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型政府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回應型政府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回應型政府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是2011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坤建、苗月霞,本書運用公共治理理論分析中國政府改革的歷程與問題,對回應型政府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界定;同時以對廣東省江門市政府改革實證分析為基礎,嘗試提出建設回應型政府的思路,為中國進一步深化政府改革提供參考。

內容簡介

首先,《回應型政府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提出了回應型政府的概念,對其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進行了描述。認為回應型政府,就是一種以公共治理為理念,以解決公共問題、社會問題為責任,體現以民為本、服務導向、合作共治、及時反應、依法治理為特徵的,具有穩定、可靠、可持續發展的回應性和回應機制,以及有效回應社會所需回應力的政府及其治理模式。

其次,從回應型政府理論的視角出發,研究了中國政府,包括地方政府改革的問題,以廣東省江門市政府改革為例,探討了中國地方政府由機構改革到政府治理模式轉變、建設回應型政府的動因,詳細總結了廣東省江門市回應型政府建設的創新實踐,提出了建設回應型政府的地方政府改革思路和途徑。

最後,本書指出,公共治理理論為中國政府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實現回應型的地方政府治理是未來中國地方政府改革的目標,而建設回應型政府,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目錄

第一章 理論背景與核心概念

第一節 研究背景、意義與主要內容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文獻綜述

一、國外關於回應型政府的研究狀況

二、國內關於回應型政府的研究狀況

三、研究現狀評析

第三節 核心概念

一、回應型政府

二、政府治理

三、“政府-社會”關係

第二章 政府回應的理論與實踐:回應型政府理論探源

第一節 古代政府回應的理論萌芽與初步實踐

一、古典政府理論有關政府回應的論述

二、古代政府的回應方式

第二節 近現代政府回應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一、近現代政府理論關於政府回應的研究

二、近現代政府回應實踐的發展

第三節 從政府回應到回應型政府:政府理論與實踐的當代發展

一、從政府回應到回應型政府:政府理論的當代發展

二、從政府回應到回應型政府:政府實踐的當代發展

第三章 回應型政府:理論與特徵

第一節 回應型政府的理論基礎:公共治理理論

一、公共治理理論的緣起

二、公共治理理論對回應型政府問題的研究

第二節 回應型政府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回應型政府的價值取向:服務社會

二、回應型政府的治理主體:政府與社會

三、回應型政府的組織結構:扁平化與電子化

四、回應型政府的治理過程:透明與快捷

五、回應型政府的績效評估:責任約束與對結果負責

第三節 回應型政府的階段類型與主要特徵

一、政府回應的階段類型

二、回應型政府的主要特徵

第四章 建設回應型政府的必要性:中國政府改革實踐分析

第一節 中國政府改革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中國政府改革問題透視

一、政府與社會:關係未能理順

二、管制多於服務:政府職能轉變滯後

三、自上而下:政府流程不暢

四、政府績效評估:局限與問題

第三節 建設回應型政府:中國政府改革的時代呼喚

一、中國政府改革的時代困境

二、建設回應型政府:中國政府改革的探索

第五章 建設回應型政府:基本動因

第一節 國際動因:西方國家建設回應型政府的啟發

一、英國經驗:公民憲章 運動

二、美國探索:顧客導向的政府

三、建設回應型政府:主要已開發國家的經驗與啟示

第二節 國內背景:中國建設回應型政府的實踐

一、建設電子政府,政府回應載體日見雛形

二、嘗試建立各項制度,政府回應機制日漸具備

三、發展“第三部門”,“政府-社會”合作關係日益發育

第三節 江門實際:建設回應型政府是政府治理模式改革的重要選擇

一、江門的歷史經驗:政府機構改革不能代替政府職能轉變

二、江門的現實啟發:政府職能轉變有利於政府治理模式轉型

三、建設回應型政府:江門市政府治理模式轉型的必然結果

第六章 建設回應型政府:江門實踐

第一節 在政府部門導入IS0質量管理體系

一、導入IS0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做法

二、江門市政府導入ISO質量管理體系的初步成效和問題

三、導入IS0質量管理體系的長遠影響:推動江門市政府的全面質量管理

第二節 拓展政府服務平台和回應渠道

一、大力推行電子政務

二、建立市政府行政服務總匯

三、開通12345政府服務熱線

四、形成多樣化的政府回應方式

第三節 培育社會力量成長

一、發展社會中介組織

二、推進城市社區自治

三、依靠社會力量,促進回應型政府建設

第四節 江門市建設回應型政府的成效和意義

一、江門市建設回應型政府取得的基本成效

二、江門市建設回應型政府的實踐意義

第七章 中國地方政府改革思路探析:江門啟示

第一節 建設回應型政府的基本途徑

一、搭建政府回應平台

二、暢通政府回應流程

三、拓展政府回應渠道

四、完善政府回應制度

第二節 第三部門:建設回應型政府的社會基礎

一、第三部門的興起:建設回應型政府的社會基礎

二、第三部門的現狀:建設回應型政府的社會制約

三、第三部門的發展:建設回應型政府的社會動力

第三節 建設回應型政府:突破瓶頸制約

一、培育政府的回應性

二、塑造政府的回應性職能

三、再造政府的回應性流程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