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群

嚴曉群

嚴曉群,男,出生於1965年01月16日,南京斯威特集團董事長,“中國股市八大神秘操盤機構”之一,其掌門人嚴曉群在資本市場行事低調、出言謹慎。但是,短短5年,他出手收購上海科技、中國紡機、小天鵝、ST長嶺等,在資本市場上聲名顯赫。在外界看來,嚴曉群與顧雛軍都是資本運作高手,頗有共同之處,兩交過手,結果兩人也都因為資本動作而遭遇牢獄之災。

基本信息

嚴曉群是南京斯威特集團董事長。2004年福布斯內地富豪榜第67位(身家1.69億美元)。

嚴曉群嚴曉群

嚴曉群簡歷

1965年1月15日生於江蘇溧水。

1983年7月畢業於常州無線電工業學校。

1988年7月畢業於華東工學院套用電子專業。

1983年7月~1989年5月,任南京土壤儀器研究所技術科長。

1989年6月~1992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南方新技術產業集團南京公司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

1992年8月創辦南京斯威特新技術創業有限公司,任總經理、董事長;

2000年任南京斯威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3年斥資1800萬元人民幣收購遼寧青年隊,更名南京有有。

發家史

嚴曉群嚴曉群
嚴曉群1965年生於江蘇溧水,先後在南京土壤儀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方新技術產業集團南京公司任職。1992年8月,嚴曉群創辦南京斯威特新技術創業有限公司,並依靠大額偽幣識別儀積累了數百萬元資金。1994年,嚴曉群進入通信業,先後涉足光纖接入業務,以及機械、化工等行業的技術、設備研發與產銷。2000年,嚴曉群進入資本市場,斯威特集團迅速擴張,先後收購、入主了“上海科技”、“中國紡機”、“小天鵝”、“ST長嶺”等4家上市公司。斯威特集團2004年實現營業收入191.7億元,上繳稅收3.9億元,在全國最大企業集團排名中列第108位。嚴曉群本人也名列2004年、2005年《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第79名和126名。

落馬原因

2005年三季度末,繼上交所披露斯威特與上海科技的違法關聯交易後,上海科技和中國紡機相繼發布業績預虧預警,與斯威特的資金糾葛也接連浮出水面,斯威特占用數億資金問題被曝光,嚴曉群資金鍊面臨斷裂的傳聞由此風生水起。

今年7月,斯威特因違規占用旗下上市公司巨額資金而陷入巨大危機,受此影響,嚴曉群於2004年收購的無錫小天鵝也棄他而去,重回當地國資委懷抱。嚴曉群的部下、上海科技前董事長張傑和嚴曉群的親信顧群分別被公安部門拘留,其本人也被傳刑拘,後上海科技正式闢謠。

溧水縣名人

一口純正的高淳話,這也讓他幾乎無法與周圍人交流。

嚴曉群出生在南京市最南端的溧水縣,是南京所屬郊縣最窮的縣之一,這裡的人樸實、封閉。嚴的老家是溧水縣和風鎮張家村,和風鎮由於地處偏僻的西南角,是溧水縣最落後的鎮之一,從出生到上國小、中學,嚴曉群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嚴的父親叫嚴精志(音),被同事們稱為“老嚴頭兒”,原本在縣裡銀行工作,後來被下放到了和風鎮銀行,具體是什麼原因已經無人知道了。

嚴曉群是家中的老么,上面有6個姐姐,他是家裡惟一的兒子,受到的呵護和寵愛可想而知。由於家裡孩子多,生活清苦,他從小就被寄養在生活相對富裕的姥姥家,童年是在羅山頭村度過的。

嚴曉群嚴曉群

儘管已被編入“溧水縣名人錄”,但在溧水縣城,幾乎沒有人知道嚴曉群是誰。幾經周折,記者打聽到了嚴曉群曾經就讀的和風鎮中學。

一進校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電線桿上掛的頭像,據學校的老師介紹,這些都是這所中學裡出去的名人。記者在其中也輕易地找到了嚴曉群的畫像,旁邊的簡介是:嚴曉群,南京斯威特集團董事長,民建江蘇省委副主委……看來,他已經是這所中學裡的學弟學妹們學習的榜樣了。

在2004年校慶時,嚴回來慶賀,還隆重地捐了款。

聽說記者來了解嚴曉群其人,他們都很謹慎,但他們都知道嚴“出事了”,並一再詢問記者,“他現在怎么樣了,被抓起來了嗎?”嚴的國小老師張老師這樣評價他:“老嚴家的‘黃狼’(方言:兒子的意思)是個‘尖頭’(方言:形容小孩子用功學習)、‘大腦袋’(形容他聰明),不像那些‘捅天叫祖’(小孩子很頑皮),他不活潑,不愛說話。”

