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桑丹曲尼瑪

噶桑丹卻尼瑪(噶桑丹曲尼瑪),藏族,甘肅省天祝縣古城(藏名賽孜)人,第七世土觀呼圖克圖(1895年-1959年1月2日)。

簡介

噶桑丹卻尼瑪(噶桑丹曲尼瑪),藏族,甘肅省天祝縣古城(藏名賽孜)人 ,第七世 土觀呼圖克圖(1895年-1959年1月2日)。

生平

光緒廿一年(1895年)生於甘肅天祝縣古城,坐床於佑甯寺,幼年去拉卜楞寺學經。 光緒廿六年(1900年)掣定。 光緒卅一年(1905年)進京供職,賞“ 靜修禪師”名號,任副札薩克達喇嘛、雍和宮札薩克喇嘛等職。 光緒卅二年(1906年)告假去拉卜楞寺學經。 民國元年(1912年),因“勸導徒眾,宣贊共和”,加封為“ 圓覺妙智靜修禪師”,並賜黃帷車及白銀五千兩。 民國十二年(1923年),佑寧寺大經堂失火,由他主持維修被焚毀的佛殿。 民國十三年(1924年),開始修建金剛大寺和重修花園達尕寺。 民國十四年(1925年),陪同第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曲吉尼瑪去北平,上海,杭州,瀋陽一帶行香。 馬麒統治青海時,夏河地區為西寧所屬的循化廳,馬麒派兵進攻拉卜楞寺、安卻寺,釀成嚴重流血事件。時土觀年屆三十,親赴彼地,不顧生命危險,冒著槍林彈雨,以極大勇氣,在戰場上跑來跑去,從中說和。依靠他的恩德努力,戰火得以平息,扎西奇寺(今拉卜楞寺)得到保全。安卻寺僧人抵抗,最後被馬麒的軍隊搗毀,不少僧俗民眾被殺。後來,中央政府批准,該地被甘肅省分管,轉建夏河縣,土觀回到佑寧寺。 抗戰時期,日軍迫人強行命土觀去日本和東北參觀。回國後,仍不能自由。後與安慶蒙古大王爺結伴,擺脫日本政府的控制,回到故土青海。 民國卅七年(1948年),青海省主席馬步芳派其秘書馬魯,讓土觀去南京,當選第一屆立法委員。 1949年以後,政府多次組織土觀呼圖克圖參加會議,外出參觀。 1959年1月2日圓寂,是年六十四歲。 圓寂後得舍利3287粒。因為特殊歷史因素,全部被參與的“夕陽日”活動的陰陽師帶走封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