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銀行

器官銀行

器官銀行顧名思義是把捐獻者的器官保存起來,它帶來很多好處是:首先,醫生可以藉此修復器官組織,從而獲得更多的有用器官。其次,如果病人不需要立即進行器官移植,就可以先利用其它方法讓器官接受者的免疫系統慢慢適應新的器官,提高移植成功率。

概述

器官銀行器官銀行

從器官捐獻者去世開始,器官的有效期就開始了倒計時。腎臟移出體外後只能存活大約36小時,肝臟為16個小時,心臟則只有3到5小時。如果器官不能在有效時間內成功移植,就會被丟棄,而這非常可惜。因為僅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12萬人等待器官移植。而2014年,只有29532人獲得了合適的器官捐贈,每天都有21人因為沒有合適器官死亡。

為病人建立器官銀行。這將帶來很多好處。首先,醫生可以藉此修復器官組織,從而獲得更多的有用器官。其次,如果病人不需要立即進行器官移植,就可以先利用其它方法讓器官接受者的免疫系統慢慢適應新的器官,提高移植成功率。

保質方法

延長器官保質期主要有兩類方法。一類方法對器官進行凍乾處理來實現快速、便捷保存,另一類方法嘗試改變器官的細胞和組織,使器官進入冬眠狀態。前者速度更快,後者更安全,但兩類方法都面臨很多技術難題。

解決方法

實際上,所有保存人類器官的研究項目都處在起步階段。大部分的方法只在動物或非常基本的人類細胞繫上做過測試。要解決器官短缺的問題,致力於結束腎臟捐贈短缺的組織“零等待”認為應把重點放在增加捐贈器官上。“零等待”的執行主任JoshMorrison說:“只要0.06%的美國人捐贈腎臟,我們明天就可以結束腎臟短缺。”

新英格蘭器官銀行的總裁兼執行長AlexandraGlazier還列出了其它解決器官短缺問題的方法。雖然認為科技進步在解決器官短缺問題中能夠扮演重要角色,但她認為還有其它增加有用捐助器官的途徑。比如,放鬆特定病症和傳染病患者捐贈器官的政策限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