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病毒體

噬病毒體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9日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在南極的湖裡發現了一種新的噬病毒體(virophage),這是科學家繼Sputnik和Mavirus之後,迄今發現的第三種噬病毒體。新發現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這類病毒生物功能的複雜性,並解釋這類病毒為何能迅速變異以致很難用藥物或疫苗抵禦它們。研究發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9日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在南極的湖裡發現了一種新的噬病毒體(virophage),這是科學家繼Sputnik和Mavirus之後,迄今發現的第三種噬病毒體。新發現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這類病毒生物功能的複雜性,並解釋這類病毒為何能迅速變異以致很難用藥物或疫苗抵禦它們。研究發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新南威爾斯大學微生物學家李嘉圖·卡維留里領導的科研小組從南極有機湖中發現了這種新病毒,其基因序列與首個噬病毒體Sputnik非常類似,因此將其歸為噬病毒體類,並命名為“有機湖噬病毒體(OLV)”。
科學家在藻DNA病毒的基因序列中發現了OLV,藻DNA病毒是一種攻擊海藻的大病毒,而OLV則能通過攻擊這些藻DNA病毒使海藻躲過藻DNA病毒的攻擊並“撒歡似地繁殖”。
2008年,法國科學家發現,從冷凍庫分解出來的巨型病毒被一個較小的病毒Sputnik感染,Sputnik能從宿主病毒和其他微生物身上“掠奪”基因,達到顯著的基因混合效果,由於這種生活方式類似於噬菌體,科學家將其稱為噬病毒體,Sputnik因此成為人們發現的首個噬病毒體。此前,人們只知道病毒能感染細菌,但Sputnik病毒是首個能感染其他病毒的例子。
科學家當時通過對海洋水域所進行的宏基因組學研究發現,存在大量與巨病毒密切相關的基因序列,並認為,應該有大量類似於Sputnik的噬病毒體存在。
本月初,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微生物學家馬緹亞斯·菲舍和柯帝士·夏特爾宣布,他們發現了第二種噬病毒體並將其命名為Mavirus。據報導,這種病毒可以攻擊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病毒CroV,Mavirus只有在周圍有CroV時才活躍起來,而CroV周圍出現Mavirus時,其傳染速度會降低。研究人員推測,Mavirus能通過竊取CroV的基因而快速繁殖。
第三種噬病毒體OLV的發現使得科學家更加堅信,在其他很多地方,比如冰湖附近的水域中,都可能存在基因序列與OLV相同的噬病毒體,未來科學家或許可以一一發現。目前,對噬病毒體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這些病毒生物功能的複雜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