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政府法治論研究

一、政府法治論的立論基礎 三、政府法治論的實證基礎 一、政府依法律善治的含義

基本信息

編號:38700
書名:中國特色政府法治論研究
作者:楊海坤,章志遠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時間:2009-1-1
入庫時間:2009-3-16

圖書內容簡介

如何使“政府法治論”更有力地為實現法治政府的目標服務、更具有說服力地為廣大公眾所接受?作者認為,“政府法治論”不但需要在核心內涵上繼續得到深入展開,而且還要以既有的核心內涵為前提及時展開外圍探討。

圖書目錄

緒論 權由民所授權為民所享
一、憲政:民主與法治的結合點和平衡點
二、從具有形式憲法到具備實質憲政
三、實現憲政和法治的基本條件和現實路徑
四、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我國憲政建設
五、在實現憲政的背景下建設法治政府
六、憲政背景下的行政法目標模式——綜合的、均衡的行政法治模式
七、在憲政目標下實現我國行政法治的主要途徑
八、以科學的憲政理論推動行政法治建設
第一章 行政法理論基礎研究概說
第一節 行政法理論基礎研究之緣起
一、我國憲政運動和憲政思想產生的“先天不足”
二、當代劇烈社會變革所提出的時代課題
三、行政法學科自身發展的現實呼喚
第二節 行政法理論基礎學說概覽
一、國內相關學說之概覽
二、域外相關學說之概覽
第三節 行政法理論基礎研究之評價
一、已有研究之理論貢獻
二、未來討論之注意事項
第二章 政府法治論概說
第一節 政府法治論提出的背景
一、政府法治論創立者的學術背景
二、政府法治論創立者的學術歷程
第二節 政府法治論的主要內容
一、政府法治論的立論基礎
二、政府法治論的核心思想
三、政府法治論的實證基礎
第三節 政府法治論倡導的行政法理論體系探討
一、重構行政法理論體系的時代背景——邁向以回應真實世界為己任的新行政法
二、政府法治論在構造行政法理論體系中的邏輯鋪墊
三、基於行政過程理念的政府法治論——方法論角度重構行政法理論體系
四、政府法治論倡導的行政法理論體系的基本構想
第四節 政府法治論與其他諸說的關係
一、政府法治論與公共利益本位論的關係
二、政府法治論與控權論的關係
三、政府法治論與管理論的關係
四、政府法治論與服務論的關係
五、政府法治論與平衡論的關係
第三章 政府依法律產生
第一節 政府依法律產生的內涵
一、政府依法律產生的含義
二、政府依法律產生的意蘊
第二節 政府依法律產生的理論演
一、國外有關政府產生的理論演變
二、中國有關政府產生的理論演變
三、小結
第三節 政府依法律產生的現實路徑——從選拔型社會到選舉型社會的分析
一、選拔型社會——集權專制留存的“溫床”
二、選舉型社會——民主政治的“理想彼岸”
三、從選拔型社會到選舉型社會——“政府依法律產生”信條下的應然路徑
第四章 政府由法律控制
第一節 政府由法律控制的內涵
一、實體控權或程式控權:政府由法律控制的傳統模式及其弊端
二、綜合的控制:政府由法律控制的現代模式
三、政府由法律控制符合現代行政法治的客觀要求
第二節 政府由法律控制的理論演變
一、政府由法律控制理論的萌芽
二、政府由法律控制理論的發展
三、實體規則控制模式的確立
四、實體規則控制模式的危機
五、程式規則控制模式的興起
第三節 政府由法律控制的現實路徑
一、控制的新方向:加強對新型行政行為和行政事實行為的控制
二、控權的新內容:通過法律賦予和擴大公民知情權
第五章 政府依法律善治
第一節 政府依法律善治的內涵
一、政府依法律善治的含義
二、政府依法律善治的基本內容
三、政府依法律善治的現實意義
第二節 政府依法律善治的理論演變
一、秩序維護時期
二、政府管制時期
三、依法律治理時期
四、善治——新的政府治理理想目標
第三節 政府依法律善治的現實路徑