現在做鋼材生意的劉定福是嚴曉群的高中同學,他印象比較深的是嚴曉群有一回政治考了全年級第一,其他成績都不突出。剛上高中時成績一般,在高二時突然發力,後來考到了常州市的一所中專,那一年他16歲。

和風鎮緊鄰江蘇省的高淳縣,這裡的人都說一口高淳方言。在江蘇有句俗語:“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高淳人說‘鬼’話”。因為這種方言發音輕,語速快,多用濁音,外人很難聽得懂。

和姥姥一起長大的嚴曉群講的是一口純正的高淳話,這也讓他幾乎無法與周圍人交流。這種交流障礙讓他大部分時間只能獨立思考。以至於就連多年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也時常聽不懂他講的話。

被開除的技術科長

儘管他不顯山不露水,但大家都知道他心志高遠
嚴曉群嚴曉群

1983年,在常州無線電工業學校畢業後,嚴曉群被分配到了南京市的土壤儀器廠,這是一家隸屬於南京市電子工業局的市屬國營企業,現在叫南京土壤儀器有限公司。

在廠里,在同事的印象中,嚴是個內向的人,不愛講話,也不張揚。

一位姓周的老職工拿出了一份上世紀80年代的會議記錄給記者看,“那時候廠里對嚴曉群期望很大,在全體職工大會上,當時的房廠長宣布,嚴曉群就是廠裡面向21世紀的人才。”儘管嚴後來做了對不起廠里的事,但他們都認為嚴曉群在這個小廠里的確是屈才了。

1985年,進廠才兩年的嚴曉群就得到了半脫產學習深造的機會,工廠出錢培養他去讀華東工學院套用電子專業的本科夜校。

第二年,21歲的嚴曉群被提拔為廠里最年輕的技術科長。1988年,他完成了本科課程學習,並在這期間娶妻生子。

儘管有廠里的培養和重視,但嚴曉群始終感覺懷才不遇,在一些新產品開發以及企業經營理念的問題上,比較超前的嚴曉群與廠領導發生了很大的分歧。據一位姓景的職工回憶,當時他在廠里搞過一個風力發電機的發明,後來由於資金等原因,沒試驗成功,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讓嚴曉群覺得才華受到了壓抑,對國企機制也越發失去信心。隨著外部社會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頭腦靈活的嚴曉群開始不安於土壤儀器廠這塊方寸天地。

1989年,嚴曉群私自將自己的一項發明拿出來與常州一家企業合作,生產與廠里產品相關的競業產品,這讓廠里感到很憤怒,於是勒令他停止與常州企業的合作。雖然廠里還是表示只要停止合作就既往不咎,可當時骨子裡心高氣傲的嚴曉群根本無法面對這一窘境,本已有心創業的他就此與廠里徹底鬧翻。

之後,隨著他無故曠工幾個月,廠里召開職代會,正式開除了嚴曉群。

據嚴曉群過去的同事回憶,儘管他是一個沉默的人,在廠里也不顯山不露水,但大家都知道他心志高遠。

被廠里開除後,嚴在外流浪了幾年,期間在各地打工,尋找機會。

從小商販開始發跡

嚴曉群真正發跡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嚴被開除後的流浪歲月,外界幾乎無人知曉。不過現任南京某投資擔保公司總經理,曾任中國建設銀行新街口支行個人業務科科長的胡某透露,當時嚴曉群就在建行周圍街邊賣東西,整個就是一“挑著扁擔到處叫賣的小商販”。

“嚴曉群未發家前,他老婆當時是建行新街口支行的會計。無論颳風下雨,嚴每天都負責接送,因此全銀行的人印象都比較深刻。”胡透露,“有一次,大概是1990年冬天,那天天降大雪,公車被迫延開,很多人都遲到或是請假了。但是嚴曉群卻騎著腳踏車,準時送妻子來上班了。我們銀行的人都很吃驚。當時銀行里有規定遲到或是曠工要扣工資的,可見,嚴曉群那時經濟確實比較拮据,而且對妻子很專情。”

而曾在中國建設銀行新街口支行當櫃面儲蓄員,現任南京一家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總經理助理的曹先生則透露:“作為當年嚴曉群妻子的同事,我經常看到嚴當時雖然只賣一些小商品,但是他卻很有生意頭腦,能根據季節的變化選擇不同的商品。其中,有一次印象較深的是,1991年南京入夏比較早,市場流行起太陽眼鏡,嚴曉群也不知道從哪兒批發來一批太陽眼鏡,賣得特別好。”“那時,我們就猜測,將來嚴曉群肯定會有一番大作為。”曹先生說。

