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掩蔽

噪聲掩蔽

人對一個聲音的聽閾因受噪聲的影響而提高的現象。這個被提高的聽閾稱為“掩蔽閾”;造成這一現象的噪聲稱為掩蔽噪聲。

定義

由於噪聲的存在,降低了人耳對另外一種聲音聽覺的靈敏度,使聽域發生了遷移,這種現象叫做噪聲掩蔽。因為噪聲掩蔽使聽閾提高的分數稱為掩蔽值。例如頻率為1000Hz純音,當聲壓級為3dB時,正常人就可以聽到(再降低正常人耳就聽不見了),即1000Hz純音的聽閾為3dB。然而當一個有70dB的噪聲存在的環境中,1000Hz純音的聲壓級必須要提高到84dB才能被聽到,聽閾提高的分貝數為81dB(即84dB-3dB)。由此就認為此噪聲對1000Hz純音的掩蔽值為81dB。

詳解

人對一個聲音的聽閾因受噪聲的影響而提高的現象。這個被提高的聽閾稱為“掩蔽閾”;造成這一現象的噪聲稱為掩蔽噪聲。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噪聲的存在有弊也有利。例如,噪聲可能掩蔽警報信號,影響人們的安全,或者掩蔽講話的聲音而影響正常活動。而在特定的情況下,平穩的噪聲(例如通風機運轉時的噪聲)可以掩蔽機密談話的聲音或減弱遠處聲音的干擾。用一個聲音來掩蔽另一個聲音,其效應決定於這兩個聲音的聲壓級和頻譜。如果兩個聲音同時存在,而掩蔽聲較強,頻率相近,則所產生的掩蔽效應最大。用低頻聲掩蔽高頻聲有效,而用高頻聲來掩蔽低頻聲較難。在安靜的環境中,提高一個聲音的聲壓級,使它超過人對它的聽閾時,這個聲音的響度即開始增加。以語言聲為例,如果它的聲壓級超過聽閾以上40~60分貝,即可使聽者聽得清楚而省力。但在吵鬧的環境中,只有在被掩蔽的聲音的聲壓級增加到超過它的掩蔽閾時,聲音的響度才開始增加。大約超過它的掩蔽閾20分貝時,聲音才會恢復在無掩蔽噪聲情況下所具有的正常的響度。在現代企業或事業單位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便於互相聯繫,管理系統常採用開放式平面布局低頂棚的大型辦公室進行工作,為了保證各部分人員討論問題時不致互相干擾,常使用掩蔽噪聲使說話聲在3~5米以外的地方變得模糊不清。這種背景噪聲的聲源應該是分散的,使噪聲級可以控制並在大面積內分布均勻。辦公室各組間常用隔聲屏障以進一步減少互相干擾。在用輕質隔牆分開的互相鄰接的普通辦公室中,由於這種隔牆隔聲量很低,往往造成兩室之間語言聲的串通,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也須要提供上述背景噪聲環境。

預防對策

噪聲危害人體健康是眾所周知的。噪聲會造成人的聽力損傷、導致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多種疾病,這些都已逐步被人們所認識。但是,長期以來,許多人還有一種偏見,認為噪聲雖然有害於身體健康,但不會使人立即致傷、致死,因而把噪聲的治理置於次要地位。噪聲除危害職工健康之外,還可能引起作業事故,影響安全生產,有時甚至造成不應有的人身傷亡。對此,每個勞動保護工作者以及廣大職工應給予充分重視。噪聲導致工傷事故,有時是直接的,有時是間接的。在下面幾種情況下,此類事故有可能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