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越野探險科考大隊

四川越野探險科考大隊

這是一隻專業科學探險、科考隊伍,主要是探險解密、破解迷信傳說、考察旅遊路線、驗證神奇自然現象等為主要科考內容。CCTV-10合作科考隊。

籌建於2013年10月份,是從四川省科普作協會科考隊發源出來的一隻專業性強的非盈利組織。

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董仁威教授為名譽隊長、著名地質專家劉興詩教授為顧問。由成都醫學院阮鵬老師擔當總隊長,負責籌建和主持相關工作。

科考隊簡介

四川越野探險科考大隊是一支非盈利民間科技組織 ,主要發源於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科考隊,名譽隊長為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前會長、現任名譽會長董仁威教授,技術顧問為劉興詩教授,大隊長為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第五屆四川省優秀科技工作者阮鵬,下設專業分隊若干。主要成員來自高校、省內科技界、政府部門、大學生、越野車車友、企業家等。科考隊創辦宗旨是普及科學考察思想和技術,積極用科學技術破解迷信傳說等,面向公眾普及和推廣“科學旅遊,在旅遊時積極探索發現”的理念,並開展和承擔探秘中國百慕達地區這樣的重大科考項目,目前已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目前科考隊擁有一個600多人的QQ群,及一群核心愛好者及成員。《四川日報》對該科考隊做過報導。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CCTV-10)的戶外科考合作組織 。
科考隊目前的科考隊成果包括:發現震區九龍溝風景區硫磺泉眼,崇州烏木和化石,並發現有玉石、甲骨文石、肉石、晶洞礦石等。
2014年4月中旬,科考隊與CCTV-10合作,一起對有中國百慕達之稱的瓦屋山迷魂凼進行了科學探險活動,科考隊採用新的技術,進入迷魂凼後皆安全返回,並成功驗證了迷魂凼的神奇現象。

相關業績報導

中國科普網報導 近日,四川越野探險科考大隊組織了11人的探險隊對有中國百慕達之稱的瓦屋山迷魂凼成功進行了科學探險,CCTV-10全程跟隨拍攝。
瓦屋山迷魂凼(dàng),位於四川省洪雅縣瓦屋山鎮附近,北緯29°32'-29°34'之間。這個緯度正好與聳人聽聞的百慕達三角、神奇無比的埃及金字塔相似,被中外探險家稱作“死亡緯度線”。迷魂凼一直吸引著眾多中外探險家的光臨,很多人都嘗試穿越這個面積約一千畝的彈丸之地,皆告失敗,不少探險家在其中迷失數天,甚至死亡。其迷魂而讓人進得去出來的原因目前主要猜測為磁場迷魂、幻視迷魂、瘴氣迷魂等。
這次科考行動,科考隊事先認真研究了大量瘴氣的文獻和中醫防治思路,針對迷魂凼曾出現黑霧的情況,科考隊人人配備防酸性氣體的防毒面具,確保隊員在探險過程中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科考隊從蘭溪瀑布附近瞄準核心區域進行深入,隊員們用竹篾刀砍伐茂密的箭竹林開路,加上林子裡積雪很深,因此科考隊只能慢慢艱難前進。而迷魂凼的天氣時而陽光明媚,時而大霧籠罩,氣候變幻多端,也多了幾分神秘感。
在接近迷魂凼核心區的地方,隊員們拿出羅盤、GPS、電子表等進行驗證,結果指南針、GPS都失靈,除了機械手錶正常外,電子表在迷魂凼的表現最為誇張:分針數據像秒表一樣變化著,飛快的向未來奔去!出迷魂凼後,科考隊發現電子表在迷魂凼的時間比正常時間快了約9小時25分鐘。這是否意味著長期呆在迷魂凼的人會比外面的人老得快?還有待專家深入驗證。
科考隊還進行了另一個趣味科學實驗:帶上兩隻信鴿,在迷魂凼區域試驗信鴿是否能突破地磁異常飛回去。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鴿子被拋出去後竟然又急忙降落到科考隊員的頭上和肩膀上!拋了幾次,鴿子還是不肯飛走,執意要跟人類在一起!大家環視周圍環境:霧氣騰騰,暗黑而高大的雲杉似乎把我們都包圍起來,雲杉下面密密麻麻比人還高的箭竹林似乎神秘莫測!難怪鴿子來了也感到恐懼!
當天科考隊分兩組從早上8時開始穿越,下午4時集體原路返回。傳說中迷魂凼的神奇現象大多數得到驗證,探險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百慕達迷魂凼探險隊員名單:

第一組:易聖雲、張彥、江遠科、唐建、鄧翔;四川登山協會18期隊員。
第二組:阮鵬、韓奇峰、張波、孫國峻;科考組。
第三組:後勤組:吳逢旭(女)、常榮波;也參加迷魂凼探險穿越。

第四組:央視記者拍攝組:袁方長、相慧蓮、劉勇、李銘晗,央視4人均參加迷魂凼的全程探險。

因臨時原因未能參加探險任務的科考隊員為:朱世凱、白婷婷(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