正如曹先生的“預言”,嚴曉群自那以後便真正發跡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出來創業的嚴曉群當時有不少便利條件,除了他的父親在銀行工作外,他還有一個姐姐和姐夫在銀行工作,而現在溧水縣農行的工會主席也是嚴的姐夫。所以,在創業資金方面,他還是有獨特條件的。

1992年8月,依靠在銀行工作的父親、姐姐、姐夫等親友團的助力,嚴曉群等七人創辦了南京斯威特新技術創業有限公司(“斯威特”前身),當時隸屬於中科院南方信息產業集團。

嚴曉群嚴曉群

嚴曉群經營的第一個產品就是在他帶領下研製成功的大額偽幣識別儀。很快,識別儀又被進一步智慧型化,並移植到了點鈔機上,使點鈔機一遇到假鈔票就會自動報警,為公司的銷售大開綠燈。凡是銀行、稅務機關、郵政等所有要和錢打交道的機構,都成了斯威特的客戶,由於斯威特產品不可取代的優勢,一度幾乎壟斷了整個驗鈔機市場。公司產品供不應求,不少外地的經銷商甚至抱著現金到南京登門要貨。

當年,防偽識別儀就為斯威特積累了數百萬資金。然而,由於識別儀的技術門檻不高,市場上很快就出現了打不完的“李鬼”,產品利潤迅速降低。而此時,嚴曉群也從另一片市場中發現了金子,那就是辦公電話系統的裝配和銷售。

1993年,恰逢內地推行“鄉鄉通電話”工程,嚴曉群立即組織人馬成功開發出點對點微波通信接入設備。

這個設備實際上只是個組合,技術含量並不高,但利潤卻驚人,一開始就賣到26萬至28萬元人民幣一台,市場銷售極好。

在安徽,一個縣就能賣到10台。“出去一台就開進一輛桑塔納”,嚴曉群樂滋滋地形容當時的收益。

接下來,嚴曉群的動作越來越大:1995年做光纖接入設備,1998至1999年做ISDN,2000年做ADSL接入設備,同時發展機械、化工及相關行業技術、設備的研發及產銷……實力越來越強。

依靠高速運轉的資本陀螺儀,他的帝國版圖開始呈幾何膨脹。

嚴曉群的頭腦靈活,這是一個共同的評語。從防偽識別儀點鈔機,到點對點微波通信接入設備光纖ISDN接入設備、ADSL接入設備等等,在通信、IC、環保等新興產業中,他都能搶得先機。這也讓他深深信服速度的重要,搶先一步是他創業成功的秘訣

股市上的神秘炒家

然而,在科技實業的道路上儘管快,也只能是加法式的成長,嚴曉群期待的是一次乘法式的飛躍。而那時,“不知道怎么做了”的嚴曉群與“四通”集團總裁段永基有一段讓他至今難忘的對話:
段:你現在搞什麼產品?

嚴曉群黑莊操縱圖

嚴:電子通信類的。
段:國外有沒有?
嚴:有。
段:你的產品是不是比他們的好?
嚴:肯定不如他們。
段:那你還有什麼搞頭?
嚴:……

猶如醍醐灌頂的嚴曉群自此明白了,所謂的民營企業“國際合作、行業整合與資本運作”三聯動的模式,其實最關鍵的推動力是資本。

此後,在南京中商上小試牛刀後,嚴曉群開始在資本市場上一發而不可收。2000年5月,嚴曉群吃進一鋼異型(後更名上海科技),斯威特集團幾乎是以一年收購一家上市公司的速度開展“造系運動”,2002年中紡機,2003年小天鵝,2004年陝長嶺,短短5年時間,斯威特系已蔚然成形。其間,他還曾在廣濟藥業、重慶實業、海南航空等股權運作中有所表現。一度被人捧為股市的八大神秘炒家之一。

依靠高速運轉的資本陀螺儀,他的帝國版圖開始呈幾何膨脹。鼎盛時期的斯威特系企業橫跨了幾個省、十幾種產業,產業從娛樂業、媒體,到足球、地產、零售、環保等等,四面出擊的斯威特大籃子裡幾乎什麼都裝。這段時期,他個人也獲得了很多榮譽。

2005年1月,40歲的嚴曉群當選2004年度南京十大經濟人物時,他的獲獎感言是:產業運作是斯威特集團的一個強項。

經過5年的苦心經營,精心布局,他的產業觸角幾乎已經伸到了所有的熱門產業裡面。評審會給他的評語是:去年收購小天鵝,今年又將小鴨收入賬下,他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以自身的大智大勇,完成了別人不敢做不敢想的事。