一、繼續進行行政機構改革,實現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
二、政府依法讓渡權力,轉變政府經濟職能
三、政府依法讓渡權力,轉變政府社會職能
四、政府依法律善治條件下公民社會自覺秩序的形成
五、發揮能動行政法治模式的積極治理功能
六、重視緊急狀態下的政府治理
第六章 政府對法律負責
第一節 政府對法律負責的內涵
一、政府對法律負責的內涵
二、政府的法律責任與其他責任的關係
三、政府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
第二節 政府對法律負責的理論演變
一、政府對法律無責任階段(1949~1979)
二、政府承擔有限法律責任階段(1979~1997)
三、政府承擔完全法律責任階段(1997年至今)
第三節 政府對法律負責的現實路徑
一、政府對法律負責的現實障礙:不正當利益政治的困局
二、走出不正當利益政治困局的關鍵:實現向責任政治的轉變
三、政府對法律負責的重要制度安排:行政問責制
第七章 政府與公民關係平等化
第一節 政府和公民關係平等化的功能性期待
一、“政府和公民關係平等化”承載著政府法治論邏輯歸屬的角色期待
二、“政府和公民關係平等化”承載政府法治論的目標定位
第二節 政府與公民關係平等化的內涵
一、政府與公民關係平等化的詮釋
二、行政過程中政府與公民關係的平等化
三、監督行政中政府與公民關係的平等化
第三節 政府和公民關係平等化的理論演變
一、西方國家政府和公民關係平等化的進程
二、我國政府和公民關係平等化的逐步展開
第四節 政府和公民關係平等化的現實路徑
一、公民參與的憲政價值
二、從行政給付領域到行政秩序領域——公民參與範圍的逐步拓展
三、從個體式參與到群體式參與——公民參與形式的多樣化發展
四、從被動式參與到主動式參與——公民參與意識的深刻轉變
第八章 政府法治論的實證研究——以已生效的《行政許可法》為例
第一節 行政許可設定體現政府法治精神
一、行政許可的設定——從“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
二、對行政許可設定製度的反思——“有限政府”的進一步貫徹與落實
第二節 行政許可實施體現政府法治精神
一、服務政府在行政許可實施中的體現
二、誠信政府在行政許可實施中的體現
三、對行政許可實施制度的反思
第三節 行政許可監管體現政府法治精神
一、法治政府精神在行政許可監管中的體現
二、對行政許可監管制度的反思
第九章 政府法治論的實證研究——以將制定的《行政程式法》為例
第一節 我國行政程式法法典化之努力
第二節 政府法治論與行政程式法法典化
一、政府法治論與行政程式法目標模式
二、政府法治論與行政程式法的基本原則
三、政府法治論與行政程式法的基本制度
四、政府法治論與行政程式法律責任
第三節 我國行政程式法法典化之初步構想
一、中國行政程式法法典化的現實基礎
二、中國行政程式法法典化的現實困難
三、中國行政程式法法典化的因應之策
第十章 政府法治論的發展趨勢
第一節 政府法治論的理論優勢
一、濃郁的本土特色
二、強烈的時代氣息
第二節 政府法治論的理論不足
一、哲學思辨色彩還不夠濃烈
二、群體參與意識還不夠強烈
三、吸收相關成果還不夠廣泛
四、整體目標定位還不夠清晰
五、實證意識還不夠強烈
第三節 政府法治論的努力方向
一、進一步明確政府法治論的目標定位
二、積極參與學術爭鳴與對話,借鑑和吸收其他學說的理論成果
三、特別注意引入相鄰學科的研究成果,夯實理論基礎
四、進一步深入行政法制度建設的實踐,提升理論的市場化、社會化的程度
五、加強核心命題的梳理和方法論的更新
餘論
一、尊重和保障人權,尤其是尊重和保障行政相對人的自由是政府法治論的深刻底蘊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及和諧行政是政府法治論的社會功能和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