家,不是他不想消滅我們,而是因為我們國家的路使他們進不來,以臣之見,他要送給我們大鐘是假,想吞併我們的國家是真。等您把道路修好,他前腳送來大鐘,大隊人馬隨後就會跟進來。那時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我們的國家。這實在是個大陰謀,千萬不能上他們的當呀!”

仇由國君非常生氣,不由分說讓人把赤章蔓枝趕了出去,然後繼續修路。路修好之後,懸燈結彩,鼓樂喧天地準備迎接大鐘的到來。

不久,智伯前腳把大鐘送來,隨後就滅了仇由國。

人生哲理:當權者在推行新的制度或要舉行活動時,應該從善如流,勇於接納別人的正確意見。

成語典故

【出處】: 漢·劉晝《新論·貪愛》:“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舉例造句】: 他卻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沒事。不知查抄起來,反恐因小失大,他卻如何懂得?(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

詞語辨析

【拼音代碼】: yxsd

【近義詞】:捨本逐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反義詞】:一舉兩得

【歇後語】: 捉黃鱔掉笆籠;金彈子打鳥兒

【燈謎】:殺雞取卵,殺鹿取茸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貪小便宜

【英文】: spoil the ship for a halfpennyworth of tar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