然而,正所謂盛極而衰。11個月過後,上海科技(600608)一紙公告,披露了南京斯威特集團關聯企業占用3.82億資金,斯威特危機瞬間爆發。

此後的法院訴訟頻仍,銀行相繼凍結,3.1億出手南京口岸公司,放棄中紡機,證監會立案調查一步步將嚴曉群推向漩渦中心。

一位斯威特的員工私下描述嚴曉群現在的處境:“賣房子、賣地,他這個年不好過呀。”

在危機爆發之後的一次會議上,嚴曉群表示,集團的大部分小公司、子公司都要自己找飯吃了,集團不會再輸一滴血。

面對黑雲壓城,斯威特對外統一口徑是有信心渡過危機,給出的病灶是擴張速度過快,企業的內控不力;巨觀調控後,銀行惜貸嚴重。並不時地引入房地產這個概念來暗示,自己的實力尚存。

房地產是眾所周知的燒錢產業,斯威特是否在側面披露著資金緊張的原因就是圈地占用資金過巨這一信息呢?

嚴曉群曾在一次公開場合上說,民營企業搞“短貸長投”是違規的,但想搞“長貸長投”,有誰會貸給我們呢?或者這就是斯威特危機的真正根源。

斯威特到底有多少房地產儲備,這不得而知。在溧水縣的柘搪鎮,毗鄰機場高速路的路邊,有一座烏山,整座山都被嚴曉群買下了,遠遠望去,小別墅遍布整座山。山下的入口就是斯威特旗下的南京有有(YOYO)足球俱樂部的基地,而基地門口掛的牌子是斯威特系曝光率很高的偉龍環保科技。

據在此施工的工人講,整座山的房子也沒賣出幾套。

危機中的嚴曉群

危機中的嚴曉群是個什麼樣子,他的部下這樣描述:“還是不變的方格襯衫,一雙布鞋,走起路來迅速又悄無聲息,這段時間比平時更加沉默寡語了,看到他時,更多的是若有所思地坐在辦公桌後面一根接一根地抽著一種產自韓國的女士香菸。”

本來就在媒體面前頗為害羞的嚴曉群,在這個非常時期,更加深居簡出。

2005年12月14日,南京已經進入這個城市最寒冷的季節。由於先前電話聯繫被拒絕,一直苦候的記者只能登門造訪,一探究竟。

斯威特集團總部就位於南京市集慶路上江蘇通信大廈寫字樓內。在一樓大廳的樓宇指示牌上,記者幾乎看到了斯威特系所有知名公司的名字,密密麻麻地羅列其中。看來,龐大的斯威特系核心產業都集中在了這座20多層的寫字樓中。在頗費了一番口舌之後,記者終於進入到了總部。

儘管處於四面危機之中,但在斯威特集團的總部卻顯得很安靜。公司內部看不到任何工作人員,大約10分鐘後,斯威特集團的新聞發言人朱君宇出來接待了《英才》記者。

嚴曉群嚴曉群

“嚴總是不可能接受採訪的。”
“那對於現在公司的處境,嚴總有個什麼說法呢?”《英才》記者問。
“該說的都已經公布了,不可能再有新的說法。你現在見了嚴總也不過就是‘市場化重組’和‘瘦身’這些東西,根本不會有新的內容。”

由於當時有報導稱小天鵝對斯威特實施嚴密財務封鎖,嚴防嚴曉群掏空,對此朱顯得很不滿,當時拿出手機給小天鵝副總裁徐源打電話詢問。在電話里,徐源對記者一再表示,他對那篇採訪的曲解很氣憤,“斯威特還是小天鵝的大股東,我們是市場化公司,封閉式運作,沒有針對斯威特的特殊封鎖。”

按照嚴曉群給出的思路,斯威特渡過危機的途徑就是市場化重組、自主瘦身,確定以小天鵝為主的家電和原來的高科技通信產業為主業,砍掉不相關其他產業。這意味著,嚴曉群的回歸之路將是一條變賣家當之路。

在市場化重組的過程中,嚴曉群選擇的是財務投資者,過程很神秘。中煙投資3元收購南京口岸,猜測中的中信進入等等,都是暗流涌動,霧中潛行,有時更是只聞其聲,未見其人。

而關於中信介入重組一事,記者在致電北京的中信最高層時,得到的答覆是:“斯威特集團是乾什麼的?聽都沒聽過。是他們下邊的人在做吧,我們不清楚。”

