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村

回族村

回族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寧洱鎮裕和村民委員會,該村國土面積0.30平方公里,海拔1,32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1,483毫米,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

基本信息

泉港區山腰街道龍山回族村

村情概況

泉港區山腰街道龍山回族村是泉港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龍山回族村面積0.65平方公里。轄前郭、劉厝頭兩個自然村,人口839戶,2593人,回族人口2063,占80%。近幾年來,由於泉港區城市開發建設的需要,村裡的耕地幾乎全部被徵用,現轄區內有機關、學校、銀行、醫院、車站、酒店、大型超市等企事業單位二十多個,交通便捷,高樓林立,商店密集。

信仰佛教

龍山的開基始祖郭德儀。唐僖宗光啟元年,中原戰亂,德儀隨王潮、王審知兄弟自河南固始入閩,至今已有千年歷史。龍山現流行的方言屬閩南語,文化當屬閩南文化,既有深厚含蓄的“中原”底蘊,又有憨厚樸實的“古閩越”特徵。居民信仰佛教為主,龍山宮歷史悠久;明代進士郭良故居及其宗祠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經濟狀況

龍山村村民以前從事農業生產,隨著泉港城市的開發建設,耕地全部被徵用,村兩委因勢利導,積極引導民眾轉變觀念,改變生產方式,大力發展第二、第三產業。現在,發展較好的有建築、運輸、商貿等,經過幾年來的摸索和實踐,大部分居民收入有大幅度提高,生活也有明顯改善。轄區內水、電、路、廣播電視、通信等基礎設施齊全,商業網點眾多,就業形勢較好。2011年人均純收入3080元。

明溪縣楓溪鄉官坊回族村

村情概況

官坊回族村位於明溪縣楓溪鄉東南部,海拔645米,與寧化泉上鎮相鄰,村部所在地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土地總面積2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74畝、山地面積39417畝,森林覆蓋率達98%。下轄11個村民小組,分散在5個自然村,共264戶、1065人,農業勞動力571個。其中少數民族81戶335人,占全村總人口30.3%。

信仰佛教

2005年3月被明溪縣政府認定為少數民族村,少數民族村民為回族,姓丁,他們大多從北方遷徙至此地,回族傳統語言和風俗還零星保留著,該村居民的方言屬客家語系,村本點建有一座楊公廟,佛教作為他們的信仰宗教。

革命老村

官坊回族村是省定革命老區基點村,1931--1935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曾在這裡戰鬥過,之後率紅十二軍、紅三團、獨立第九師北上抗日。期間,閩贛軍區游擊隊也在這裡開展過革命活動,並分了田。全村黨員31人(少數民族黨員8人),外出務工229人,出國29人,村“兩委”組成人員5人(其中少數民族幹部1人)。
目前,行政村本點已通自來水,使用自來水農戶共75戶,占全村總戶數的28%,其餘4個自然村尚未通水,偏遠自然村人畜飲水比較困難;5個自然村已全部完成通電視工作,老百姓實現了戶戶通電視的願望,可收看30多套電視節目;全村安裝電話的農戶達170戶,占全村總戶數的64%。

村情概況

村貌

回族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鎮裕和村民委員會,屬於壩區。位於鎮政府西邊,距離裕和村委會1公里,距離鎮政府3公里。國土面積0.23平方公里,海拔1,32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1,483毫米。

自然資源

全村擁有林地14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梨、荔枝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201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16戶通自來水。有16戶通電,有1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機車12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7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4萬元,占總收入的8%;畜牧業收入2.20萬元,占總收入的1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1.81萬元,占總收入的52%;工資性收入0.23萬元,占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266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9戶,共有鄉村人口56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30人。其中農業人口56人,勞動力31人。該村以回族為主(是回族、漢族等族混居地),其中回族28人,漢族16人,哈尼族7人、彝族5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人,參合率64%。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該村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鎮一小,中學生就讀於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30公里。截止2008年,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人,其中小學生7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情況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