嘵嘵

嘵嘵

嘵嘵,讀音:xiāo xiāo ,詞義:1,因為害怕而亂嚷亂叫的聲音,2,爭辯不止的聲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注音:ㄒㄧㄠˉ

鄭碼:JHGR,U:54D3,GBK:DFD8

筆畫數:9,

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153135

字義

恐懼 [fear]。如:嘵呼(驚叫);嘵嘵(鳥雀因恐懼而發出的鳴叫聲)

吵嚷 [shout garrulously]。如:嘵詈(亂罵);嘵呶(喧鬧);嘵聒(吵鬧)

爭辯 [argue;querulous]。如:嘵嘵上陳(不斷地上奏陳述);嘵咋(猶言議論紛紛);嘵嘵不休(形容爭辯個沒完)

話多 [chatter]。如:嘵舌(猶饒舌。嘮叨;多嘴);嘵論(喋喋絮說)

1.

恐懼 [fear]。如:嘵呼(驚叫);嘵嘵(鳥雀因恐懼而發出的鳴叫聲)

2.

吵嚷 [shout garrulously]。如:嘵詈(亂罵);嘵呶(喧鬧);嘵聒(吵鬧)

3.

爭辯 [argue;querulous]。如:嘵嘵上陳(不斷地上奏陳述);嘵咋(猶言議論紛紛);嘵嘵不休(形容爭辯個沒完)

4.

話多 [chatter]。如:嘵舌(猶饒舌。嘮叨;多嘴);嘵論(喋喋絮說)

詞義

(1)因為害怕而亂嚷亂叫的聲音。

出處:《詩經·豳風·鴟鴞》:……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2)爭辯不止的聲音。如“~~不休”。

出處:唐·韓愈《重答張籍書》:“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與吾悖,其聲嘵嘵。”

引證詳解

1. 鳥雀因恐懼而發出的鳴叫聲。

《詩·豳風·鴟鴞》:“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毛 傳:“嘵嘵,懼也。” 鄭玄 箋:“音嘵嘵然,恐懼告愬之意。”

唐賈島 《義雀行和朱評事》:“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清 張遠 《鵲巢為童子所破》詩:“力盡嘵嘵語,巢成呴呴歡。”

2. 爭辯聲。

唐韓愈 《重答張籍書》:“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與吾悖,其聲嘵嘵。”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今搢紳因薦士被斥,即嘵嘵辯數,謂己之進出於親擢,凡可以擺蹤者,無所不用其至。”

清 姚瑩 《再與方植之書》:“鎮道身為大員,斷無嘵嘵申辯之理,自當委曲以全大局。”

梁啓超 《論正統》:“君而有統也,則不過一家之譜牒,一人之傳記,而非可以冒全史之名,而安勞史家之嘵嘵爭論也。”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縱朕臨軒,亦不過垂拱而已,又何必嘵嘵於口舌哉。”

3. 嘮叨。

《英烈傳》第三一回:“山僧不識英雄漢,只顧嘵嘵問姓名。”

《白雪遺音·南詞·姊妹玩月》:“忠言逆耳叨知己,莫怪嘵嘵勸再三。”

茅盾 《秋收》:“他朝朝暮暮在 阿四 和 四大娘 跟前嘵嘵不休地講著田裡的事。”

4.吵嚷。

清 洪升 《長生殿·雨夢》:“何處潑官僚,攔駕語嘵嘵?”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吳翠鳳》:“諸無賴登門訛詐,嘵嘵洶湧。”

5. 象聲詞。

端木蕻良 《鄉愁》:“﹝黃蜂﹞在他頭的四邊嘵嘵了半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