與重組相比,更為艱難的是瘦身過程。根據斯威特網站提供的數據,斯威特集團在國內的成員企業有30多家,其中不包括海外的產業布局。如何回歸主業,如何重新布局龐大的斯威特系,以“瘦身”求“渡劫”,將是一個痛苦的取捨過程。

龐大的斯威特體系有兩大的核心公司,就是斯威特集團和西安通郵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其中西安通郵是斯威特集團占94%的大股東,而嚴曉群本人是西安通郵占80%的大股東。

一點令人不解的是斯威特集團和西安通郵的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都不是嚴曉群,西安通郵的法定代表人是項思賢,而斯威特集團的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是一個叫嚴明保的人。記者查閱的工商資料顯示,嚴明保出生於1971年2月2日,18歲參加工作,在溧水縣城建局,隨後在溧水縣城鄉建設局,連工作20幾年的老職工也不知道這個人。記者經多方打聽,也沒能查清這個人究竟是誰,究竟存不存在。

而在斯威特內部,人們也都是三緘其口,對於嚴明保與嚴曉群的關係也都諱莫如深。

2006年,陣痛中的斯威特趨於平靜。這一年,能否順利完成回歸實業,重塑主業的瘦身計畫,下一步斯威特將何去何從,這些都是問號。嚴曉群的救贖之路也許是痛苦、漫長而且荊棘密布的。

全面危機

終點又回到起點,眼下嚴曉群最想做的是“瘦身”。鼎盛時期的斯威特帝國遍布數省,產業涉及環保、媒體、零售等十幾個領域,而在三年的股市大蕭條,金融巨觀政策大調整的氣候之下,終因體力不支,內力不夠而被自己的規模拖垮。

選擇回歸實業無疑是明智的,可忍痛割愛的痛楚恐怕只有嚴曉群最能體會。在上海科技不保,被迫賣掉中紡機,黯然退出ST長嶺之後,斯威特系已然斷了筋骨,僅剩下小天鵝一家上市公司,斯威特已不足稱“系”了。

做實業起家,在資本中迷失,又回歸實業完成救贖的嚴曉群在他的速度、距離、時間理念中,又添加了穩健一詞,這起碼讓他的企業理念更加平衡。

2006年1月4日,新年首個交易日裡,股市全面飄紅,上證指數最高上沖1527點。經過三年的無為而治,股市終於出現了全面復甦的跡象。隨著股權分置改革順利推進;新修訂的《證券法》和《公司法》順利頒行,在漫漫熊途中苦熬了三年長夜的股民們,也許真的會在2006年迎來黎明。

2005年堪稱資本玩家的圓寂年,這一年有太多我們熟悉的名字,我們熟悉的“系”沒落或倒下。成功系,劉虹;鴻儀系,鄢彩宏;涌金系,魏東魏鋒兄弟;格林柯爾系,顧雛軍;朝華系,張良賓;健力寶系,張海;金信系,葛政;青鳥系,許振東;飛天系,邱忠保明天系,肖建華等等,這些曾經如雷貫耳的名字,如今都已經風光不在,褪變為證券市場的歷史名詞。而去年底對原德隆系大佬唐萬新的審判,更是把這一年變成了對資本玩家集體宣判的一年。

也就在年終歲尾,斯威特系最終沒能挺過這黎明前的黑暗,在資金鍊斷裂,銀行逼債的四面楚歌聲中,陷入了全面的危機。種種跡象表明,曾經有股市“金手指”之稱的嚴曉群正經歷著有生以來最嚴厲的一次考驗。

嚴曉群是這樣的人

“嚴老闆平時就是個話不多的人,你和他說十句,他只會回兩三句。”——下屬眼中的嚴曉群十分低調

“對市場的感覺和把握,他的確有些天分。”——嚴曉群身邊的人這樣評價他

“那時自己非常狂妄。當時想:我賺了那么多錢我怕誰?自我感覺實在是太好了。那時天天開著輛林肯車滿街跑,那么大一輛車,也不嫌找地方停車累。”——嚴曉群感概於當初發家時的情景

“賣出去一台就等於開進來一輛桑塔納!”——嚴曉群樂滋滋地形容當時賣“點對點微波通信接入設備”的收益

“那時候很痛苦,不知道怎么做了。”——嚴曉群遭遇發展瓶頸,期待一次飛躍

“他喜歡的是苗條一點的女孩子(小盤股),一旦看上了,即不吝錢財,把自己的好東西給人家,弄得女孩子心花怒放。”——2001年,《盈周刊》如是評價嚴曉群以及其控制的南京斯威特集團

“我和斯威特都是做實業的,不玩空手道。”——面對質疑,嚴曉群竭力否認外界對其“資本運作高手”的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