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輝村

是海南島的回族聚居村。2002年人口為3200多人,村民多從事運輸、旅遊服務、商業、漁業等,去年人均收入達4300多元人民幣,是海南一個獨具民族特色的富裕村。

1、海南省三亞市鳳凰鎮回輝村

在中國的唐朝時期,海南島是中國和海外香料和絲綢海上運輸的必經之地,在海南島南端漫長的海岸線就已經有穆斯林的活動,當時從波斯、阿拉伯地區經海道進入中國廣州和泉州等地的穆斯林商人,有一部分人在三亞上岸居留,到宋朝和元朝時期,陸續又有越南的穆斯林遷移到三亞,並建立了回族村莊。
最早在回新村,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占領三亞後,將全部的回族趕到羊欄鎮,在回新村的地址上修建了飛機場。日本人撤離後,一部分回族人遷回了回新村,另有一部分回族人繼承居住在羊欄鎮,形成的回輝村。
20世紀80年代,在海南島南部地區發現了5處穆斯林古墓葬群,中國學者對其的考古發現進一步證明,回族穆斯林在三亞生息繁衍已經有悠久的歷史。
海南三亞市鳳凰鎮的回民是以波斯、阿拉伯人為主體,部分來自祖國內地回族後裔,三亞的回民語言也不同於海南話,而與沙烏地阿拉伯語音頗為相似,我國語文學家把它定名為回輝話。主要宗教節日為“開齋節”、“古爾邦節”。他們多才多藝,尤其善於經商。
回族男子服飾與漢族無異,逢禮拜在清真寺念經或重大奠祀活動時才穿白衣白帽。女子服飾則受海南當地漢人的影響較多,仍保留宋代漢族婦女服飾習慣“女人以五色布為帽。以斑布為裙。似袋。號曰都籠。以斑布為衫。方5尺。當中心開孔,但容頭入,名曰‘思便”。回族女子頭戴大花彩色毛由為帽,仍以斑布為衫。其衫為唐裝。紐扣從頸部沿著上身的右側開,一般為8個。其紐扣以銀製作,既顯示富貴,又表達吉祥。布料多為黑、藍、黃、白、綠、青、橙等色布混合縫製而成。既整齊有序,又獨具一格,巧奪天功。

2、雲南省嵩明縣嵩陽鎮回輝村

回輝村隸屬嵩明縣嵩陽鎮,地處嵩陽鎮南邊,距嵩陽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公里。東鄰木作村,南鄰楊橋鄉上禾村,西鄰楊橋布能村,北鄰嵩明縣城。轄回輝一至七、上大路等八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14戶,有鄉村人口3042人,其中農業人口2954人,勞動力17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00人。
全村國土面積1.47平方公里,海拔1910米,年平均氣溫14.1 ℃,年降水量988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400畝,人均耕地0.47畝,林地15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經商為主。

3、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匡遠鎮回輝村

回輝村隸屬於匡遠鎮李毛營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縣城北郊邊,距離村委會0.5公里,距離鎮2公里。國土面積1.98平方公里,海拔1530米,年平均氣溫16.3 ℃,年降水量89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426畝,其中人均耕地0.26畝;有林地360畝。全村有農戶552戶,有鄉村人口1655人,其中農業人口1655人,勞動力118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41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58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二三產業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